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然 宋經緯

紅色的帽子,綠色的鞋,橙色的衣服,紫色的襪。聽說這個夏天最火的是“多巴胺穿搭”,其實幾千年前就有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黃色是帝王的專屬色,代表著無上至尊。事實上,古代帝王的服飾色彩變化多端,從黑到紅,由紅變黃,每一件都獨一無二。
《禮記》記載,西周、東周時期“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袍服開始五花八門。到了秦朝,黑色審美又回來了,秦始皇嬴政點名就要穿黑色衣服。
為啥愛黑?古代統治者對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深信不疑,認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當然是水克火了。
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東方為木,色青;南方為火,色赤;西方為金,色白;北方為水,色黑;中央為土,色黃。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
到漢文帝劉恒,開始棄黑尚紅。“漢文帝十五年,服黃色;十六年,服紅色。”據《史記·孝文帝本紀》記載,這是緣于劉恒認為大漢王朝應“協于火德”。
自此,赤色成了漢朝的流行色。漢朝皇帝有個癖好,就是喜歡尋求不老之術。仙人服飾以玄、赤兩色并重,因此漢代貴族喜歡穿赤色或赤玄相間的服飾,模仿仙人風姿。
宋朝屬火德,火德尚紅。因此宋朝統治者對紅色極為推崇。再加上這一時期染色技術更加成熟,自宋真宗開始,宋朝皇帝基本上都穿戴紅色的龍袍。
據《新唐書》記載:“至唐高祖,以赭黃袍、中帶為常服……禁臣民服。”也就是說,從唐初開始,大臣和百姓就不可以穿黃色了。所以趙匡胤以“黃袍加身”完成了政權的更替,拉開了宋代的帷幕。可見,黃色在那時儼然成了皇權的象征。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頒布的第一條服飾禁令便是“禁庶人服色用黃”。清代,黃色依然是皇家專用,同時還衍生出多種多樣的黃色。
明黃這個顏色名,最早出現在康熙朝,象征升上中天的太陽色,只有帝后、皇太后才可以穿。微微發紅的杏黃色,地位僅次于明黃,皇太子可以穿,皇子冠服則用金黃色。
清爽洋氣的藍色也是清代皇帝的心頭好。
道光十四年(1834),皇帝觀八旗護軍步射,“見其一體穿用藍色袍服”,這一下以勤儉著稱的道光可不高興了,批評他們“競尚虛文”,警示官兵不要只顧穿著漂亮而不重騎射本領。可見在道光眼里,穿上漂亮的藍色衣服基本等于不務正業了。
在北京的海淀區,至今仍有一個地名叫藍靛廠,這個地方因為生產藍靛而得名,曾種植著大片的蓼藍、山藍和菘藍草,制作顏料,為宮里染出了各色藍色衣服。
去天壇祭天,清代皇帝要穿天藍色祭服,與天同色。康熙在《大清會典》中,就將藍色定為禮服必備之色。
(摘自《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