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軍用運輸機搭載并發射大量巡航導彈的概念,正在掀起一股小小的國際潮流。8月初,來自日本防衛省的消息稱,他們正在研究將遠程巡航導彈與C-2運輸機結合,以便“在反擊行動中攻擊敵人的導彈發射場等”。這個方案“不需要對飛機進行重大修改”,“美國正在開發相關技術”。美國“戰區”網站分析稱,這些信息暗示,日本會優先引進美國的“速龍”托盤化空射彈藥。該方案的核心是安裝在模塊化框架內的巡航導彈,將它們裝載到運輸機貨艙內,從而在不出動轟炸機的前提下獲得“導彈卡車”。美國空軍已經使用C-17戰略運輸機和C-130戰術運輸機進行了多次測試。
C-2攜帶何種導彈是個關鍵問題。《日本時報》指出,最有可能的選項是美國制造的AGM-158“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JASSM)。日本已經采購了一批JASSM,提供給航空自衛隊的F-15戰機,這些F-15會升級,以增添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另一種思路是使用日本國產導彈,即12式反艦導彈的機載型號。日媒稱,這種新型空射導彈的射程遠超地面和海上發射版本,約為992公里。它還融合了雷達隱身能力,難以被發現和攔截。不過,日本國產導彈可能要到2028年前后才能量產服役。
如果日本航空自衛隊獲得“導彈卡車”,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C-2具有比戰斗機更大的載彈量,能比戰斗機在空中停留更長時間。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現役的C-2運輸機數量不多,根據荷蘭“緊急起飛”網站提供的數據,該型飛機總共準備采購16架,單價高達1.76億美元,因為太貴而至今未能獲得出口訂單。
無論日本將運輸機改造為防區外導彈發射平臺的設想能否落實,它都揭示了一個愈發明顯的趨勢:“遠程打擊能力”已成為日本軍事理論的一大支柱。美媒預測,繼美國和日本之后,在從亞太到歐洲的廣闊地域,人們或許會見到更多類似“導彈卡車”和“速龍”的概念變為現實。
(摘自《青年參考》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