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關工委 顧進良 華雪根
蘇州市實驗小學組織“‘學習雷鋒好榜樣’——紀念毛澤東主席為雷鋒題詞60周年”主題活動時,一位老戰(zhàn)士給師生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他就是今年71歲的江蘇省太倉市浮橋鎮(zhèn)退伍老兵、“五老”志愿者石矢。
毛主席的號召使他與雷鋒精神結緣。石矢與雷鋒精神結緣,還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那時,正在讀小學的石矢,在《中國少年報》上讀到了關于毛澤東主席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報道。電影《雷鋒》上映時,他一個人走了幾里夜路去看,后來又讀了一本《雷鋒》故事連環(huán)畫。這一幕幕將雷鋒精神印在石矢的心里。1969年,16歲的石矢應征入伍來到當時的沈陽軍區(qū),雷鋒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退伍后,他回到了家鄉(xiāng)太倉市浮橋鎮(zhèn)時思村務農(nóng),開始陸續(xù)收集與雷鋒有關的文獻資料。石矢走遍了雷鋒曾經(jīng)生活、工作過的地方。回訪曾與雷鋒有過接觸的人,挖掘雷鋒的感人故事。他先后與全國2000多家報刊建立聯(lián)系,收藏了有關雷鋒的圖書、畫冊、報刊、照片、影像磁帶及雕像1.5萬余件。
成功創(chuàng)辦家庭雷鋒文獻資料館。石矢把家中三間老屋中的一間,專門用于陳列收集到的雷鋒資料,供村民、青少年參觀。1996年,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遲浩田上將欣然為他題匾——雷鋒文獻資料館。如今,資料館已擴大到石矢因拆遷而建造的別墅里,上層200多平方米放著40多個柜子,整齊陳列著不同時期雷鋒文獻資料。接待了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參觀者,還有不少漂洋過海的外國學者前來探訪雷鋒生平,探討雷鋒精神。資料館成了傳承雷鋒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有各地2萬多人次前來參觀研學。
石矢在辦好“雷鋒文獻資料館”的同時,他還帶著雷鋒文獻資料,從開始的肩膀挑、用自行車馱,到現(xiàn)在的四輪電瓶車裝運,走村串巷并深入部隊、學校、機關、企業(yè)作各類報告、輔導、講座400多場,直接聽眾達15萬人次。
通過創(chuàng)辦網(wǎng)絡文藝小舞臺學雷鋒。石矢在人武部干部的崗位上退休后,義務擔任鎮(zhèn)、社區(qū)“五老”志愿者宣講員,進學校、社區(qū)、工廠宣傳雷鋒精神。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石矢利用傳播面最廣的手機平臺,創(chuàng)辦了“網(wǎng)絡文藝小舞臺”,旨在為不能上學而“宅”在家的青少年提供精神動力。他一方面利用微信向各地朋友征集原創(chuàng)抗疫主題的文藝視頻,另一方面通過網(wǎng)絡,收集有一定藝術品位的視頻,得到了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張垣老師的大力支持,為石矢的網(wǎng)絡文藝小舞臺提供了十多個原創(chuàng)視頻與腳本。
因在中國雷鋒精神研討會里有一定的知名度,石矢手里有8個全國性的雷鋒文化微信群,他自己又是兩個雷鋒主題微信群的群主。因此,在每期小舞臺節(jié)目編排的時候,他既立足本地,又面向全國,避免單一的舞臺方言,又要兼顧青少年的特點。節(jié)目形式有戲曲、話劇、歌舞等,節(jié)目內(nèi)容以抗疫為主題,每期節(jié)目為10個,目前已出11期,石矢朋友圈里的朋友還熱情地幫他轉發(fā)擴散。在全民抗疫的非常時期,網(wǎng)絡文藝小舞臺已成為各地青少年身心娛樂的知心朋友。
舉辦展覽傳承雷鋒精神。今年2月27日,已擔任13所中小學校外教育輔導員的石矢,接到了蘇州市實驗小學的邀請,參加校方舉辦“‘學習雷鋒好榜樣’——紀念毛澤東主席為雷鋒題詞60周年”主題活動。那天一大早,他精心從家里挑選了200多本不同版本的《雷鋒日記》《雷鋒的故事》等文獻資料藏品,和最早為雷鋒拍攝組照的《解放軍畫報》退休攝影記者吳加昌一道,布置雷鋒圖片事跡展覽。午飯后,同學們擠滿了展廳,他對同學提出的雷鋒同志生平事跡,當時毛主席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時代背景,雷鋒精神對當代社會發(fā)展具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說得一清二楚。
活動儀式上,少先隊員們?yōu)閮晌粻敔敶魃狭思t領巾,并獻上了鮮花。校長林紅為他們頒發(fā)了校外教育輔導員的聘書。石矢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同學們以雷鋒為榜樣,學好文化知識,為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而發(fā)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