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檢視與優化

2023-09-20 12:08:41杜偉杰
關鍵詞:價值觀價值法律

王 輝 杜偉杰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審判,可以充分發揮規范、指引、評價、引領社會價值的特殊作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20 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說理指明了工作思路與方向。然而,在司法實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刑事裁判中的說理與理想狀態還有一定差距,如適用比例較低、援引說理不充分、說理功能應用不足、說理方式簡單泛化等問題突出。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困境

通過在法信網、北大法寶、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檢索2017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的案件,案由選擇“刑事”,關鍵詞設置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裁判文書146 份,經篩選后共得到92 份有效裁判文書,并將其作為樣本案件進行深入分析。

(一)說理運用占比較低

雖然在刑事裁判中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說理的案件數逐漸增多,但實際運用范圍較小。

1.說理案件占比較低

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2017—2021 年,刑事裁判文書總量分別為1383949 份、1426410 份、1484982 份、1260687 份、635457 份,但刑事裁判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說理的案件分別為4 件、11 件、19 件、22 件、36 件。雖然刑事法官越來越重視在裁判文書說理時引入核心價值觀,但是與刑事裁判文書總量相比,所占比例極低。

2.說理案件所涉罪名占比較低

92 份裁判文書涉及29 個罪名,其中涉及故意傷害罪28 份,詐騙罪16 份,盜竊罪12 份,尋釁滋事罪9 份,故意殺人罪6 份,聚眾斗毆罪5 份,非法拘禁罪3 份,其他罪名13 份。但是與刑法罪名總數相比,所占比例較低。截至2021 年底,我國刑法罪名有400 多個,僅有29 個罪名在裁判時運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說理。

(二)說理運用不平衡

1.說理層級、審級不平衡

92 份刑事裁判文書涉及不同層級與審級,其中基層人民法院62 份,中級人民法院29 份,高級人民法院1 份。一審文書66 份,二審文書24 份,再審文書1 份,另有1 份刑事申訴文書。雖然基層法院的案件數量較多,但從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來講,中級人民法院應發揮有效終審、定分止爭的功能,再審應依法糾錯、統一裁判尺度。中、高級人民法院的案件案件事實及法律關系相對較為復雜,更有適用核心價值觀進行裁判文書說理的基礎和空間。高級人民法院適用核心價值觀案例較少,凸顯出這種不平衡。

2.說理所涉案件地域不平衡

通過統計核心價值觀涉及的刑事案件地域來看,東北地區6 件、華北地區15 件、華中地區11 件、華東地區26 件(不含臺灣地區)、華南地區21 件(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西北地區6 件、西南地區7 件。可見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的應用與地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比如華東、華南、華北地區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涉及案件相對較多,而經濟相對落后的西北、西南地區,涉及案件較少。

3.核心價值觀詞匯引用頻次不平衡

經統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富強、民主”外的其他10 個核心詞匯均在樣本文書中有所提及,其中“誠信、友善”作為高頻援引內容,分別有20 份、22 份裁判文書提及,占比為22%和24%,提及“文明、和諧”等詞匯的裁判文書占比分別為13%、19%,提及“自由、平等”的裁判文書占比均為5%,而“愛國、敬業”均有1 件裁判文書引用,占比均為1%,“富強、民主”均無裁判文書引用,核心價值觀詞匯引用存在不平衡問題。

(三)說理功能應用不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豐富,但是在92 份刑事裁判文書中,大多泛化提及,對其內涵及價值意蘊沒有充分闡釋,導致核心價值功能發揮不足,裁判文書說理顯得干澀、枯燥。例如被告人張某盜竊案,法院在裁判中寫道,張某以“家庭經濟困難,才走上犯罪道路”請求從輕處罰,嚴重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法定、酌定從輕處罰理由。①參見張某盜竊罪案,四川省內江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川10 刑終101 號刑事裁定書。還有些案例,不加重點地羅列多種價值觀,如賴某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判決書中直接列明“賴某某置公序良俗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道德規范于不顧,將文明飲酒、友善包容拋之腦后,率性妄為,發酒瘋,肆意往樓下民眾聚集活動區域多次高空拋物,已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②賴某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福建省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閩06 刑終26 號刑事裁定書。。而且針對同案不同法院作出的價值判斷不同,以鄰里瑣事引發的故意傷害犯罪案件為例,1 份以“友善”作為核心詞,2 份以“文明、和諧、友善”為核心詞,1 份則以“文明、和諧、誠信、友善”作為核心詞。

(四)說理方式簡單泛化

在一些引用核心價值觀的案例中,部分文書說理較為簡單,僅寫明被告人的行為與核心價值觀不符,或者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未明確該行為損害了何種核心價值觀,也并未有詳細的論證,致使象征性的或者概念性的援引較為普遍,而并未發揮出應有的指導、教育、評價功能。比如張某某詐騙案,法官在裁判文書中寫道:“為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管理秩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照……之規定,裁定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①張某某詐騙罪案,云南省保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云05 刑終142 號刑事裁定書。再比如盛某某窩藏、包庇案,在裁判文書中,法官僅表述為:“為懲治犯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社會管理秩序,依照……之規定,判決如下……”②盛某某窩藏、包庇罪案,云南省保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云05 刑終11 號刑事判決書。。上述兩個裁判文書中均為象征性的援引,并未說明犯罪行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也沒有說明弘揚的具體是哪一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有一些裁判文書援引時不規范,采用了“善待、關心愛護、好意施惠”等與核心價值觀近似的詞匯,而并未深入探討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比如廖某某交通肇事案,法官在裁判文書中寫道:“劉某1 與被告人廖某某系好意搭乘關系,好意搭乘是一種無償的好意施惠行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為社會所鼓勵。”③廖某某交通肇事罪案,貴州省晴隆縣人民法院(2021)黔2324 刑初68 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還有一些裁判文書說理援引詞匯與案件本身所涵攝的核心價值觀不對應,導致裁判文書說理非常簡單生硬。比如盧某某盜竊案,法官在裁判文書中寫道:“誠信勤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被告人盧某松本應恪守誠信,踏實勤勉,但其好逸惡勞,目無法紀,綜合被告人盧某松具有的上述量刑情節,決定對其從重處罰。”④盧某某盜竊罪案,貴州省普定縣人民法院(2021)黔0422 刑初100 號刑事判決書。

(五)說理主體互動欠佳

92 份刑事裁判中,有79 份是法院主動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公訴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主動提及的次數僅有13 次。其中,公訴人主動提出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4 份,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主動提出僅有7 份,僅2 份由當事人提出。這13 份裁判文書,除了2 份支持公訴人所提及的核心價值觀的觀點外,其他文書或者不回應,或者回應不涉及核心價值觀,法院與其他主體之間互動欠佳,導致核心價值觀的運用受阻,不利于被告人服判息訴,也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困境歸因

司法實踐中,法官在刑事裁判文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存在不敢用、不愿用、不會用的情況,影響了裁判文書說理的效果。

(一)不敢用:對道德屬性融入刑事裁判存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道德范疇,基于刑事法律的嚴謹性,法官在對犯罪進行裁判時引入道德裁判難免心有疑慮。而且,從理論上看,道德與法律間的關系爭議頗多,導致部分法官在司法實踐中因怕用不好、用錯而存在不敢用的心態。

1.功能定位模糊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定位模糊導致法官無法準確掌握其界限,雖然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意見》,但僅作為指引性質的司法文件,大多數法院都沒有具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說理的相關規定,法官無法在內心明晰其價值導向,在刑事裁判中不敢用。

2.內心認同不足

一是在刑事裁判中引入核心價值觀容易給人以道德代替法律的感覺,容易引起社會公眾對司法權威的質疑,導致法官不敢適用。二是部分法官認為刑事裁判屬于嚴厲的處罰,若引入道德評價,很難獲得被告人內心的法律認同感。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的功能并未進行辯證統一地看待,認為這是畫蛇添足,內心并不認同。

3.融入進路不明

法官可以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填補空白”,充分釋法說理,但因為核心價值觀目前仍處于初探階段,融入刑事裁判的法律規范以及典型案例較少,而刑事裁判相較于民事裁判,涉及人身自由等重大人身權利,在融入進路不明的情況下,尤其是尚無明確的內涵界定或者在價值觀沖突時無明確的取舍方法時,法官在刑事裁判文書說理中難免陷入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而不敢用。

(二)不愿用:刑事裁判價值判斷偏差

1.法官主觀判斷思維偏差

法官不僅是刑事案件的裁判者,還是公共秩序的維護者和引導者,需要通過裁判發揮規范和指引功能,法官的多元化角色需要其具備較高的法理思維和情感溝通能力,才能消弭隔閡,引發共情。刑法規范需法官來建構為裁判規范,最終完成立法與司法的實踐銜接。基于價值判斷的不確定性以及主觀性,刑事法官在裁判文書說理時難免融入自身的主觀偏好、理念等,在思維層面的偏好導致法律適用存在不確定性。實踐中存在法官僅關注法律建構,對法律之外的道德和其他善惡問題則在所不問的現象,①參見[美]理查德·A.波斯納:《法理學問題》,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 年版,第 572、574 頁。比如許霆案、“天津老太氣槍案”,引起社會輿論極大爭論。而且因為前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具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公序良俗等的關系未完全理清,①參見王芳:《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中共中央黨校2014 年博士學位論文。如何區別適用也缺乏足夠的規范,導致在具體適用時與其他非正式法源的混同、割裂屢見不鮮。基于這種考量,刑事法官在刑事裁判中融入核心價值觀的意愿不足。

2.價值衡量方法偏差

與法律規范的嚴謹表達相比,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衡量表達過于模糊、寬泛和主觀化,如何在融入刑事裁判文書時確保價值分類的合理性、價值衡量結論的客觀性成為難題。有些法官將民法中的價值衡量方法引入到刑事裁判之中,將價值衡量等同于價值判斷。實踐中,不同類型之間的價值本身就難以量化比較,也無法劃定優先等級順序,不同的原則相互之間會產生競爭性關系。②參見劉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方法論——以“狼牙山五壯士”案為例》,載《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年第6 期。若將價值衡量與價值判斷等同,就難免會陷入“明希豪森困境”③在法律語境中,“明希豪森困境”一般指在價值衡量中無窮地遞歸、循環論證,或者武斷地終止論證。。基于目前沒有價值衡量方法相關規則,在刑事裁判中引入核心價值觀,法官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與風險,成本是融入說理的論證、修辭、檢驗等勞動力成本,風險是融入說理不當引起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上訴、信訪或者上級法院的發改等,而引入核心價值觀對法官自身而言缺乏“收益”。為減少不確定性,部分法官不愿適用核心價值觀,即便適用,也將所有關聯的詞匯都堆砌上去或者籠統表述,以覆蓋所有價值取向,規避風險。

3.輿論審判結果偏差

刑事審判特別是公眾高度關注的重大刑事案件,往往通過輿論傳播產生放大效應。面對洶涌激憤的公眾情緒,法官盡可能了解公眾的主流價值取向,作出符合社會公共價值傾向的裁判。然而,有些刑事法官不愿適用核心價值觀,而為迎合部分民意,或者被輿論壓力和民憤所“綁架”,在裁判文書說理中僅闡釋出個案效果或者短期效果,導致公平公正裁判的法律效果得不到彰顯。

(三)不會用:說理規范參照不足

1.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理解失范

適用核心價值觀的前提是明確且正確知曉其內涵,④參見于洋:《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適用》,載《法學》2019 年第5 期。而一些法官對于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不甚理解,在具體適用時存在不會用的情況。例如,有法官直接在裁判文書中寫道:“……該行為既有違倫理道德,更是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理應受到譴責。”①鄭某某故意傷害罪案,浙江省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浙10 刑終1130 號刑事裁定書。再如,一些裁判文書中將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的“和諧、文明”闡述為對個人的要求,②參見李祖軍、王娛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裁判文書說理中的運用與規制》,載《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 年第4 期。與核心價值觀實際內涵不符。

2.裁判文書說理規范指導粗疏

《意見》僅能作為裁判文書說理規范的原則性指導,在刑事裁判文書說理中的應用缺乏足夠的細則指引。刑事法官在裁判文書說理時不會用,或者僅象征性援引。在學者統計的案例中,25%的裁判理由中只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字眼而對具體內容及層次不予說明。③參見楊彩霞,張立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的適用研究——基于2014—2019 年刑事裁判文書的實證分析》,載《法律適用》2020 年第16 期。

3.典型案例參照性有限

2016 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幾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隨后,各地法院也發布了不少類似典型案例,但其中一些裁判文書中并未很好地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釋法說理。例如“小學生嬉戲誤傷同學案”,在典型意義上闡釋時,僅表述為“家長應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引導和促進家長教育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價值導向不明,參照性有限。④參見秦皇島2020 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案例,載河北省秦皇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網2021年2 月1 日,https://qhdzy.hebei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1/02/id/5791313.shtml。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要警惕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的泛化。這類典型案例不僅讓法官引用參照時無從下手,其引領社會風尚的作用也并未發揮出來。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價值意蘊

社會主義價值觀是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⑤參見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載《人民日報》2014 年1 月1 日,第1 版。也是新時代德法融合的精神凝練,對于指導司法實踐、強化裁判文書說理具有重要價值。

(一)導向功能:社會價值引領

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蘊含著價值觀的較量,在意識形態領域價值觀交鋒更為激烈。縱觀世界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西方價值觀大行其道,我國優秀價值觀存在“失語”“失聲”的情況,嚴重威脅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影響著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使我國時刻面臨著信仰危機、文化危機、價值危機。基于這樣的國際國內環境,迫切需要立足于本土的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凝魂聚氣、固本強基,堅定“四個自信”,闖出一條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假如我們的人民不接受根植于我國大地上的道德價值,而盲目地崇拜西方道德價值,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精神還有什么獨立性可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代表的核心價值體系充分反映了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有效整合社會共識,是吸收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集中體現,對于促進社會系統正常運轉,有效維護社會秩序,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引領國家、民族長遠發展具有戰略層面的價值。裁判文書是司法裁判的重要成果,其不僅記錄了法官的裁判過程與裁判結果,更是承載了社會的價值判斷,它是司法裁判活動的終局載體,也是法律制度、文化、思想在個案中的集中體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是核心價值觀在司法裁判領域的重要體現,也是引領社會良好導向的必然要求。

(二)規范功能:德法相輔相成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需要協同發力。①參見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載《人民日報》2016 年12 月11 日,第1 版。中華傳統法律文化中一直十分重視道德教化的作用。從商周時期的“明德慎罰”,春秋時期的“為政以德”,到西漢時期的“德主刑輔”,再到宋明時期的“明刑弼教”,清末時期的“德法并用”,不同時期統治者對于“德”與“刑”的關系都有著深刻的認識,總體上看,中國古代德治與法治的關系呈現出道德與法律融為一體的總體思路。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法治思想摒棄了西方德法分離的實踐路徑,借鑒并發展了中華傳統法律文化中德法相融合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全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以德入法、以德輔法的形式,用法律的底線促進道德的提升,以法律的手段來保障道德的踐行,以法律實施支持道德建設,用內化的道德滋養法治精神,用德治潤澤法治,從而促進法治和德治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為全面依法治國創造良好人文環境,讓法治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深入社會發展、民族進步。

(三)補強功能:彌補法律闕如

法律無法完全涵蓋所有社會實踐活動,從理論上講,法律具有天生的穩定性和滯后性。一些新類型犯罪通過訴訟進入法院的時候,法官應依照法律規定予以裁判。當法律有疏漏或者不足的時候,裁判文書的釋法說理給法官的情感因素、價值判斷和利益衡量提供了較大的適用空間,這種“衡情度理”的經驗判斷方式所蘊含的衡平、靈活等司法元素,賦予裁判中的法律以適應性等價值功能。①參見陳增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載《人民法院報》2021 年3 月19 日,第5 版。法官可以充分運用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核,準確把握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則,在法律框架內作出合理解釋和價值判斷,以增強適用法律法規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以此緩和法律規定和社會實踐之間的緊張狀態。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系性解釋來彌補法律條文的滯后性,為及時調節社會關系、維護正常社會秩序提供具體、明確的司法支持。

(四)評價功能:增強社會認同

在刑事審判中,有許多案件僅依法律條文來進行邏輯推論是無法解決的,而是需要法官依照事實關系與條文規定進行價值判斷。有的刑事案件裁判結果無法得到社會認同,其實質原因在于司法裁判背離了社會主流價值觀。裁判文書說理是司法裁判的靈魂,但現實中刑事裁判文書重事實、輕說理現象較為嚴重,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刑事裁判文書釋法說理有利于增強社會公眾對裁判過程和結果的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42 頁。。在審判領域,社會認同度應是人民群眾在普遍奉行的社會道德標準和主流價值導引下,按照自己對審判活動的了解與認知形成的一種綜合評價體系。③參見沈玉忠:《刑事裁判文書說理性的應然思考與路徑選擇》,載《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09 年第3 期。有學者認為,司法權的功能就是以權威的方式解決業已發生的利益爭端并使各項法律通過具體個案得以實施。④參見陳瑞華:《司法權的性質——以刑事司法為范例的分析》,載《法學研究》2000 年第5 期。也有學者認為,司法具有調整、保障、懲罰、服務和教育功能。⑤參見譚世貴主編:《中國司法制度》,法律出版社2016 年版,第13 頁。還有學者認為,司法具有辨別是非、控權審規、釋法補漏、定罪量刑、維護權益、定分止爭、間接影響和可能預期等多種功能。⑥參見孫笑俠:《論司法多元功能的邏輯關系——兼論司法功能有限主義》,載《清華法學》2016 年第6 期。司法的社會功能側重于解決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秩序及引領社會風氣等作用。通過裁判文書對被告人及社會公眾價值觀的引導或強化,能有效促進司法社會功能之實現。近年來,人民法院通過全面加強審判執行工作,充分發揮了核心價值觀的規范、指導、評價、引領功能。例如,依法審理丘某良詐騙案,堅決打擊以找工作、替人辦事為名的詐騙行為,維護社會誠實守信底線;依法審理戚某、錢某假冒注冊商標罪案,嚴厲打擊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行為,樹立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的理念,讓違反法律的行為受到懲戒。因此,引導法官切實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每一起案件的裁判文書之中,在冰冷法律中添加了情理要素,使其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充分展示核心價值觀的力量,不僅是司法實踐的需要,也是增強人民群眾對刑事裁判文書認同感的必然要求。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漸進式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路徑

(一)功能定位:輔助與價值指引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與道德在刑事規范中應相輔相成,法律發揮主要作用,道德作為補充或者輔助,共同促進法治在刑事裁判領域的有效實施。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關鍵是要發揮其定罪量刑的輔助與價值指引功能。基于刑法的嚴厲性,各國都明確了罪刑法定原則及罪刑相適應原則,該原則又派生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禁止有罪類推等原則,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說理總體上要受罪刑法定等刑法基本原則的約束,但并非沒有核心價值觀適用的空間。比如,“平等”可以在強迫交易罪中適用,“敬業”可以在瀆職犯罪中適用,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法單獨在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認定上發揮作用,但可以發揮其輔助的補充與解釋功能,能夠更好地強化說理,讓被告人真心認罪伏法,對其回歸社會后預防再次犯罪也具有積極意義。

在價值指引方面,通過刑事裁判文書可以旗幟鮮明地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小案件”講述“大道理”,讓司法裁判充分發揮其規范、指引作用,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的司法裁判回應人民群眾的現實期盼。

(二)案件類型:精準有效識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若要充分發揮指引作用,首先需要對案件事實的關鍵詞進行精準有效識別、準確適用。《意見》列舉了五種需運用核心價值觀的案件,但這五種案件過于籠統且范圍狹窄,刑事法官有時無法確認所辦案件類型是否與之契合,需要進行更加細致地闡釋。

1.精準識別重點案件類型

參照《意見》的規定,引入可視化識別模式,明確重點案件識別類型,以案件涉及的事實為中心,關注所涉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社會輿情程度,結合道德評價可能性,及時回應社會爭議。刑事案件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涉國家公共利益重大案件,包括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嚴重暴力犯罪、涉黑惡勢力犯罪、涉食品藥品環資犯罪等;二是涉社會道德評價重大案件,包括涉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犯罪、涉疫情防控犯罪、侮辱誹謗英烈名譽犯罪等;三是涉弱勢群體及特殊群體的重大爭議案件,包括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遺棄犯罪、破壞軍婚罪、養老詐騙犯罪等;四是涉風俗習慣且受社會廣泛關注案件,包括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犯罪、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犯罪等;五是涉新類型價值導向案件,包括涉網絡犯罪、新型知識產權犯罪等具有價值導向功能的案件,應識別為融入核心價值觀裁判說理重點案件。

2.明確核心價值觀詞匯與案件類型的對應關系

根據對裁判文書的統計,“富強”“民主”詞匯在刑事裁判中從未出現過,在懲罰個人的刑事裁判文書中很難發揮指引作用,故在刑事個案中較難有適用余地。除此之外的其他核心價值觀詞語均可直接被援引。比如,“自由”可在非法拘禁罪、綁架罪等案件中適用;“誠信”可在合同詐騙罪、偽證罪案件中適用;“愛國”可在恐怖主義、危害國家安全等犯罪中被引用;“文明”“友善”“和諧”可在故意傷害、尋釁滋事等案件中被引用;“敬業”可在貪污賄賂、瀆職、職務侵占等犯罪中被引用,“平等”可在非法經營罪等罪名中被引用。

3.細化、擴展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的案件類型,強化裁判文書融合說理

比如,在罪名存在爭議的案件、擬無罪釋放或定罪免刑的案件、改變檢察院量刑建議的案件、酌定從輕或從重的案件、存在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案件中,以存在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案件為例,法律規定含義不明便意味著有價值選擇的可能性。①參見楊福忠:《論司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理與技術路徑》,載《法學論壇》2020 年第2 期。核心價值觀對該概念的剖析過程便是價值補充的過程。

(三)說理路徑:位階—清單—方法

1.核心價值觀基于位階的具體運用

法院在審理案件適用法律及說明理由時必須符合基本的裁判邏輯、準則與要求,在充分了解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歷史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基礎上,把握和提煉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規律。②參見樊崇義:《實現司法規律的普適性與獨特性》,載《人民法治》2016 年第12 期。核心價值觀的十二個詞匯基本涵蓋了不同層面與領域的價值理念,具體應用時應根據核心詞的層次與內涵不同,來決定融入不同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程度,故在刑事裁判中引入核心價值觀作為說理依據,首先需要明確其位階,按照法律法規、法律原則、核心價值觀的順位進行說理,避免違反裁判說理的基本邏輯。

(1)厘清各價值觀的不同位階。國家層面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保障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發展。社會層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保證個體在社會群體中的權利與實質平等,實現社會公平與公正。個人層面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求個體有家國情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與人為善。①參見《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辦發〔2013〕24 號,2013 年12 月11 日發布。法官在刑事裁判時,必然要考慮不同位階價值觀沖突時的衡量,整體上看,國家利益高于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集體利益要讓位于公民重大個人利益。公民個體不同價值觀位階沖突時,一般遵循生命權高于健康權高于財產權的次序。

(2)厘清各價值觀在刑事裁判中的價值導向。刑事犯罪雖然有單位犯罪,但核心仍然是對個人的懲罰。不同價值觀的司法運用必然涉及價值導向的引領作用,在裁判釋法說理過程中,明確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罪輕與罪重,引導個人對國家、社會利益的遵守。比如,在裁判文書說理時加強對“誠信”詞匯的運用,以此引領社會誠信的良好風尚。

2.核心價值觀詞匯在刑事裁判中的清單式應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不同罪名的適用可以看出其背后體現的價值觀。在收集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刑事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的核心詞多為“和諧”;詐騙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虛假訴訟罪等的核心詞多為“誠信”;侮辱國旗罪的核心詞均為“愛國”。由此可見,一些罪名涉及的核心價值觀較為統一,且典型案例通過選取社會關注度高、有社會引導價值的案件,并經過層層把關,更能權威且準確地反映此罪名對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將這些案件類型歸類,定期以清單的形式作為運用時的借鑒。

3.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的說理方法

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主要是從定罪輔助說理、量刑的補充說理以及評價充分說理三方面進行闡述。

(1)定罪輔助說理。基于罪刑法定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作為定罪依據,但可根據其蘊含的價值觀進行輔助的說理解釋,讓公眾更好地理解裁判。對于應當弘揚的行為,可充分發揮核心價值觀的說理功能,支持該行為的正當性,引領社會的價值理念。對于嚴重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依然予以譴責,并說明為什么該行為應當受到刑事處罰。對于該行為涵蓋兩種及以上的重要價值時,就需要評判兩種價值與該行為之間的關聯性進行綜合評判。實踐中,一般根據“權衡法則”來處理,①參見[德]羅伯特·阿列克西:《法:作為理性的制度化》,雷磊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 年版,第138 頁。比如在網上侮辱誹謗他人的行為,其主要涉及的是“自由”與“友善”,此時需要衡量“友善”價值被侵害的程度是否高于“自由”滿足的程度,在這一衡量的過程中,法官在裁判文書中的論述就是表達該行為是否應予以譴責的論證過程。

(2)量刑補充說理。核心價值觀說理融入“量刑部分”,更加有利于被告及社會公眾對刑罰種類、刑期及從輕、減輕情節的理解與認同。在量刑方面,因為酌定量刑情節賦予了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且其認定須符合社會普遍道德與理性標準,需要予以重點探討。一是酌定從輕情節中的核心價值觀運用。在論證方式上應根據被告人的行為,從道德層面予以充分的論證。對于應當弘揚的行為予以充分的肯定,對于不當行為指出此類行為不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從而得出被害人在案件中有過錯,最終認定有酌定從輕情節。在趙某忠等尋釁滋事案中,法官在裁判文書說理時強調,“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被害人逾期拒還借款違反了“誠信”價值觀,被害人的行為引發了尋釁滋事行為,存在過錯,故量刑時對被告人從輕處罰。②參見趙某忠等尋釁滋事罪案,山西省高平市人民法院(2018)晉 0581 刑初 328 號刑事判決書。二是酌定從重情節中的核心價值觀運用。核心價值觀的引用絕不能籠統地以違反核心價值觀為由,進而作出從重處罰的表述。③參見劉艷紅、劉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指導性案例形成的作用——側重以刑事指導性案例為視角》,載《法學家》2020 年第1 期。在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需根據個案事實與情節,綜合考察被告人的社會危害性和再犯可能性,綜合評判是否酌定從重。

(3)評價引導的充分說理。法律不僅具有指引功能、評價功能和規范功能,還能夠通過評價指引功能預測和引導人們的行為,進而產生正向激勵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凝結和提煉,在刑事裁判文書說理中融入核心價值觀,不僅能夠輔助說理,強化被告人對刑罰懲罰的認同,對外展示裁判形成的內在過程和評判標準,形成裁判規則和價值導向,能夠對社會大眾產生正向的引導功能,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同時,在裁判文書評價引導說理時,要積極運用核心價值觀對被告人的行為予以準確評判,進行充分的論證說理,以更好地引導社會大眾正向行為。比如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案例中,金某在訴訟中作偽證,嚴重影響裁判結果的公正性,危害司法權威,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損害社會誠信建設,最后法院對其判處六個月的刑事處罰。這一裁判明顯可以引導社會公眾恪守誠實信用原則,在訴訟中依法如實作證。

(四)配套制度:法律修辭+案例庫+激勵措施+宣判說理

1.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法律修辭

法律文書修辭不僅體現法官的素質,更是刑事司法裁判發揮教育功能并得到公眾認同的重要的因素。傳統的刑事裁判文書說理存在著模板化、格式化的情況,其中法律修辭的運用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法律修辭通過語言表述方式說服他人,對于法官的價值判斷具有重要價值。在刑事裁判融入核心價值觀時應用法律修辭雖然源于法官的主動性,但也需要掌握好一定的尺度,才能達成最佳的效果。客觀上應該把握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準確凝練。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說理時應先對案件從法理上進行剖析,然后再升華成情理,充分運用法律修辭方法,用最為準確凝練的語言表述核心價值觀,并充分闡釋其價值意義,實現從“個案到普遍”的主題升華。二是引起共鳴。刑事裁判文書說理并不必然要求華美的辭藻,而是要用簡潔有力、表述精準的詞句,將法官所要表達的核心價值觀觀念傳達出去,引起普通人民群眾的感情共鳴,進而實現價值引領作用。三是保持謙抑。裁判的結論主要依靠法律理論和法律規范推導而出,運用法律修辭是為了讓核心價值觀更好地賦強結論,具有輔助和指引作用,所以在裁判文書說理時,法律修辭應保持足夠的謙抑性,避免喧賓奪主。

2.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典型案例庫構建

2016 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多批典型案例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法院報也專門開辟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案例縱覽”的板塊宣揚核心價值觀,一定程度上統一了司法適用,促進了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的進程。但是,涉及刑事裁判的案例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案例體系。要充分發揮優秀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有必要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案例庫。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加大遴選力度,定期征集相關優秀案例和優秀裁判文書,及時發布典型案例和指導性案例,形成一批數量可觀、質量優秀的案例群。二是依托大數據,針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典型案例,建立刑事、民事等多個子數據庫,也可以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二個詞匯,形成子數據庫,便于類案查詢,法官參照。三是依托中國裁判文書網、法信網等大數據平臺,對于各級法院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的案例進行評查、篩選,對于引用不當、融入不符的及時予以提示,定期發布通報,促進整體案件質量提升。

3.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激勵措施

法官在司法裁判中,需要融入自身的社會經驗和價值判斷,在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說理時必然要考量個案價值、社會價值,在說理難度與法律修辭上明顯要求更高。因此,人民法院應該出臺激勵措施,引導法官在刑事裁判中自覺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說理,積極評選、推廣優秀裁判文書,進行獎勵激勵,形成正向反饋。同時,充分使用大數據技術評估刑事裁判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說理的效果,比如說理是否充分、當事人服判息訴、發回改判情況等,綜合評判裁判文書說理效果。

4.核心價值觀融入宣判說理

刑事裁判與民事裁判不同,公開宣判作為刑事案件的常見環節,法官可以通過這一環節詳細闡述案件的查明與論證過程,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可以在刑事裁判文書說理中予以呈現,還可以充分應用在宣判環節。為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的說理效果,法官在宣判中應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引領方向,融入相應的情感語氣,達到情感上共鳴的效果。特別是在庭審直播或者邀請人大代表、社會公眾旁聽的庭審案件,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融入宣判環節之中,形成司法與社會公眾的同頻共振。在宣判完主文后,也可以對被告人再進行釋法明理,更好地發揮刑事裁判的價值導向功能。

結 語

法律不應是僵硬、冰冷的法律條文,而是法律精神、法律原則、法律原理、法律規范的統一體,一個裁判既要體現法治精神,也要回應社會關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教育功能、輔助補充功能和評價指引功能。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釋法說理可以讓法律精義與道德倫理互相輔助,達到法理與情理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主流價值觀的正向激勵作用。通過對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困境及成因的實證分析,構建和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路徑,對于促進我國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實現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具有積極意義。

猜你喜歡
價值觀價值法律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亚洲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无码AV动漫|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一级片|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夜夜爽免费视频|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毛片手机在线看| 日韩麻豆小视频|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国产白丝av| 另类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九一九色国产|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色成人综合| 99热免费在线| 久久五月视频| 国产黄色爱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91啪在线|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亚洲丝袜第一页| 青青草91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国产门事件在线|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久一在线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jizz|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深爱婷婷激情网| 综合天天色|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