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姝
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 重慶 400000
室內裝飾設計是公共空間建設的基礎性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對公共空間室內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質量的要求。在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需能夠立足于公共空間的實際情況,把握好公共空間的類型特點,針對性設計室內裝飾方案,使室內裝飾設計更加貼近公共空間的主題[1]。同時,也需要協調好公共空間室內環境的功能、舒適、審美等多個方面需求,為人們帶來更加舒適、優質的服務體驗。另外,通過對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的創新,也能夠帶給人們眼前一亮的感受,并突出環境主題,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此為前提,進行如下討論。
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作為一項綜合性工作,同時包括人為活動、地域文化、環境因素等多個方面,不僅僅要滿足個人的需求,也需要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以及各項環境要求創建良好的氛圍。為能夠更好地體現出公共空間在休閑娛樂、生活辦公等多個方面的價值作用,需針對性做好建造技術的應用,然后結合公共空間所處特定環境,針對性做好建筑內部與建筑外部的規劃處理,不斷提高空間環境的舒適性、人文性和安全性[2]。
在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往往會涉及到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餐飲、住宿、娛樂、文教等。在開展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工作時,設計人員需能夠從如何提高空間經濟性和適用性等角度切入,使完成設計后的公共空間可以達到更高質量的環境效果。同時,一并做好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應用,不斷提升理想空間的品質,不斷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需求。另外,一并把握好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的要素,如色彩要素、界面處理要素,設施設備要素等,這也表明了公共空間的室內裝飾設計需能夠兼顧好多個學科的知識,如建筑學知識,材料學知識,社會學知識,結構工程學知識等。
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能夠在把握好建筑設計的基礎上,對空間之間的銜接、過度、比對、統一等問題進行解決,從而進一步提高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的合理性,尤其是有效布局效果。同時,在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也包含著建筑的各個方面,常見如建筑店面、建筑吊頂等的,通過各個方面的科學設計,協調好建筑空間的采光、通風等多方需求[3-4]。
其次,在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需做好固定家具與活動家具的布置,常見如沙發、桌椅等,然后利用科學的設計手法對空間裝飾進行調整,一方面保證空間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空間的美觀性。
第一,功能性原則。功能性原是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的基礎性原則,設計人員在追求功能性時,可通過物品的使用對功能進行改變,并衍生了形式與功能這一問題。一般認為,好的空間功能應該是一種既具有功能又具有美觀性的形式。伴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使得傳統的功能已經很難在滿足人們的空間使用需求,包括辦公需求、社會需求等。在進行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可對電子屏、可視化、人工智能等更多先進技術進行應用,從而構建起更加便捷、舒適、智能的空間環境。例如,通過VR、AR等技術的應用,便能夠帶給人們一種更加沉浸式的體驗,然后在借助嵌入式布展、互動式體驗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展陳的效果,幫助人們在空間內更加便捷地獲取所需數據信息[5]。目前,此種設計方式也在售樓處、產品展示中心等公共空間內得到了應用;
第二,人性化原則。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本質上是為人而服務的。因此,在進行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時,也需要始終堅持人性化的基本原則,重點關注人們在空間內的生理感受與心理感受。例如,在商場設計中,除了基本的消費功能外,也需要增加休息功能,合理設置作為、飲水處等設施。同時,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異,也需做好不同設施的布置,如無障礙設施,母嬰設施等。而在圖書館、售樓處等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需能夠增加兒童區、親子區等場所。在餐飲空間設計中,需能夠設置免費wifi,并提供充電設備。辦公空間一直是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有著更高的要求。為能夠給人們營造出一個更加舒適的辦公場所,除辦公所需設施外,也需增加茶水間、午休間、休閑區等場所,以此來在人們辦公疲憊時得到放松,提高設計的人性化程度;
第三,地域性。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國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存在著盲目西化的問題,這導致在盲目跟風西方設計形式的基礎上,限制了本土化的創新。而目前,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人們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的不斷提高,如何在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體現出民族的元素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因此,還需進一步做好我國傳統建筑元素的提煉,針對室內空間做好更加合理地布局,并同時對傳統裝飾陳設進行精簡[6]。以武漢大學南湖效率圖書館設計為例,在圖書館主入口位置,設計人員便采取了傳統建筑設計方式,針對其中的框架結構與斗拱元素進行了拆分和重組,然后在鋼結構的材質下,對傳統的木結構形態進行了重新演繹。又或者在一些民宿客房設計中,結合我國傳統居民住宅形式,對空間結構進行了改造,并采取了一種更具開敞式的形式,以此提高了空間的共享性,也能夠將人文特色與自然景觀進行更加充分地融合[7]。
在進行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能夠先行把握好建筑的整體功能,然后從建筑功能視角切入,對建筑進行整體上的統籌和規劃。在采取了整體到分隔的單體空間基礎上,提高組織的有序性,也能夠建立起室內空間和陳列之間更加理想的聯系,然后使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可以實現功能層面與美學層面的協調統一。目前來看,在開展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時,往往伴隨著多種組合形式,如軸線對稱形式、集中祝賀形式、輻射形式等。
第一,軸線對稱形式。在應用軸線對稱形式中,主要是通過對軸線進行利用的方式來實現對空間的定位。之后,對軸線的關系進行利用,從而建立起各個空間之間的聯系,形成科學組織。同時,從每一個空間來看,也存在著自身的軸向。如此一來,人們便可以依托于軸線指導,對家具進行陳列擺放,以此來達到更加有序的引導效果,也能夠在室內空間關系方面達到更加清晰的效果。此外,軸線的應用可針對不同空間,選擇一條或者是多條。但是,在多條軸線使用中,則需要確定好主次關系[8];
第二,集中組合形式。從本質上來看,集中組合形式是一種更加穩定的向心式構圖。在集中組合形式中,往往伴隨著一定數量的家具陳列,然后通過對一個占主導地位中心空間構成進行圍繞,從而達到最終效果。其中,處于中心主導的空間也伴隨著相對規則的形狀;
第三,輻射形式。在采取輻射形式進行空間組合時,往往伴隨著明顯的分散式和集中式特征。在輻射模式下,往往會由若干個輻射狀擴展和中心空間來對家居物體進行串聯,最終組合而成。同時,輻射形式也會對現行的分支進行利用,以此來實現對外的伸展。
首先,空間分隔。空間分隔指的是結合建筑空間得不同使用功能,在建筑空間中的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位置進行聯系與分隔,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的空間環境,以此來為不同活動的需求提供便利。由此可見,保證良好的空間分隔對提高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質量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來看,常見空間分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絕對分隔。絕對分隔中一般選擇使用承重墻和隔斷墻來對空間進行分隔。采取此種分隔方式可有效地對界限進行明確,并具有更強的封閉性;
第二,局部分隔。局部分隔更多應用于一些傳統的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設計人員可選擇使用高柜子、屏風等設施來對空間進行分隔。不同于絕對分隔,局部分隔并非完全封閉,可保證空間內較好的透光性和透氣性;
第三,象征分隔。象征分隔中,設計人員一般會選擇使用玻璃、綠化等物體進行分隔處理,然后在對空間進行劃分中,達到一種隔而不斷的感受。象征分隔所能夠達到的空間界定度比較低,更多是一種心理作用層面的分隔;
第四,彈性分隔。彈性分隔處理中,設計人員一般會采取升降或者折疊隔斷來對空間進行分隔。如此一來,便可以結合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對空間分隔的大小、形式等進行更加靈活地調節;
第五,虛擬分隔。虛擬分隔指的是在空間內通過擺放家具等方式來構建起一個虛擬的空間。目前,虛擬分隔方式更多應用于一些開敞式的格局設計中。
其次,空間過渡。空間過渡作為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設計手法,可對空間進行引導,從而讓人們能夠在不經意間從其中一個空間進入到另一個空間中。通過采取虛擬空間過渡的設計方式,可顯著提高空間的趣味性。目前,空間過渡設計更多會通過踏步、樓梯來完成,從而提高空間設計的導向性。
再次,空間滲透。通過提高空間的通透性、開敞性,能夠進一步增加空間的流動感,使空間彼此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滲透,以此來增加空間的層次感。目前,空間滲透更多體現在內外空間方面,然后使用玻璃、織物等半透明材質進行分隔處理。
最后,空間的對比。針對兩個毗鄰的空間采取不同的手法進行處理,可給人們帶來明顯的情緒變化。因此,設計人員便可以在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中利用這種方式,然后針對的方向、形狀、體量等元素進行差異化結合,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空間效果。
在開展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時,往往有著多個方面的要求,常見如功能性要求,技術性要求等。同時,也需要一并權衡好公共空間室內裝飾設計的造型與美觀性。從室內界面的造型角度來看,設計人員需重點關注吊頂層、承重墻、結構構件等界面造型,然后在進行設計時,通過對結構體系的構成輪廓進行把握,以此來形成拱形、折面、平面等不同的形狀界面。此外,設計人員也可以對室內使用功能進行分析,然后把握使用功能反饋的空間形狀需求,在結構層之外進行考慮。
例如,在設計人員對吊頂進行設計時,便可以對不同款式燈具進行利用,以此來提高吊頂設計的空間感。以古典吊頂設計為例,設計人員便可以搭配藻井式設計。而在現代吊頂設計中,則可以選擇走道式、人字形、對稱式等多種不同類型,從而更加精準地突顯出設計的主題。
色彩是公共空間室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空間主題、氛圍營造等多個方面都有著重要應用。色彩本身源自于光,然后在照射到物體中后,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被反射,然后在人的視覺神經中形成一種自覺反應,從而讓人們看到了顏色。不同物體因為其自身質地的差異,也會在光透射、吸收、照射等多個方面呈現出差異,進而帶來不同的色彩。
公共空間室內設計中,是否能夠做好色彩的合理搭配,往往直接影響著視覺效果。不過,色彩的應用也需要契合室內空間的主題、環境需求,如民族因素、性格因素、文化教育因素等,都會有著不同的色彩要求。設計人員需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制定色彩的應用方案,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具體來看,色彩的應用需先行把握好色相、明度、純度三要素,然后從色彩物理效果,包括色彩溫度感、色彩重量感、色彩體量感、色彩距離感;色彩心理效果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
綜上所述,室內裝飾設計是公共空間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室內裝飾設計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在具體設計中,一方面需要從物質角度進行考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滿足人們的精神文明層面需求,為人們創造出更加優質的室內環境。同時,包好公共空間主題和類型,如休閑娛樂公共空間,交通運輸公共空間,辦公閱讀公共空間等。不同的公共空間需采取不同的室內裝飾設計方式,在更加貼合的基礎上,與人們進入公共空間所要得到的服務相契合,達到更加理想的設計效果。文章從室內空間組織設計,室內空間設計手法優化等角度切入,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