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明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要論述為探索基層老年教育事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亟須不斷提高基層老年教育資源供給能力。當前階段,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巨大。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2035年左右,將突破4億,我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在基層社區和農村老年教育發展薄弱的形勢下,亟須不斷提高基層老年教育資源供給能力。一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多主體協同拉動力。建立和完善由“黨委領導、老干部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區校指導、社會參與”的基層社區和農村老年學校辦學體制機制。二要建立資源開發標準,提升多主體協同行動力。引導社會力量主動參與基層社區、農村老年大學建設,激發群眾“參與感”。同時,明確準入門檻,促進校園共建規范有序發展。三要優化相關教育資源,激發多主體協同推動力。要加強基層社區、農村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既要培訓線下輔導教師,又要用好遠程教育平臺,完成線上線下融合教學。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亟需不斷強化老年教育普惠發展實效。現階段,我國基層社區和農村老年教育覆蓋面窄,參與率低,普惠難度較大,因此,要不斷強化老年教育普惠發展實效。一是就近原則優化老年教育結構。因地制宜,結合本地老年群體實際情況,增加基層社區、農村老年教育機構數量,并科學合理選擇新增校區的位置,優化空間布局,打造“10分鐘學習圈”。二是合理定位優化老年教育功能。基層社區、農村老年學校仍需要以實體辦學為主,結合農村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進行優化升級,增強老年課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三是優化老年教育普及方式。充分考慮基層社區、農村中高齡及低收入老年人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促進老年教育普惠發展。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送教上門,滿足不方便出行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需要發揮老年教育價值引領功能。新時代的老年教育有責任、有義務通過教育賦能來引導老年人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一是參與賦能,促進老年人老有所為。發揮老同志在基層黨建、創文創衛等工作中的作用。同時,通過健全志愿回饋機制,提高老年人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將志愿活動常態化推進。二是健康賦能,提高老年人主動健康能力。引導老年人樹立“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思想意識,促進老年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康老齡化觀念。同時,基層老年教育機構要拓展老年健康教育內容,適時開設心理健康、疾病預防、應急救助等課程,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知識水平。三是創業賦能,構筑新時代老年人的職業觀。要通過在老年大學的學習,幫助老年人回歸社會,與時俱進,完成個人成長與社會現代化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