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工委主任 李衛紅
舉世矚目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44 個來自農村的孩子以純凈、空靈的天籟之音,精彩演繹了奧運會會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樣一場完美的演出離不開北京崇文小學退休音樂特級女教師付寶環投身鄉村,開展義務支教的默默付出。多年來,付寶環堅持參加教育部關工委“老校長下鄉”活動,她和其他退休老校長、特級教師一起,每月往返于河北阜平縣和北京之間,聽課、授課、開展教研活動,樂此不疲。
自2016年起,由北京城區42 位退休校長和教師組成的北京“老校長下鄉”支教團,積極投身偏遠地區學校幫扶工作。他們中有一半都是女性。巾幗關工人,在新時代譜寫育人新篇章。
巾幗關工人在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具有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五老”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教育系統關工委成立30 多年來,將一大批“五老”組織起來,投入到關愛青少年的工作中。巾幗關工人理想信念堅定、專業造詣深厚、經歷閱歷豐富,更善于結合自身發展和社會變遷向青少年講好講活中國故事,樹立文化自信,增強青少年的志氣、骨氣、底氣。東北大學關工委邱秀華退休前是思政課教師,退休后積極參與理論宣講活動,用真情講理論、用經歷講信仰、用史料講成就、用歌聲講情感,每年堅持開展10 余場宣講活動,為校內外青年學生、青年教師以及部隊的青年干部戰士等開展黨史學習專題講座。
巾幗關工人在幫助青少年成長方面具有性格優勢。巾幗關工人不但師德師風高尚、悉心關愛學生、深受學生尊重,而且她們感情更加細膩、更加樂于傾聽、更加善于溝通,更有利于迅速與老師同學們拉近距離,進一步提升工作效果。她們不計得失、辛勤付出,奔走于校園內外,活躍在社區農村,懷揣熱心與誠心,為青少年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做青少年的好朋友,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鄭州市教育局關工委周慧玲面向青少年作報告1150 余場,接聽電話1.1 萬多次,成為青少年的知心奶奶。曾經在一次講座后,用9 個小時為200 多位孩子每人寫下一句鼓勵的話,給30 多個孩子寫回信,把手寫得抽了筋。
巾幗關工人在深化家校社共育方面具有經驗優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教會家長更好地履行養育責任,掌握更多養育技巧,對于提高青少年教育質量,更好落實“雙減”政策具有重要意義。巾幗關工人既有教育經驗,又有家庭生活經驗,對于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推動家庭、學校、社會良性互動等問題具有豐富的實踐積累和研究成果,為家校社共育做出大量工作。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關工委吳鐘秀用6年時間走遍了佛山1900 多所中小學幼兒園,手寫了25 萬字的《佛山市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授課參考教案》,開設家庭教育講座140 多場,培訓青年教師近9000人次,聽課家長近9 萬人。
巾幗關工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她們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偉業中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