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程皇 解統秀
南山口加油站守好青藏公路這條生命線。
窗口企業就要狠抓形象建設,要在各個方面做到最好。 供圖/青海銷售
中國石油青海銷售南山口加油站距格爾木市區南30千米,海拔3000米,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這里是風口,每年100多天在刮風,有時大風裹挾著泥土像一面籬笆墻一樣撲來,瞬間能讓白天變成黑夜。
該站共有10名員工,平均年齡28歲,是一支朝氣蓬勃的生力軍。南山口加油站2008年改擴建以來,一直緊密結合石油銷售工作特點,以倡導職業文明為核心,確定了規范文明,立足本職、敬業守信、無私奉獻的工作理念。在全站員工無私奉獻、成長成才、拼搏進取的過程中,南山口站業績連年增長,屢破新高。
南山口加油站著力加強團隊建設,員工隊伍穩定,先后獲得了青海省總工會“工人先鋒號”,集團公司“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勞動競賽先進集體,省公司先進集體、優秀青年突擊隊、紅旗加油站、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以“形象建設”為抓手,服務零距離
對于銷售一線來說,窗口服務直接關乎企業的形象和聲譽。正如南山口加油站經理先巴才讓所說的:“窗口企業就是要狠抓形象建設,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給顧客一個滿意的形象成為我們首先要做到的事。”南山口站通過開展三類服務,打通與客戶的最后一公里。
貼心服務。通過開展客戶拜訪,現場聽取意見等形式了解客戶需求,以客戶為中心,開展服務。南山口站作為進藏的必經之路,加油站把周邊的旅游知識作為加油站員工的必修課。將當地的土特產及旅游產品作為非油銷售的重要品種,向客戶主動介紹、增進交流,從而走進客戶的心里,讓客戶感受到中國石油的油站文化建設。
便民服務。設立便民服務崗,提供加水、小藥箱、工具箱等便民服務,長期面向進站客戶開展“服務需求意向調查”,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貼心服務。通過親切問候、短信提示、微信互動等方式,增進與客戶的溝通。如遇見天氣變化,會通過短信提示車主“下雪路滑,開車小心”、“不要疲勞駕駛,注意安全”等。
定制服務。通過歸類差異需求,拉近客戶距離,分三步實現專屬客戶定制服務。第一步,倡導貴賓式服務,讓進站客戶有賓至如歸的舒心,第一印象留住客戶;第二步,推介增值服務,在同等優質服務中,增值回饋吸引客戶;第三步,立足崗位,實現快捷服務,要求員工掌握現場服務行為三要素:“善思,善行,善言。”察言觀色、抓住時機、快速把握和判斷顧客的“外顯需求”與“潛在需求”,提供專業、標準、快捷的特色文明服務。
沖著一份信任、一句問候和一句一路平安,來南山口加油站加油的顧客絡繹不絕,許多“頭回客”變成了“回頭客”。
常年在109國道跑長途的司機有三分之一是藏族,而站內有4位員工是藏族,藏族員工與生俱來的熱情和一口流利的藏語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更是加油站獨有的特色。通過入鄉隨俗式的交流,加油員拉近了與顧客的距離,久而久之彼此成為了好朋友。
代班班長尼尕操著一口帶有藏族口音的青普話與顧客聊天,時常問道,“哦,兄弟,車上拉的是啥貨?”“現在運費咋樣?”“貨源多不多?”遇見藏族顧客還會講幾句藏語。與顧客的聊天,更像是好朋友之間的交流。在站前臺或放油槍間,飆幾句藏歌,輕快嘹亮的歌聲沖淡了旅途的疲憊與工作的繁忙。在這一刻,“康巴漢子”是那么的爽朗。
對于客戶管理,站經理先巴才讓也有小妙招。他通過“過篩子”式的篩選、細分和更新,線上線下聯動發力。
線下建立客戶檔案臺賬。將客戶按地區劃分,分別建立西藏、青海、寧夏、甘肅的客戶臺賬,里面詳細記載了客戶從事的行業、聯系地址、消費習慣、年度需求量、客戶忠誠度、發展潛力、生日等要素。每個季度對客戶檔案進行梳理和更新,對照流失客戶名單,站經理先巴才讓逐一打電話和親自上門拜訪,詢問流失緣由。按“一客一策”方針與客戶協商,拉回客戶。在進行客戶拜訪的同時,他會帶上臺賬及時與客戶對接并更新記載信息。
線上建立客戶微信群,群里及時發布油品信息、變價通知、非油產品優惠信息、反饋客戶對加油站提出合理化意見的整改情況。尤其是在198人的藏族群里用藏語發布調價通知,尊重藏族司機朋友的文化習慣,贏得了信任。
以“家文化”為定位 培養全能型員工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提升站內員工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
站經理先巴才讓和妻子謝萬措為每一位員工制定了職業發展規劃。在傳、幫、帶的過程中,嚴格要求他們。在問到更怕男站長還是女站長時,站內員工更傾向于怕女站長,都說她“翻臉比翻書快”。而這兩位站經理就像“家長”一樣,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把加油站管理的“家風正”、有秩序、干勁足,讓更多的員工成為了“全能型選手”。
從帶著學到主動學。站經理謝萬措結合不同員工的崗位特點,為其量身打造培訓課程,組織開展“每周小課堂”“小老師”“口袋書查一查”多形式的培訓方式,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在值班室的柜子上,整齊的擺放著一排筆記本。據站經理先巴才讓介紹,站內員工人手一本,每天記錄公司安全環保質量計量群內的“每日一題”,以及油品接卸、安全環保、技能考試等內容,每周五統一檢查。當加油現場沒有車輛時,員工們很自覺地拿起筆記本進行背誦記憶,兩兩互相盯著背書。
從加油員到全能型員工。借助公司“師帶徒”平臺,鼓勵老員工帶新員工,力求一崗多能、一人多技。在實際帶隊伍中,兩名代班班長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站經理謝萬措幫助員工制定發展計劃,指導員工取得技能鑒定初級、中級、高級證書,鼓勵站內員工再學習再深造,提升學歷。除了注重站內培訓外,站外強化也是重點,推薦并大力支持員工參加省公司組織的各類培訓及大比武。其中,前庭主管祁進山參加省公司組織的《一線生產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前庭主管冶萍上進心強,平時自主學習能力強,在2021年公司業務外包員工中脫穎而出,劃轉成市場化員工。這些優秀的員工在隊伍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更易于其他員工學習,有正向激勵作用。
十五年來,南山口加油站共計輸出各級管理人員39人,包括機關5人、站經理16人、前庭主管18人。其中,1人榮獲集團公司勞動模范,20名員工榮獲青海銷售公司“優秀員工”榮譽。 “上下同欲者勝。只要堅持團隊合作,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銷售目標,就一定能為公司增加效益,就一定可以提高員工的收入。”南山口加油站的員工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們正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以“特色服務”為手段 創新無極限
南山口加油站充分發揮獨有的特點,創建特色服務文化,讓客戶切實感到賓至如歸。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動態跟蹤,梳理客戶消費數據。通過“一客一策”,進行有針對性地拜訪,實現客戶回流。“我們站可不是誰官大誰拿得多,是誰干得多誰拿得多。”站經理謝萬措驕傲地說,“必須讓員工知道自己賣一升油、一塊錢非油,能為自己和加油站帶來多少的工資和效益。”
一輛電動小三輪車,為司機帶去了溫暖,促進了非油的銷量,拓展了中國石油的品牌知名度。
從格爾木到西藏這段青藏公路,設有檢查站。當遇到大雪天氣時,109國道將進行交通管制,檢查站會臨時關閉,導致車輛滯留在檢查站執勤點外,車輛隊伍往往有五六公里長。南山口加油站距檢查站只有900米的距離,對于交通管制情況了如指掌。日常在過關卡時,排隊安檢時間也較長,通行緩慢。
當遇到以上兩種情形時,站經理先巴才讓和前庭主管就會帶領部分員工,騎上滿載暖瓶、速食、香煙等產品的電動小三輪穿梭在滯留車隊中進行售賣,同時發送傳單宣傳南山口加油站當期優惠政策。這不但解決了司機師傅吃飯喝水難的問題,而且推動了站里的非油產品銷售。為了讓滯留司機喝上一口熱水,員工們有時徒步多趟往返10公里路程,一路為司機送上熱水和速食,并堅持走到最后一輛車。
在站上已經工作20多年的員工鄭大姐說道:“無論車排的有多遠,只要后面有一輛車,我們就再多走走,讓客戶們感受到中石油的溫暖!”
這句話不僅鼓舞著員工,而且溫暖著客戶。當員工將熱水送到司機手中、主動為司機泡上熱乎乎的泡面、倒一杯熱騰騰的開水時,讓寒風中焦急等待的司機找到了家的感覺,倍感親切。心細的員工將司機吃剩的殘羹和紙屑收拾起來,常常獲得司機們大拇指點贊。小三輪式的售賣,最高日銷售額達3000元。
以“零事故”為目標,筑牢安全防線
安全工作需要常抓不懈、警鐘長鳴,加強崗位人員安全技能培訓,提高安全風險辨識能力和精準防控水平,繪出一個以安全為“圓心”、培訓為“半徑”、覆蓋面全和受益人數多的安全“同心圓”。在遇到突發應急事件時,“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2021年10月14日22點左右,一輛半掛車駛入南山口加油站。車輛停在加油機前,突然駕駛室內起火,火焰噴射而出。當班員工扎西抄起身邊的8kg干粉滅火器,一個箭步沖向著火的車輛,熟練地將滅火器打開,對準火焰根部進行滅火,一瞬間黃煙四起,最終火焰被熄滅。
站經理謝萬措到現場維護車輛秩序,保證現場車輛有序進出,安撫好其他顧客的情緒,未引起恐慌。隨后謝萬措協助車主處理事故,首先檢查了著火點已被完全撲滅,又協助車主檢查車輛有無其他火災隱患。初步判斷,這次起火原因是駕駛室內線路短路引起的。
此次南山口加油站成功處置車輛著火事件證明,加油站開展的“人人都會使用消防器材”活動成效顯著,也反映出了加油站員工安全責任感強,培訓教育有效落實,應急預案執行到位。
“我們在這里工作10年了,能在高原上堅持下來,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夫妻能在一起,有他在我感覺踏實。”站經理謝萬措說。南山口這座夫妻站,由兩人的小家匯聚成大家,像經營“家”一樣打造加油站,用溫馨的“家文化”集全體員工智慧打造“家油站”。當一家人在一起時,心會往一處想、力會往一處使,“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
回首來時路,南山口加油站全體員工在這座“家”油站書寫了無悔的青春;展望未來,他們斗志昂揚,信心滿滿。南山口的風依舊那么肆虐,而109線上南山口加油站的故事仍在繼續……
責任編輯:齊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