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軍玲
河北中醫藥大學
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正在持續深入,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必須充分聯系當前的教學實際,著力構建完備科學的教學保障體系,整合運用了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塑造。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應該在路徑方面進行持續探索和實踐,更新落后的思想理念,從思政教育內容、方法、保障等諸多層面出發,深入挖掘與發揮思政課程的價值,發揮思政育人的能量,構建新時代科學高效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
青年群體有思想,民族才會有希望和未來。高校思政課程是培養高校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主要渠道,在育人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顯現出強大的力量,主要表現在:第一,能夠有效傳達思想,引導學生感知思想力量。拿破侖在論及世界上的強大力量時說過,刀槍與思想是世界僅有的兩種巨大力量,如果從長遠角度分析的話,刀槍總是能夠被思想戰勝。毛澤東在對思想力量進行論述的過程中指出,正確思想只能在社會實踐當中獲得,同時又需要經歷實踐的檢驗。高校思政教育內容涉及歷史、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諸多方面經過了實踐檢驗之后的正確思想,能夠為學生提升思想境界,引導學生步入更高層次提供有效指南。教師可以在課程實踐當中面向學生,宣揚正確思想,指導學生對這些思想進行深刻理解以及融會貫通,從而讓學生從中感受思想的巨大力量,并在正確思想的熏陶之下逐步走向成熟。第二,可以更好傳播理論,夯實學生的理論根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是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有機整合,從而構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正確的理論來進行全黨武裝,并深入落實思政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將這些先進理論聯系實際問題闡述給學生,將理論變成道理,幫助學生入腦入心,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論力量。當然在對這些理論進行傳播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理論和現實的結合,用正確理論指導行政,促進理論體系的完善。第三,能夠有效傳承信仰。中華民族崛起與強盛過程證明了信仰的無窮力量。不管是歷史發展還是現實情況都證明一個民族與國家貧窮落后不可怕,只要堅定信心,守住信仰,就可以收獲成功,因為信仰是有力量的。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可以指導學生把馬克思主義信仰傳承下去,引導學生充分感悟信仰力量,并在信仰指導之下,緊緊跟上黨的發展建設步伐,跟上新時代節奏,進一步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新時代給高校思政工作開展提出了很多的現實要求,需要跟上教育改革發展的步伐,明確高校學生的成長需求,用更高質量的思政教育工作,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培養更多綜合素質過硬的合格人才。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除了要明確課程價值之外,還需要把握正確原則:第一,創新原則。新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政建設帶來了諸多機遇以及挑戰,傳統的思政工作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要求,也會影響思政育人效果。面對這樣的情況,高校思政建設應該正確把握創新方向,落實創新改革原則,從多個層面出發提出創新改進的措施與方法,通過創新獲取教育活力,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科學的思政工作體系。第二,以人為本原則。以人為本原則是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的基本原則,要求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高校思政建設。為了踐行這一原則,高校在思政教育當中應該正確分析學生的成長需求,把握學生綜合進步的內在規律,考慮學生們不同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從而在思政育人工作當中達成學生個體綜合發展的目標。踐行以人為本的原則能夠讓學生有被尊重和肯定的感受,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動力,強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把高校思政課改革工作落到實處。第三,與時俱進原則。與時俱進原則強調高校思政建設應該和新時代接軌,把大量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政育人資源應用到高校思政建設環節,更要牢牢把握時代脈絡,分析新時代背景下思政工作的成敗,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找到更加科學的發展方向。
高校思政建設應該跟上時代改革發展的節奏,賦予新時代理念,在正確思想指導之下優化實際行動,避免和時代脫節,以免影響高校學生的綜合發展。在思想理念的更新方面,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用正確政治導向來指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主流價值觀進行積極傳承和發揚,堅守意識形態陣地,打造優良的學風教風以及師德師風,創造一個更加優質的思政工作環境。二是秉持開放融合的思想理念,并在該理念引導之下,對國內外所有相關學科的先進理念以及先進成果進行借鑒吸收,改革傳統的思政教育觀念,通過觀念的創新發展與創新轉化,解決好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實際問題,保證思政教育育人價值的充分發揮。三是堅持把人本思想落到實處。在新時代背景下,想要提高高校思政建設的質量,必須注重對人本思想的融入與滲透,明確該思想的核心內容,在于堅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關心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進步。高校思政工作人員需要對學生的精神需求進行充分分析、研究及總結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心理需要,總結高校學生成長成才的一般規律,在此基礎之上開展目的性和針對性強的思政教育,讓思政教育更有感染力和親和力。
內容是高校思政教育核心所在,只有確保內容安排的質量,才能夠更好實現思政教育目標。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當中的內容安排應該結合國家政策,做好內容調整與更新,當然也要考慮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保證正確的思政教育方向。在思政教育內容的優化更新方面,應該把握以下內容: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思政教育內容體系當中的重點,在匯聚學生成長進步正向能量層面占據基礎地位,讓其得以成為社會群體廣泛認可構建的精神價值和行為認知的綜合體,可以為學生良好精神品質培養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帶來支持,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這部分內容屬于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內容的根本組成部分,是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載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所展現出來的是民族精神,有必要對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有益組成部分進行挖掘和分析,把其中所包含的家國情懷、誠信等優秀品格,滲透到思政教育的諸多環節,把這些內容逐步轉化成為高校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第三,廉潔文化內容。現如今黨和國家正在積極推動反腐倡廉建設,這就要求把廉潔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引導學生建立廉潔的意識,養成廉潔行為,為之后走向社會打下基礎。第四,國際視野內容。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在進行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對時代發展的形式進行正確把握,建立正確的國際認知,培養學生全局觀念,鼓勵學生基于國際視野思考和研究問題,洞察發展變化趨勢,提升辯證思索能力。
隨著國家網絡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之下,高校思政建設路徑得到有效拓展。在科技支撐之下,高校學生可以依托互聯網平臺獲取大量知識財富。不過網絡的日益發達,除了可以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之外,還會讓學生更容易接觸各種各樣的價值觀,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消極甚至是錯誤的思想觀念。高校在野思政建設過程中,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用好網絡,避免人云亦云,形成健康的網絡運用習慣。在這其中,教師應該避免學生將個人言論與思想看法直接傳遞給學生,要輔助學生對事件始末進行梳理,基于客觀角度進行評判,把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放在首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幫助學生更好獲得準確結論。教師應該在思政教學當中指導學生全面思考分析,運用辯證思維進行事件判斷,把握事物的兩面性,避免片面分析問題。比方說針對社會熱點事件,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好梳理分析,輔助學生在客觀評價事件的過程中,對事件背后價值進行挖掘,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讓學生真正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為個人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保障。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章瑩穎案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教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互動當中減少與他人的摩擦,形成健康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與此同時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避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
方式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會直接影響高校思政建設的質量的高低。信息化現如今已經成了當下突出時代特點的專有詞匯,體現著新時代的特征和發展趨勢,所以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而在這一過程中把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建設是必然趨勢。高校在創新思政教育方法的過程中,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第一,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組織思政教育工作,積極挖掘利用信息化資源,并且和教材資源以及校本資源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結合網絡資源當中各種各樣的案例和課件展開思政教育活動,大大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可以依托網絡平臺自主觀看有關的思政課程,實現線上和線下學習的結合,讓高校思政教育突破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第二,高校可以運用新媒體工具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積極開通新媒體賬號,利用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等平臺進行思政教育內容的傳播,讓學生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就某個問題展開綜合性的互動討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高效率完成學習任務。第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精心設計實踐活動,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應該充分發揮實踐育人作用,把實踐活動恰當融入思政教育,改進實踐育人的條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發揮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思政理論。
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除了要注重內容調整以及方法創新之外,還需要對保障體系進行綜合建設,確保思政教育有序展開,有效補充思政工作開展的各種條件,提高思政教育質量。第一,著力建設大思政多元化治理格局,簡單來說,就是要對多方面的思政教育力量進行整合,比如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學生工作人員、團委等,幫助提高思政教育的綜合效能。協同育人可以增加高校思政建設的力量保障發揮不同教育主體的優勢。第二,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把通識課程和思政課程有效融合起來,把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專業課程當中,落實課程思政改革,有效突破思政教育元素間的壁壘。第三,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思政工作隊伍,了解當前高校思政建設的創新需求,跟上新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壯大思政工作隊伍的同時,要做好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使其掌握適應新時代的思政工作方法,提升專業素質以及道德素養,保證好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質量。
伴隨國家步入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要結合當前的形勢,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立足實際做好合理調整。也就是說,基于新時代這個全新歷史方位,把握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建立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全新認知,對于思政工作進行綜合改革,進而為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更好的服務與保障。新時代高校思政建設面臨困境與挑戰的主要原因就是和時代發展方向有所偏離,因此未來的發展改革方向就是打造與新時代相適應的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全面推動思政教育改革,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高校思政建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