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關工委 遼寧省沈陽市關工委 湖南省長沙市關工委 陜西省西安市關工委
譚衛兵,山東淄博人,是陜西省西安市關心下一代“五老”報告團特聘專家、遼寧省沈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顧問、湖南省青少年活動中心志愿輔導員。2006年退休后,他通過拍攝和策劃雷鋒傳人講述雷鋒故事的形式,堅守雷鋒精神,致敬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
譚衛兵沒見過雷鋒,但他童年在海軍北海艦隊學到的第一首歌就是《學習雷鋒好榜樣》。他說:“這首歌伴隨著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及退休后的生涯,它影響了我的一生。”
2006年6月,山東省淄博市電視臺邀請譚衛兵拍攝學雷鋒活動的現場照片,他開始聚焦拍攝雷鋒資料和雷鋒傳人。2007年10月,遼寧撫順雷鋒小學舉行50周年校慶,譚衛兵應邀參加,結識了16位雷鋒班班長。自此,他把鏡頭對準了雷鋒班班長和雷鋒的戰友們。
一年中,譚衛兵有200多天,是在追尋雷鋒傳人,或是走在追尋雷鋒傳人的路上。為了裝慰問物品和雷鋒展板方便,他自費購買了房車。車身上貼著雷鋒的照片及歷屆雷鋒班班長的宣傳畫報。房車里裝滿了向雷鋒部隊捐贈的物品。他28次從山東淄博到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這臺車已伴他行駛了17萬多公里,成了一輛名副其實的“雷鋒車”。
2020年10月,譚衛兵從山東驅車來到湖南長沙。在雷鋒父親雷明亮和母親張元滿的墓前,他以沈陽市關工委和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官兵的名義敬獻了花圈,并組織參觀者集體祭奠,表達了對二老及雷鋒的深情緬懷。這是他第19次和小學生代表為雷鋒父母掃墓并敬獻花圈。譚衛兵33次來到雷鋒家鄉,沿著雷鋒在家鄉成長的足跡,走遍了雷鋒學習、工作、生活過的每個地方,留下了現場采訪的影像資料。
雷鋒班的歷任班長和雷鋒生前的戰友,是譚衛兵采訪拍攝的重點。這些重要人物中有的年事已高,譚衛兵以與生命賽跑的緊迫感,搶救挖掘雷鋒故事。
1930年出生的虞仁昌,曾任雷鋒生前所在連連長,是他將雷鋒等38名新兵帶到運輸連,是他代表黨支部任命雷鋒為副班長、班長,是他在雷鋒遭遇意外事故時,與戰友第一時間把雷鋒送進醫院。譚衛兵14次趕到家住上海的虞連長家里,一件件小事、一個個細節都當面求證,力爭留下最真實的雷鋒故事。年過九旬的洪建國老人,原系沈陽軍區工程兵秘書處處長,曾陪同雷鋒外出作報告26場,也參與過整理《雷鋒日記》。譚衛兵先后9次來到洪老家中,尋到了“兩件寶”。一件是雷鋒簽名的紅綢子,這是雷鋒參加洪建國新婚典禮時簽的名字。另一件是洪建國與雷鋒的合影,這是他陪同雷鋒作報告時拍攝的。張峻是拍攝雷鋒最多的人之一,他為譚衛兵講述了不少照片背后的故事。
從2006年開始,譚衛兵策劃并跟蹤拍攝雷鋒生前部隊雷鋒連、雷鋒班、雷鋒戰友、雷鋒工友、雷鋒班班長。2014年5月,他邀請雷鋒班的前三任班長張興吉、龐春學、于泉洋,來到50多年前曾工作生活的雷鋒班,向雷鋒班戰士詳細介紹雷鋒事跡。2016年5月,雷鋒的教練班長、排長薛三元被譚衛兵邀請到了雷鋒班。他利用這樣的特殊班務會,把雷鋒故事的見證人聚集到這里,這些寶貴鏡頭也都被他拍攝記錄下來。此外,譚衛兵還組織雷鋒見證人走出去傳播雷鋒精神。2012年起,他邀請雷鋒班第五任班長楊東順等,第一次走進駐守在三沙市的海軍某部“三沙雷鋒班”作雷鋒事跡報告,贈送雷鋒塑像。邀請雷鋒班第一任班長張興吉在“三沙雷鋒班”的雷鋒園里,種下了一棵紀念樹。邀請雷鋒輔導過的學生、沈陽市關工委副主任孫桂琴,到“三沙雷鋒班”舉行雷鋒塑像落成儀式和郭明義愛心團隊三沙雷鋒班分隊授旗儀式。
譚衛兵現在擔任著全國數十所雷鋒學校的輔導員,是各地雷鋒小學的常客。2014年,他與雷鋒班第一任班長張興吉,參加了“長沙雷鋒少年軍校”落成儀式。在他的建議下,沈陽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許文有等也被學校聘請為榮譽校長和校外輔導員。
譚衛兵對撫順雷鋒小學情有獨鐘,2007年他就是從這里認識了許多雷鋒見證人。自此,學校里有任何重要活動他都積極參加,每次到雷鋒部隊都要策劃雷鋒見證人和這所小學的互動環節。他曾從淄博駕車出發,滿載著雷鋒班全體戰士贈送的學雷鋒物品,歷盡千難萬險,送達當時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完全小學,把雷鋒精神的種子播撒到了雪域高原。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讓更多的人了解雷鋒,熱愛雷鋒,做一個像雷鋒那樣的人,是譚衛兵最大的愿望。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我一生將用自身的行動、微薄的力量,堅守雷鋒精神,致敬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