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軍
《民法典》是解決民間糾紛的重要指南。派出所民警在執法過程中應準確熟練運用《民法典》,以此提高調解矛盾糾紛的權威性,規范執法行為,對矛盾糾紛合法、合理、有據、有力進行調解、處置,不斷提升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車輛買賣糾紛引發的堵門等維權事件
例如:汽車銷售時,客戶已經驗收,當時未發現質量問題,而后客戶在使用中發現質量問題,遂采取堵銷售商店門維權。
1. 引用法典
《民法典》第六百一十七條規定: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買受人可以請求承擔違約責任?!睹穹ǖ洹返谝磺Ф倭闳龡l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睹穹ǖ洹返诹俣l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檢驗期限過短,根據標的物的性質和交易習慣,買受人在檢驗期限內難以完成全面檢驗的,該期限僅視為買受人對標的物的外觀瑕疵提出異議的期間。
2. 法理分析
銷售方將車輛交付給顧客時,顧客接車時驗車行為應當認定對車輛外觀瑕疵的檢驗,而非對車輛隱蔽瑕疵的檢驗期限。顧客在異議期限內發現瑕疵后,履行通知義務,有權要求銷售方承擔瑕疵擔保責任,要求銷售公司承擔支付違約金、違約損害賠償金或者繼續履行等違約責任。
銷售方是否構成欺詐行為,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否影響了消費者締約的根本目的。質量問題是否危及涉案車輛的安全性能、主要功能和基本用途。相應的修復措施是否屬于影響締約根本目的,是否涉及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和安全,是否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二、是否存在故意隱瞞相關信息的主觀故意。銷售公司是否將問題進行錄入和上傳,相關信息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披露,消費者是否能查詢到相關信息。
3. 處置策略
在因買賣車輛引起的堵門等維權事件中,大多數消費者未考慮拿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而是采取堵門、拉橫幅、阻止經營、網絡攻擊等極端方法來維權。部分維權者法律意識淡漠,在利益受損后情緒激動,不接受民警的法律宣傳、合理規勸,堅持用偏激行為來維權。銷售方在面對涉及發動機更換等大金額的糾紛時,針對消費者提出的合法利益訴求,不是用積極的態度協商解決,而一味只采取反復撥打110的方式,要求盡快驅離或者處罰消費者,放任矛盾的激化。如處警民警未掌握《民法典》中合同訂立、效力、履行、變革、解除、違約責任等專業知識及相關立法精神,未能找出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明確解決方案、途徑,雙方都會對公安機關表達不滿情緒。在快速制止混亂、穩定雙方情緒的過程中,正確運用《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和司法解釋使雙方回歸到協商或者訴訟的合法“軌道”上,避免矛盾升級和惡化顯得尤為重要。
在處置過程中充分向當事人釋法明理成為成功處置的關鍵。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的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針對分歧較大、涉及較大金額的糾紛,建議雙方共同選擇有質量檢測資質的第三方進行檢測,找出分歧的真正原因,為雙方下一步協商或者訴訟奠定基礎。
二、房屋租賃糾紛事件
例如:租客因個人原因不能繼續租賃房屋后,房東不同意收回房屋,并扣押租客租金和押金。或租客將房屋內物品搬離,房東以失竊名義報警。
1.引用法典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法理分析
房東扣押押金,原因一,租賃合同未到期,承租方因為工作等原因提前解除合同;原因二,租賃期間物品被損壞。租賃合同期限屆滿前,除合同約定及法律規定的解除情形外,單方解除合同屬于違約行為。租客違約,應當承擔合同及法律規定的違約責任。守約的租賃方出于減損考慮,及時收回房屋,并不影響其向違約的承租方主張違約金及逾期付款違約金。
房東不退押金導致租客搬走屋內房東的物品,一般認為屬于民事侵權,不按盜竊處理。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房東可以要求承租人返還財產或者賠償損失。租賃房屋內房東提供給租客使用的物品所有權應歸房東所有。租賃合同解除后,租客應當將房屋及物品及時交還給房東,若未及時交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如租客故意將租賃房屋內的物品擅自帶走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擅自帶走的物品明顯嚴重超出押金的金額范圍,可能構成盜竊罪。
三、勞務關系中的貨物留置事件
例如:勞務關系中,雇主拒絕支付勞動報酬,駕駛員為此扣留貨物,導致雇主無法向客戶交貨。
1. 引用法典
《民法典》第四百四十八條規定: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但是企業之間的留置除外。《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睹穹ǖ洹返谝磺б话倭邨l規定: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2. 法理分析
用人單位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勞動者不可以扣留公司財產,勞動者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舉報或者申請勞動仲裁。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行使留置權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一是債權人依約占有債務人的動產;二是債權的發生與該動產基于同一法律關系;三是債務必須已屆清償期。駕駛員主張的勞動報酬與雇主主張返還物品不屬同一法律關系,且其占有車上物品并非基于雙方約定。駕駛員與公司之間因拖欠工資所產生的債務,與駕駛員因工作關系而占有的車輛物品,不存在牽連關系,駕駛員不能對車輛物品主張行使留置權,其留置貨物的行為已構成侵權,車上物品應予返還,若造成雇主損失的應予賠償。
駕駛員留置的物品系公司所有,并非是雙方建立的勞動關系的標的物,公司可以收回物品亦并不影響原有勞動關系的履行,公司是基于所有權而并非基于勞動關系要求駕駛員返還。駕駛員留置物品與其主張的工資、社保金等勞動債權并非基于同一法律關系,因此駕駛員不得留置物品。因勞動者私自留置公司物品導致用人單位物品丟失、交貨延誤等損失的,用人單位可要求勞動者賠償。
四、會員卡充值無法退還事件
例如:培訓學?;蛘呓∩碇行呐苈?,導致會員卡內的充值余額無法退還。
1. 引用法典: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并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2. 法理分析
經營機構與充值會員所形成的是合同關系,一般應當按照民事法律關系處理。培訓學校或者健身中心跑路是否屬于詐騙,一般需結合機構資質、經營模式、經營時間、接受會員充值時是否處于正常經營狀態、資金用途及資金流向等綜合判斷,如經過查證其收費是用于支付教師工作、房屋租金、購買教具等教學經營活動,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要排除其詐騙罪的可能。
3. 處置策略
處置民警在做好相關信息登記的同時,要將相關情況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進行通報情況,由相關職能部門及時介入調查、處理。如該機構已經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宣布倒閉,可以告知消費者向法院申報債權,并按照清償順序參與分配。若其在無法繼續經營的情形下,仍誘使他人進行多筆大金額的充值,充值金額并未用于機構的經營活動,且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應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