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亭亭 許賢榮▲ 許 靜 馬 晴 葉雅君 曹世琦 陳呂靜 左祥榮
1.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病重癥病區,江蘇南京 210029;2.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南京 210029
慢性腎臟疾病以老年人群為主要發病群體,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維持性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物質從而降低腎臟的損傷程度[1-2]。但患者往往會有明顯的自我感受負擔[3]。相關研究顯示,心理脆弱程度與自我感受負擔呈正相關,是影響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重要因子[4]。本研究探討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心理脆弱程度的關系。
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診為慢性腎衰竭[5],血肌酐>707 mol/L;②具有血液透析指征且規律血液透析≥3個月,每周血液透析頻率≥2 次;③病情穩定,認知功能正常,意識清晰,可正常閱讀理解和溝通;④年齡≥60歲,性別不限。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合并心臟、肝臟、腦、肺等重要臟器疾?。虎酆喜⒕窦膊?;④合并嚴重視聽障礙;⑤同時參與其他研究。
選取2019 年9 月至2022 年5 月于江蘇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腎臟病重癥病區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且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102 例老年慢性腎衰竭患者。此研究經我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核批準并同意(2021-SR-507)。102 例患者中,男58 例,女44 例;年齡60~78 歲,平均(69.96±7.79)歲;初中及以下65 例,高中及以上37 例;未婚或離異26 例,已婚76 例;醫療付費方式為自費18 例,其他84 例;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 元64 例,≥5 000 元38 例;透析頻率為2 次/周36 例,3 次/周66 例;透析時間≥2年45 例,<2 年57 例,原發性腎臟疾病46 例,繼發性腎臟疾病56 例。
①收集老年慢性腎衰竭患者的一般資料,共發放102 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02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0%(102/102)。②采用心理脆弱量表(mental vulnerability questionnaire,MVQ)[6]和Connor-Dacidson 心理韌性量表(Connor-Dacids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CD-RISC)[7]評價患者的心理脆弱程度。分值越高則心理越脆弱,心理韌性越好。③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8]對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狀況進行評估。分值越高則自我感受負擔越重。④采用Pearson 線性相關法分析患者SPBS 評分與其MVQ 得分、CD-RISC 得分的關系。⑤根據SPBS 評分評價結果分為A 組(SPBS 評分<30 分)和B 組(SPBS 評分≥30 分),比較兩組一般資料、MVQ 得分和CD-RISC 得分,并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因素。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法進行定距變量間的線性相關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影響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2 例老年慢性腎衰竭患者的MVQ 得分為32~93 分,平均(56.88±12.25)分;CD-RISC 得分為17~79 分,平均(35.73±9.25)分;SPBS 評分為15~47 分,平均(27.25±8.76)分,其中SPBS 評分<30 分患者54例(52.94%),SPBS 評分≥30 分患者48 例(47.06%)。
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PBS 評分與其MVQ 得分呈正相關(r=0.971,P<0.001),與其CD-RISC 得分呈負相關(r=-0.903,P<0.001)。
B 組透析時間長于A 組,年齡、醫療自費率、MVQ得分高于A 組,CD-RISC 得分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腎小球濾過率、透析頻率、原發病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心理脆弱程度比較
透析時間和MVQ 得分為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危險因素(OR>1,P<0.05),CD-RISC 得分為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保護因素(OR<1,P<0.05)。見表2~3。

表2 變量賦值

表3 老年慢性腎衰竭持續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因素分析
腎臟是人體重要臟器之一,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功能可隨著年齡不斷增加而逐漸降低,可進一步發展為腎衰竭[9-10]。血液透析治療主要的腎臟替代療法之一,是大部分腎衰竭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11-15]。在維持性血液透析長期的治療過程中,自身健康狀況、親屬照護依賴及高額費用等均可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負擔[16-18]。本研究結果顯示,近半數患者存在中度甚至重度的自我感受負擔,進一步證實了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明顯,可能對其治療配合情況、情緒狀況及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減輕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亦是其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心理脆弱為患者心身問題的一種傾向性反應,對患者的惡劣環境適應性可產生明顯影響[19-23]。本結果顯示,患者的心理脆弱程度較嚴重而心理韌性較差;且患者SPBS 評分與其MVQ 得分呈正相關,與其CDRISC 得分呈負相關;MVQ 得分為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危險因素,CD-RISC 得分為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保護因素(P<0.05)。由此可見,透析時間和心理韌性及心理脆弱程度均明顯影響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對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心理脆弱程度進行定期評估和有效干預,可能為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重要途徑,但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證實。
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因素多樣,周雪麗等[24]研究中,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受到家庭人均月收入、已婚、獨居、患者并發癥、患者是否有固定工作等多個因素的影響;李曉萍等[25]研究認為年齡、透析齡、透析頻率、照顧者身體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均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危險因素。本研究中,不僅僅MVQ 得分、CD-RISC 得分是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因素,經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透析時間亦是自我感受負擔的危險因素,這與李雪[26]研究中和李曉萍等[25]研究中認為透析時間是自我感受負擔的重要危險因素結論一致。由此可見,透析時間是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危險因素,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需加強關注透析時間在2 年以上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狀況,及時進行有效干預以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其對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負擔,其自我感受負擔程度受到透析時間、患者心理脆弱程度等的影響,積極進行患者尤其是透析時間在2 年以上患者心理脆弱程度及自我感受負擔程度評估干預將有助于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27-29]。然而本研究作為回顧性研究,易產生選擇偏倚,有較多患者因為資料不全而未納入研究,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偏差較大,尚需進一步前瞻性納入樣本進行相關研究以進一步確定老年慢性腎衰竭持續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心理脆弱程度的關系和為其治療干預提供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