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云
她的幸運和成功,不過是厚積薄發的結果罷了。
2023 年央視春晚收視率、傳播度均創造了歷史新高:全媒體累計達162 億人次觀看,覆蓋全球173 個國家和地區。這是43 歲的于蕾,第一次擔任春晚總導演。曾經,她制作的《國家寶藏》讓文物“活”起來;如今,又憑什么能跨界“導”火兔年春晚?
于蕾出生在遼寧沈陽,父親是一名書法家和詩人。在父親的熏陶下,于蕾從小喜歡文學,從詩詞、名著到連環畫,只要是帶文字的讀物她都愛看。高中畢業后,成績優異的于蕾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新聞系,上大學期間就經常在校報上發表文章。
2002 年大學畢業后,于蕾應聘到央視財經頻道,成為一名見習記者。于蕾工作起來很拼,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同事們稱這個熱情爽朗的東北女孩“于三娘”,意為“拼命三娘”。
次年7 月,節目制作人哈文籌備綜藝節目《非常6+1》,她很欣賞于蕾的文筆和性格,于是邀請于蕾參與。從道具到制片,從導演助理到外聯,于蕾幾乎嘗試了欄目涉及的所有工種,并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2008 年誕生的《詠樂匯》,讓于蕾職業生涯與夢想的碰撞又進入一個新層面,她在節目中擔任總撰稿,積累了豐富的文案創作經驗。
2012 年龍年春晚,哈文成為總導演,時年32歲的于蕾被任命為央視春晚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撰稿。于蕾花了大量時間,把20 年間所有的晚會都看了一遍,才開始撰寫文案。從12 月下旬的第一次審核到最終直播,于蕾修改的文案有20 稿之多。為了能順利完成任務,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于蕾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日夜,終于完成整臺晚會的臺本設計和串詞撰稿。
特別是跨年零點倒計時的臺詞,為了不出差錯,于蕾分別準備了4 個版本的串場詞。但因為個別節目沒把握好時間,龍年春晚進行到一半時,導演組發現不小心拖了時長,多演了2 分鐘12 秒!由于每個節目都有精確的時長,前一個節目超時了,就得從后面的節目中“摳”出來,這無疑造成了一系列的變故。
于蕾不忍心打亂演員們的演出節奏,靈機一動,決定從她撰寫的主持人串場詞中“摳”時間。于蕾臨時刪減接下來的串詞,盡管每一個文字都是她通宵達旦、幾易其稿才精心創作出來的,但于蕾壓縮得很果斷。當天,她不露痕跡地救場,避免了春晚節目的時間錯亂。在于蕾和整個團隊的努力之下,2012 年龍年春晚最終以7.7 億觀眾收看的成績,被認定為“全球收看人數最多的晚會”,并榮獲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因為工作稱職又出色,于蕾在此后接連3 年的春晚中完成了更加繁重的工作,不光繼續擔任總撰稿人,還擔任歌舞類節目導演。而真正讓于蕾“火出圈”,并受到張藝謀導演高度贊揚的,是因為她打造出了《國家寶藏》。
2015 年,于蕾決定借助故宮博物院等大型平臺,制作一檔文博類節目,名字就叫《國家寶藏》。“因為普通人對于文物的認知,大多還停留在收藏層面,他們只關注文物的真偽,值多少錢。我想用節目告訴大家:文物最重要的價值,其實是它背后的歷史故事和人文精神。”這是于蕾做這檔欄目的初衷。
這年9 月,央視為節目創新人才提供海外培訓的機會,于蕾交了一份8000 字的《國家寶藏》節目方案,并最終被選中。于蕾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赴英國交流學習的機會。
在英國培訓的40 多天里,于蕾經常去大英博物館。在博物館的瓷器館里,她認識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一位在讀博士。當時博士正給一群中國留學生當講解員,從宋元青花瓷聊到晚清景德鎮,他侃侃而談,生動有趣。等這撥聽眾散開,于蕾湊上前找博士聊天,問他“為什么要學歷史”。對方的回答很簡單:“你不覺得歷史特別浪漫嗎?”
這句話,成了于蕾在倫敦的收獲之一。當時,國內拍博物館的紀錄片不少,但普通觀眾對這個題材仍有很大的距離感。該如何拍出歷史和文物的浪漫?于蕾決定將《國家寶藏》做成一檔“能打動所有觀眾的文博類綜藝”,希望節目既帶有“紀錄片的特質”,也不乏“綜藝節目的親切感”。
回國后,于蕾立即著手前期調研,帶著團隊跑遍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查閱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摸索了兩年,她有了新發現:“只有把文物拉下神壇,拉到你身邊,讓你看到自己的生活真能受到文物的影響,它們才能真正浪漫起來。”
于是,于蕾團隊敲定了節目形式:一半篇幅描繪國寶的“前世傳奇”——通過舞臺戲劇的方式講歷史,告訴觀眾是誰賦予了它們生命,而它又改變了誰的命運,背后蘊藏多少豪壯與悲情;另一半時間則用來講述國寶的“今生故事”——文物不是塵封的歷史,它們承載了民族的過往,也影響著當下與未來。2017 年12 月3 日,《國家寶藏》第一期節目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推介故宮博物院的3 件國寶,其中之一就是《千里江山圖》。當《千里江山圖》與觀眾見面,時間回溯至900 年前,一個藝術全才亡國君、一個被世人唾罵的奸臣、一個神秘的18 歲天才少年,皆從寥寥數字的題跋中走出,浮現在舞臺上,演繹出畫卷背后的傳奇……
《國家寶藏》第二期,出場的是撒貝寧守護《云夢秦簡》。于蕾說,撒貝寧在節目中演繹了一段秦朝版的《今日說法》。《云夢秦簡》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典,對我國的立法體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獻價值。于蕾感慨道:“所有明星在節目中都表現得很謙卑,對國寶有一種自然的敬畏之心。王剛守護的是曾侯乙編鐘,他第一眼看到曾侯乙編鐘時大氣都不敢喘,還恭敬地鞠了個躬。明星們都特別謹慎,會提前要劇本,跟著認真彩排,然后才正式錄制節目。”于蕾含笑說,《國家寶藏》是一檔“不把明星放在眼里”的節目。
于蕾十分嚴謹,她為《國家寶藏》邀請了北大歷史系老師、知乎上的歷史大V 等,形成專家組共同為劇本把關。每一期節目精剪完成后,于蕾團隊和故宮博物院都會組織20 多位專家來“挑刺”,找毛病。
為了做好《國家寶藏》,于蕾曾連續兩三個月每天只睡3 小時。制作第一季節目耗時兩年零七個月,于蕾和團隊翻閱了500 多萬字的文獻資料,開了4000 多小時的創作會議。既讓節目擁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滿足了年輕人對節目質感的要求。
在于蕾團隊的精心策劃和制作中,一件件文物在舞臺上“活”了過來。觀眾透過《國家寶藏》節目,真切感受到了國寶和當下這個時代的同頻共振,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這檔節目播出后引發了強烈反響,很多人表示,沒想到文物類節目竟然也能這么有趣。在豆瓣網上,《國家寶藏》第一季評分9.0,第二季9.1,第三季9.2,成了一檔獲獎無數的“寶藏綜藝”。于蕾看到大量網友評論《國家寶藏》,說他們激動到熱淚盈眶,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浩瀚文明感到驕傲自豪!這也讓于蕾團隊很有成就感。更讓人歡欣鼓舞的是,隨著《國家寶藏》節目大火,各地博物館的人氣也在升高,那年元旦,全國博物館的客流量增長了50%。
2022 年初,第24 屆冬奧會在北京舉辦,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邀請于蕾擔當總撰稿人。為了這項舉世矚目的體育盛事,于蕾先后寫出600 個文檔,包含文案、策劃等。而與此同時,于蕾還要負責出品《國家寶藏》新一季節目,每天兩頭跑,忙得不可開交。她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家人過生日都沒空回去,甚至連上衛生間都要嚴格控制時間。
功夫不負有心人,于蕾最終以文字的形式,詮釋出了張藝謀追求的“唯美東方韻,質樸人民情”。冬奧開幕式以二十四節氣、14 首古詩詞倒計時,讓大家看到了于蕾的文采和底蘊,北京冬奧會的驚艷開場也折服了全世界。
于蕾榮獲了“白玉蘭獎”、電視文藝“星光獎”等多項大獎。在央視默默付出20 年,歷練過4 次春晚之后,43 歲的于蕾終于“出師”了,她被選定為2023年兔年春晚總導演!但獲知消息后,于蕾的第一感覺是“壓力山大”。照顧到年輕觀眾的喜好,于蕾邀請歌手毛不易現場演唱2023 年春晚首支定制歌曲《你好陌生人》。為了讓歌曲更有感染力,那些感動了萬千網友的普通人,被于蕾團隊從茫茫人海中一一找到,亮相于演唱中。這個溫暖人心的設計,是“人民的春晚”一個標志性縮影。
執導2023 年春晚,于蕾制造了一系列“首創”之舉:全新設計的吉祥物“兔圓圓”是春晚40 年歷史上首個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完成初始配方原創的春晚吉祥物IP;首次實現了“8K 超高清+三維菁彩聲”直播……
除了這些創新,于蕾還展露出她“守舊”的一面。兔年春晚舞美設計體現出的“滿庭芳”理念,取意中國古典文學詞牌名。其中,由四瓣花結構演化重構而成的演播廳頂部藝術裝置,取材自距今6000 年前的廟底溝彩陶標志性的“花瓣紋”。不僅如此,春晚還以《山海經》《抱樸子》《史記》等典籍中的神獸為原型,設計出了麒麟、鳳凰、白澤、貔貅等中國神獸形象,讓孩子們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自己喜愛的精神“偶像”。而于蕾和團隊設計的這一切,都為了弘揚古老輝煌的中華文明,提升文化自信。
春晚的節目和演員眾多,突發情況常常難以避免。2023 年春晚舞臺上,于蕾就被笑星沈騰的表演“驚出了一身冷汗”!沈騰和馬麗表演的小品原定時間17 分鐘多,正式演出時,他們卻15 分鐘就演完了!一下子多出來2 分多鐘的空窗期,怎么彌補?
在主持人零點報時之前,任何一個節目的表演時間延長或縮短,都需要其他節目跟著調整,來補齊或者加速才行。男演員孫濤在于蕾的眼中,一向承擔著可以拖長時間、幫助主持人減少春晚準點報時壓力的定心丸作用。可這一次,孫濤“失靈”了,他就像掐好了點一樣,幾乎和彩排時不差分秒地完成了自己的小品,這讓導演組焦急不安起來。
眼看距離零點跨年報時越來越近,少的2 分多鐘時間卻無處彌補,怎么辦?這時于蕾啟動了緊急預案。她讓接下來參演節目的老演員,不顯山不露水地你多出50 秒,他延長1 分鐘……“好在一切有驚無險,各種節目悄然補時,總算把那2 分多鐘給補齊了。”于蕾說到此事時手捂胸口,依然心有余悸。
好在瑕不掩瑜,2023 年央視春晚收視率、傳播度均創造了歷史新高!全媒體累計觸達162 億人次觀看,覆蓋全球173 個國家和地區,贏得了一片叫好。于蕾第一次擔任春晚總導演就不負眾望,被網友們點評為“最會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春晚導演”。有網友表示,“觀看今年的春晚,有笑聲,也有思考。”
有人說于蕾運氣好,先后得到了著名制作人、導演的賞識,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殊不知,越勤奮越幸運。于蕾的幸運和成功,不過是厚積薄發的結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