日前,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西省遏制礦山企業瞞報生產安全事故行為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促進全省礦山企業依法依規報告生產安全事故。《辦法》規定,經核查屬實的礦山企業瞞報事故,對事故發生礦山企業處100 萬元以上500 萬元以下的罰款。
《辦法》表明,對已經受理的涉嫌瞞報事故舉報,由直接負責安全監管的屬地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下列規定處理:對實名舉報的,立即組織核查。對匿名舉報的,具備核查基本條件,有具體的事故單位名稱、時間、地點、死亡人數、死者身份信息、聯系方式的,立即組織核查。對通過網絡、報刊等新聞媒體進行舉報的,及時通過舉報渠道聯系舉報人,核實具體內容,立即組織核查。舉報事項經核查屬實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舉報人獎勵。舉報事項經核查不屬實的,以適當方式在一定范圍內予以澄清,并依法保護被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辦法》規定,礦山企業瞞報,所涉礦山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納入安全生產領域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煤礦瞞報事故由礦山安全監察機構執行,非煤礦山瞞報事故由地方安全監管部門執行。
對事故發生礦山企業處100 萬元以上500 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處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罰款,煤礦瞞報事故由礦山安全監察機構執行處罰,非煤礦山瞞報事故由地方安全監管部門執行處罰。
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受處分之日起,5 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