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重 孫 奎
1.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安徽合肥 230061;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安徽省針灸醫院骨二科,安徽合肥 230061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慢性退行性關節疾病,涉及關節軟骨和滑膜關節周圍的組織,表現為疼痛、腫脹、僵硬和功能障礙,其發病與肥胖、性別、衰老等多種因素有關[1]。KOA 的患病率、致殘率高,60 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達50%,致殘率高達53%,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增加了社會的經濟負擔[2]。目前西醫主要采用以減輕疼痛、消炎等控制癥狀為主的治療方法,長期服用西藥可能會帶來諸多不良反應,且無明顯的軟骨保護作用[3]。中醫治療KOA 具有效果全面和安全可靠的獨特優勢,而針刺又是中醫治療KOA 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以其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經濟安全、防治結合而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4]。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觀察膝三針對KOA 模型大鼠行為學和軟骨組織的形態學的影響,為針刺治療該病提供依據。
28 只3~4 周齡雄性SPF 級SD 大鼠,體重180~220 g[實驗動物合格證號:110322211102387552,生產許可證號:SCXK(京)2019-0008,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室溫(20±1)℃、濕度(55±15)%、晝夜各12 h 更替、自由進食水適應性飼養3 d。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空白組、模型組各8 只,針刺組、西藥組各6 只??瞻捉M和模型組各隨機取2 只用于模型驗證。實驗中對動物的處理符合中國科技部頒發的《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2021093001)。
主要試劑: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批準文號:H19990291,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無菌針灸針φ0.3 mm×40.0 mm(注冊證號:20172270468,北京珞亞山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蘇木精染液(批號:ZLI-961,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伊紅染色液(批號:G1100)、Scott 藍化液(批號:G1865)均來自Solarbio 公司;超凈高級封片膠(批號:YZB,BASO公司)。
主要儀器:ABM-100 型小動物麻醉(上海玉研科學儀器有限公司);BYC-310 型藥品冷藏柜(山東博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X43 型顯微鏡(OLYMPUS);2235 型切片機(德國,Leica);HGZF-101-1 型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躍進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除空白組外,其他三組大鼠參照陳益丹等[5]前交叉韌帶橫斷術方法制備KOA 模型。4 周后大鼠的左側后肢出現了腫脹、屈伸功能障礙等現象。從空白組與模型組各隨機取2 只大鼠進行左膝關節X 線掃描。與空白組比較,若模型組左膝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關節面變模糊,部分有融合及骨贅形成,提示造模成功。
①空白組:常規飼養,不予任何干預。②模型組:造模后常規飼養,不予任何干預。③針刺組:造模5 周后進行大鼠左膝關節針刺干預,每天1 次,連續5 d 休息2 d,共治療3 周。操作:參照《實驗針灸學》[6]尋找大鼠左膝關節的內膝眼、犢鼻、鶴頂作為進針點。常規備皮消毒后,選用0.3 mm×40.0 mm 毫針,諸穴均直刺3~5 mm,針尖抵達軟骨表面,實際刺激其關節軟骨。使用平補平瀉捻轉手法(捻轉角度為90°~180°,速度為60~120 次/min)各30 s 后留針30 min,治療結束拔針并用無菌棉球按壓止血。④西藥組:為陽性對照組,左膝局部外搽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與針刺治療同時進行。
①左膝關節X 線掃描:對空白組與模型組選出的大鼠進行麻醉,使用X 線成像系統對大鼠左膝關節進行掃描。②一般情況觀察及Lequesne MG 評分:治療前(4 周后驗證造模成功后)及治療后均由同1名不參與實驗的課題組成員進行評估。觀察各組大鼠的精神狀態、活動情況等,并用Lequesne MG 的膝關節評估方法[7]對大鼠膝關節局部反應(分為4 級)、步態改變(分為4 級)、關節活動范圍(分為4 級)及腫脹程度(分為3 級)進行評估,Lequesne MG 評分為4 個指標之和。癥狀越明顯,級別與分數越高。③膝關節軟骨大體觀察:術后8 周處死各組大鼠,取其膝關節處軟骨組織進行大體觀察。④蘇木精-伊紅染色法觀察大鼠膝關節軟骨細胞形態:將觀察后的大鼠膝關節軟骨組織用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用濃度梯度醇脫水,用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切片,顯微鏡下觀察。根據Mankin’s 評分[8]進行評估,評分越高提示軟骨破壞越嚴重。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空白組大鼠關節間隙可見,未見骨贅形成,脛骨近端和股骨遠端骨結構均勻可見,未發現軟骨下硬化和骨囊腫。而模型組大鼠關節間隙變窄,脛骨平臺平面出現粗糙,股骨遠端出現硬化,有骨贅形成。兩組X線情況比較,提示造模成功。見圖1。

圖1 大鼠膝關節X 線情況比較
治療前,模型組Lequesne MG 評分高于空白組(P<0.05);治療后,模型組的Lequesne MG 評分高于空白組(P<0.05),而針刺組低于模型組(P<0.05)。治療后,模型組、針刺組、西藥組Lequesne MG 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治療前后Lequesne MG 評分比較(分,±s)

表1 各組大鼠治療前后Lequesne MG 評分比較(分,±s)
注與空白組同期比較,aP<0.05;與模型組同期比較,bP<0.05?!?”表示無數據。
肉眼可見空白組大鼠關節軟骨表面光滑呈淡藍色半透明狀,無裂紋及軟骨缺失,關節間隙未見狹窄,邊緣規整,未見明顯纖維化及裂紋形成,無軟骨下骨外露且無骨贅形成;模型組可見軟骨表面粗糙,灰暗失去光澤,關節間隙狹窄,有明顯纖維束狀改變,軟骨軟化和軟骨下骨外露現象,邊緣明顯骨贅形成;針刺組可見軟骨表面輕微粗糙,略暗淡有光澤,較平滑,有輕微軟骨軟化及軟骨剝脫現象。見圖2。
2.4.1 細胞形態比較 空白組大鼠膝關節軟骨表面光滑整齊,表層軟骨細胞平坦而小,數量較多,排列整齊,層次清晰,細胞核清晰可見,染色質分布均勻;模型組大鼠膝關節軟骨表面有較多裂隙,軟骨基質著色不均,軟骨面粗糙,表層和中間區域的軟骨細胞數量減少且排列紊亂,可見軟骨細胞增生與腫脹,細胞核皺縮,潮線模糊、斷裂;針刺組大鼠膝關節軟骨表面相對整齊,軟骨組織結構尚清晰可見,軟骨膜附近可見少量成軟骨細胞,軟骨細胞數量略有增加,排列較有序,潮線染色較淺,結構基本清晰。見圖3。

圖3 四組軟骨細胞蘇木精-伊紅染色比較(A、B、C、D:40×;E、F、G、H:200×)
2.4.2 軟骨組織病理Mankin’s 評分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評分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針刺組評分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大鼠關節軟骨Mankin’s 評分比較(分,±s)

表2 各組大鼠關節軟骨Mankin’s 評分比較(分,±s)
注 與空白組比較,aP<0.05;與模型組比較,bP<0.05。
KOA 是一種慢性退行性肌肉骨骼疾病,常因關節勞損、肥胖、機械創傷等多種因素引起。其特點是進行性軟骨侵蝕,軟骨下骨轉換和骨贅形成,以及關節內的其他病理改變[9-10]。中醫認為KOA 屬于“骨痹”范疇,《素問·長刺節論》曰:“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病因病機多因年老體衰,感受外邪、肝腎虧虛和痰濁瘀血,導致骨失滋養,進而出現筋骨關節及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癥狀[11]。
目前KOA 主要以細胞因子、炎癥因子、基因表達、信號通路等方面的研究為主[12]。研究發現,KOA 的發生與內質網應激(endoplasmie retieulum stress,ERS)引起的軟骨細胞的凋亡有關[13]。ERS 通過激活未折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在軟骨細胞凋亡啟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14]。PERK 通路是UPR 的一種,在KOA 進展中,ERS 標志物PERK和CHOP 的表達水平增加;CHOP 可通過調節軟骨細胞凋亡,進而加速關節軟骨退變,損傷軟骨組織[15-16]。芮靖琳等[17]發現嚴重或長時間的ERS 將激活PERKCHOP 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KOA 的發生與軟骨細胞的凋亡關系密切,而抑制軟骨細胞凋亡則能夠有效地阻止KOA 的進展[18]。因此,對于PERK-CHOP 信號通路的調控與KOA 病程的發展密切相關。
由于西醫治療KOA 的局限性,故針對中醫藥治療KOA 的研究越來越多,中醫融合了多種治療方法,包括針刺[19]。目前,針刺已被廣泛接受為一種重要的主流補充和替代療法,改善膝關節功能,緩解疼痛,延緩關節退化,達到聯系臟腑、調整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的目的,從而防止KOA 的發展[20]。膝三針是在長期臨床實踐基礎上,集歷代名醫的經驗總結出的針對膝關節疾病的療法,由內膝眼、犢鼻,陰陵泉、陽陵泉及血海、梁丘和鶴頂等穴位組成[21]。其中內膝眼、犢鼻和鶴頂是最常見的壓痛點,屬于局部取穴,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選穴原則,具有疏通氣血,祛風散寒,通利關節,除痹止痛之功效[22-23]。臨床實踐發現膝三針療法能直達膝關節病灶,產生較快的針刺止痛作用[24]。孫奎等[25]選取膝三針的穴位進行針刺,采用WOMAC 問卷、VAS、關節功能評分進行評估,得出了膝三針療法能較理想的改善膝關節疼痛、僵硬等癥狀,提高生活能力,防止病情復發。本研究以膝三針療法為切入點,觀察膝三針對KOA 模型大鼠膝關節軟骨形態學及行為學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前交叉韌帶橫斷術建立大鼠KOA 模型,HE 染色可見空白組大鼠膝關節軟骨基質中軟骨細胞和分布均勻,有多個軟骨細胞,軟骨下有明顯潮紅;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可見軟骨層變薄、軟骨表面缺損破壞,軟骨細胞較少,Mankin’s 評分明顯增加;與模型組比較,針刺組的軟骨層更厚,軟骨細胞更多,軟骨下的組織更清晰,Mankin’s 評分降低,提示針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軟骨的退變,修復軟骨組織的損傷。治療后針刺組Lequesne MG 評分較模型組明顯下降,提示針刺能緩解KOA 的行為學惡化。
由大鼠模擬人類患KOA,如關節功能障礙、疼痛,并引起軟骨退化的病理改變,得出膝三針療法改善了KOA 大鼠的關節活動度與活動步態,有效地減輕了關節痛、功能障礙、變形等,抑制軟骨細胞退變,保護了關節軟骨,從而達到有效治療KOA 的作用。膝三針療法調控PERK-CHOP 信號通路是減少軟骨退變、修復軟骨組織損傷的可能機制,為進一步的機制研究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