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虹
(河南省商城縣農業農村局)

高山出好茶 攝影/崔友俊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核心,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近年來,河南省商城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一米(優質稻米)、兩茶(油茶、茶葉)、一菜(蔬菜)”優勢特色產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構建產業體系,持續促進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促進產業興旺、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四個商城”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按照“規劃引領、科學布局、市場導向、品牌為先、龍頭帶動、綠色發展、融合發展”的原則,積極發揮產業規劃的導向作用,通過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推動優勢特色產業由點狀、散狀向帶狀、塊狀集聚,大力發展規模化種養、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電子商務,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政策體系,強優勢、育龍頭、促融合、穩增收,不斷激活鄉村振興動力。在優質稻米產業上,采用“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園區”的模式,謀劃優質稻米現代產業園、肖寨冷鏈物流園、再生稻生產示范基地、稻鴨(漁)共作示范基地、糧食倉儲烘干等項目13 個,總投資4.4億元;規劃建設1 個年產值超過10 億元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在茶產業上,以顧畈村、觀音山黃金茶園為基礎,謀劃實施茶產業項目6 個,總投資0.8億元,計劃2023 年示范區茶葉發展到2 萬畝。在油茶產業上,以觀音山萬畝油茶園、雙椿鋪萬畝油茶園為樣板,著力創建省級油茶高效示范基地,謀劃油茶產業項目11 個,總投資1.4 億元。在果蔬產業上,圍繞灌河沿岸蔬菜基地和鄢崗鎮萬畝林果基地,規劃實施果蔬產業項目13 個,總投資2.5 億元;蔬菜超市化率和加工率達50%。
以河南省農業科技引領優勢產業發展共建試點縣建設為抓手,以優質稻米、油茶、茶葉、果蔬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調整優化優質糧油、茶葉的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以品種調新、質量調高、結構調優、產業調強、鏈條調長為重點,尋求優質糧油、稻鴨共作、茶葉產業新的發展,全面提升優質糧油、茶葉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全縣精心選育了桃優香占(再生稻)、荃優822、兆優5455 等3 個稻米主導品種,研發了集成覆蓋良種篩選及配套育秧育苗技術、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綠色防控及智能化技術、機械化作業技術、加工倉儲技術等6 項主推技術,與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共同建立了河南省油茶生物學與高值化利用國際聯合實驗室,成功研發了“豫油茶-1、2 號”兩個良種。
按照“引一個、育一批”的思路,逐漸形成了以內培為主、招引為輔的人才培育格局,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三農”人才隊伍。積極發揮涉農科研機構、教學單位、推廣單位、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用,開展覆蓋全產業鏈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集成示范及產業振興人才培養行動,采取“專家定點聯系到縣、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建立“縣鄉村一條鏈”式的農技創新與推廣服務體系,推動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生產示范基地,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發展。目前,全縣利用校地合作、返鄉創業等方式結對高校教授專家200 余人、產業發展領域人才800 余人、鄉村建設方面技術專家100 余人,培育鄉土人才1700 余人,組建了優質稻米、茶葉、油茶、中藥材4 個科技特派服務團隊,全縣特技服務人員超300 人,為全縣鄉村振興帶來了新技術、拉動了新投資、注入了新活力。

喜摘油茶果 攝影/游家明
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時效化”要求,完善專班推進、掛圖作戰、對口聯建等機制,著力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通過完善“四大體系”,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調優產業結構、調長產業鏈條,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抓品種、抓基地建設,構建產業體系,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穩步推動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發展,確保產業優勢逐步擴大;抓品牌、抓主體建設,完善經營體系,加快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著力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商城特色農產品“走出去”;抓科技、抓協會建設,健全服務體系,大力支持、鼓勵社會資本下鄉,打造“基地+農戶+企業+市場”的利益聯結模式,加快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三鏈同構”;抓扶持、抓保障建設,優化政策體系,落實特色產業發展用地、用水、用電等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對農業特色產業的獎補支持力度,持續拓展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產旅融合新模式、新途徑,著力實現一、二、三產業高效融合發展,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真正分享到鄉村產業振興帶來的實惠。
目前,全縣稻米總面積在50 萬畝以上,優質萬畝方10 個、千畝方50 個、百畝方1000 余個,其中再生稻12 萬畝,稻漁(鴨)綜合種養面積8 萬畝,富硒水稻1 萬畝。油茶總面積38 萬畝,萬畝以上基地4 個、千畝以上基地30 個、百畝以上基地400 余個,茶油毛油產量2210 噸,獲評“國家油茶發展重點縣”。茶葉總面積23.5 萬畝,高山茶核心產區10 萬畝以上,萬畝茶園3 個、千畝茶園10 余處,開采面積18.6 萬畝,春茶總產量360 萬公斤,夏秋茶120 萬公斤,獲批“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商城高山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此外,商城縣還先后被評為“全國茶業百強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茶旅融合競爭力全國十強縣”“茶業生態建設十強縣”“茶旅融合特色縣域”和“‘三茶統籌’先行縣域”。蔬菜產業沿灌河灘涂地集中發展,種植面積達10 萬畝,年產量1.81 億公斤,獲評“中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典范縣”,推動形成了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態勢,擘畫鋪展了鄉村產業振興的錦繡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