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作者:何英杰,高雪香,劉佳俊,趙之昆

在城市行政、土地資本、公共需求之間,誰來決定我們的下一代在怎樣的校園里接受教育?當校園的密度增加,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傳統的教育空間已不能滿足當代教學發展時,“百校煥新”通過多元手段實現“空間育人”。在本單元的65 個案例展示了“百校煥新”行動的宗旨、模式和重要節點,總結了“百校煥新”的公共設計管理新方法以及“百校煥新”建筑師設計集群在建造、聯合組織上的經驗。
“百校煥新”最大的特點——兼具“校園”與“改造”這兩類項目的難點,暑期短暫的施工周期、建筑規范的嚴格要求、原有建筑的現實空間和結構情況、校園周邊的社區、交通與公共空間的關系處理。“百校煥新”的建筑師們針對既有學校各種集體聚居單元的空間形式樣本,輔以精準解難的專業技藝,整理和釋放公共空間,為設計創新提供了可能性,這也恰恰證明了達成共識的設計是一種價值方向,也是實現理想的力量。

南山區松坪第二小學元遠建筑+九米設計

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南山)第二實驗學校朱競翔|元遠建筑

珠光小學深圳市都市實踐設計有限公司

南山區碧榕灣幼兒園姜伯源/王靜雯/楊碩|不也設計工作室

瑞河耶納幼兒園姜伯源/王靜雯/楊碩|不也設計工作室

前海學校靳遠|多重建筑

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學府中學靳遠|多重建筑

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三小蔡瑞定|深大設計院/元本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