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選舉時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通常有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等。
直接選舉:指有選舉權的人直接參加選舉行使選舉權利的選舉方式。一般是在黨的基層組織進行,即召開黨員大會,由黨員直接投票選舉黨的基層委員會、黨的總支部委員會、黨的支部委員會或出席上級黨的代表大會的代表。
間接選舉:指有選舉權的人通過選出的代表進一步行使選舉權利的選舉方式。一般是在黨的中央組織、黨的地方組織和部分基層組織進行,即召開黨代表大會,由同級黨代表大會代表選舉黨的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或出席上級黨代表大會的代表。
等額選舉:指候選人數與應選人數相等的選舉方式。目前實行等額選舉的,主要有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和書記、副書記,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書記、副書記。黨的基層組織的書記、副書記經上級黨組織批準,也可以實行等額選舉。
差額選舉:指候選人數多于應選人數的選舉方式。差額選舉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采用候選人數多于應選人數的差額選舉辦法進行正式選舉;二是先采用差額選舉辦法進行預選,產生候選人名單,然后進行正式選舉。
一般情況下,入黨申請人應當向工作、學習所在單位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工作、學習單位沒有建立黨組織的,應當向居住地或工作、學習單位所在地或單位主管部門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入黨申請人沒有工作、學習單位的,應當向居住地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
黨組織收到入黨申請書后,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審看入黨申請書。主要看入黨申請人的年齡、國籍等是否符合申請入黨條件,入黨動機是否端正、對黨的認識是否深刻、成長經歷是否清楚、對待入黨態度是否正確等情況。同時,對入黨申請人遞交的入黨申請書要妥善保存。
2.及時派人談話。黨組織應當在一個月內派人同入黨申請人談話,及時了解其基本情況,幫助其提高思想覺悟,端正入黨動機。
3.加強教育引導。采取多種形式對其進行培養教育,引導其加深對黨的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使其在思想上、政治上盡快成熟起來。
黨員出國(境)前,所在單位黨組織要對他們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要嚴格教育他們熱愛祖國,關心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嚴格保守黨和國家秘密。在國外不得以黨員身份參加任何活動。臨時請假出國(境)的黨員,應按期返回工作崗位。對出國(境)定居的黨員,要教育他們積極參加當地華僑愛國統一戰線的活動。
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一個青年政治上積極要求上進,應首先加入共青團組織。28 周歲以下的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展,發展團員入黨一般應經過團組織推薦。長期以來,發展黨員工作始終強調了這樣一個要求。共青團員已經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
經支部黨員大會通過、基層黨委審批接收的預備黨員,自通過之日起,即取得黨籍。
對因私出國并在國外長期定居的黨員,出國學習研究超過5 年時間仍未返回的黨員,予以停止黨籍。
對與黨組織失去聯系6 個月以上、通過各種方式查找仍然沒有取得聯系的黨員,予以停止黨籍。停止黨籍2 年后確實無法取得聯系的,按自行脫黨予以除名。黨組織如何確定發展對象?
黨組織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為發展對象,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辦理:
1.黨小組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表現情況進行討論研究,提出能否列為發展對象的意見。
2.黨支部認真聽取黨小組、培養聯系人、黨員和群眾的意見。
3.支部委員會(不設支部委員會的由支部大會)將黨小組、培養聯系人、黨員和群眾的意見進行綜合,經過討論研究,確定發展對象人選。
4.黨支部將發展對象人選報上級黨委備案后,列為發展對象。確定新的社會階層等入黨積極分子為發展對象時,黨支部報上級黨委備案后,還要報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審查同意。
確定發展對象應注意以下問題:一要嚴格標準。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條件,看入黨積極分子是否基本具備了黨員條件。要按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一條一條地對照,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片面地以學業成績、工作業績或“能人”標準代替黨員標準。二要嚴格程序。對符合條件的入黨積極分子,要在聽取黨小組、培養聯系人、黨員和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經支部委員會討論同意并報上級黨委備案后,才可列為發展對象。認真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才能確保確定的發展對象不出問題。三要嚴格把關。上級黨委要充分發揮領導和把關作用,對黨支部上報的發展對象人選進行認真審查,研究提出備案意見。四要嚴格監督。實行發展對象公示制,自覺接受黨員和群眾的監督。
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聯系人,應當由經過一定時間黨內生活的鍛煉,能夠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比較好的正式黨員擔任。預備黨員不能做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聯系人。
培養聯系人的主要任務是:
1.向入黨積極分子介紹黨的基本知識。
2.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現實表現和家庭情況等,做好培養教育工作,引導入黨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
3.及時向黨支部匯報入黨積極分子情況。
4.向黨支部提出能否將入黨積極分子列為發展對象的意見。黨組織如何考察入黨積極分子?
入黨積極分子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只是向黨組織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和入黨愿望。要衡量入黨積極分子是否具備黨員條件,不僅要看他向黨組織表示的愿望和態度,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真實思想和實際行動。要全面及時了解和掌握入黨積極分子的真實思想和實際行動,就要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表現情況進行定期考察。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定期考察是對其聲明和行動是否統一的檢驗。這是保證發展新黨員質量、防止不符合黨員條件的人進入黨內的重要措施。
黨組織對入黨積極分子定期考察的主要內容是: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入黨動機、工作學習情況和現實表現等。
黨支部一般每半年對入黨積極分子考察一次,考察結果要有記載,作為衡量入黨積極分子是否具備黨員條件的重要依據。
在民主評議中,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黨員,要采取適當方式組織他們參加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黨組織應從思想上、生活上關心他們,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不能因其參加不了黨員評議而將其評為不合格黨員。當然,在年老黨員中,也存在不合格的問題,對于經教育不能轉化,確實不合格的,也要妥善進行處置。
處置不合格黨員應當執行以下程序:
1.黨支部在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根據個人自評、黨員互評、民主測評結果,由支委會對有不合格表現的黨員作出初步認定。
2.黨支部對黨員不合格表現進行調查,形成調查核實材料,支委會提出初步處置意見。基層黨委(具有審批預備黨員權限的黨委,下同)可派人參加。
3.黨支部將初步處置意見、調查核實材料報基層黨委預審。對擬作出勸退、除名處置的,由基層黨委報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預審。
4.經預審同意后,黨支部召開支部大會,通報對擬處置黨員調查核實和預審情況,討論處置意見并進行表決。
5.對作出限期改正處置的,由基層黨委集體研究審批;對作出勸退、除名處置的,由基層黨委集體研究提出審批意見,報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審查批準。黨支部接到審批意見后,及時通知被處置黨員,并以適當方式宣布。
注意把握處置不合格黨員政策界限。處置不合格黨員要注意區分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個人原因和組織原因、一時表現和一貫表現,做到事實清楚、理由充分,處置恰當、手續完備,確保處置結果經得起檢驗。
對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應當給予黨紀處分的黨員,不能用組織處置代替黨紀處分。對受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處分的黨員,一般不因同一問題再進行組織處置;但有其他不合格表現的,應當按程序作出相應處置,對被勸退、除名的及時通報紀檢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