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亮,周明
(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智慧型圖書館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圖書館服務模式,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實現圖書館資源的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型圖書館在文化服務方面、空間環境建設方面有了新的可能。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手段全面推進智慧型圖書館的建設與改造,是現代化圖書館服務升級的重要途徑。
智慧型圖書館憑借技術優勢,實現了精準、垂直、高效、智能的系統性服務。從實際的圖書文化服務情況來看,智慧型圖書館主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這些特征保障了智慧型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智慧型圖書館將圖書館資源數字化,實現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使讀者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訪問圖書館資源。讀者在獲取圖書館所提供的文化內容服務中,可以直接通過圖書館內部設置的各種硬件設施,快速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館內數字化資源,提高讀者的查閱和閱讀效率,使讀者的使用體驗得到提高。
智慧型圖書館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圖書館資源的共享和互聯,使讀者可以在不同的圖書館之間共享資源。對于讀者來說,智慧型圖書館憑借網絡渠道搭建起的網絡平臺,還能夠開展多樣化的內容服務。例如,在線的學術沙龍、在線的講座等,使不同的讀者的實際需要都能夠得到滿足,同時為讀者提供了選擇的空間。
智慧型圖書館通過智能化技術實現圖書館服務的個性化和智能化,如智能推薦、智能檢索、智能借閱等。智能化技術隨著大數據技術手段的應用,智能程度逐漸提高。在進行讀者管理中,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手段針對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個性特征進行畫像,再結合讀者的實際需求,進行數據判斷,為讀者提供針對性的定制服務,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以及內心潛在的文化需要,提高文化閱讀的服務質量。
智慧型圖書館注重讀者體驗,提供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務,如自助借還、自助查詢、在線咨詢等。人性化服務能夠為讀者提供更貼心、更滿意的文化服務,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滿意度。相比傳統的人工服務,智慧型圖書館能夠盡可能地滿足讀者對于圖書館的要求,能夠隨時隨地地提供讀者反饋,增強讀者在圖書館中的閱讀體驗。智慧型圖書館的建設可以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共享和互聯,推動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同時,智慧型圖書館也面臨著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需要加強技術和管理的創新和應用。
智慧型圖書館的建設和運行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等關鍵的技術手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型圖書館的功能建設也逐漸完備,能夠提供給讀者的服務更加多樣,相應的圖書館在實際的運行管理中,也更具智能化。基于計算機的智慧型圖書館建設,重點需要執行的建設內容為以下幾個方面。
自助借還系統是智能型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實現讀者自助借還圖書,減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借還效率。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升級下,智慧型圖書館在自助借還系統方面,需要針對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進行更進一步的升級。例如,近年來出現的人臉識別系統、指紋解鎖系統等,通過一鍵操作的方式,簡化讀者在借還處理操作中的程序,降低讀者使用系統的學習成本。
無人圖書館是智能型圖書館的一種形式,通過自助借還系統、自助查詢系統和自助打印系統等設備,實現無人值守的圖書館服務,方便讀者隨時借閱圖書。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中,無人圖書館建設的進一步升級,是智慧型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導向。技術層面,物聯網技術、5G 技術等,都將成為無人圖書館升級的關鍵技術。例如,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中,無人圖書館可以借助物聯網優化館內的各種設施設備管理和協調服務,通過連接各種設備,實現設備的自動化管理和故障預警,提高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5G 通信技術則能夠提高網絡流通效率,降低網絡時延,為無人圖書館提供更多元的網絡服務。如在線互動、學術交流、虛擬現實等文化服務,在后續的圖書館升級中都將作為重點的應用場景,提供給讀者。
智能型圖書館可以根據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愛好,推薦相關的圖書和資源,實現個性化的服務模式。計算機技術應用下,提高精準用戶畫像分析能力,制定可定制的個性化服務內容,成為智慧型圖書館個性化服務質量提升的主要策略。從目前的計算機技術來看通過數據分析來進行服務定制,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讀者用戶管理,最終形成完備的運轉系統,是智慧型圖書館建設的基本思路。通過分析讀者的借閱記錄、閱讀行為和興趣愛好等數據,了解讀者的需求和偏好,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推薦相關的圖書和資源。在此基礎上,根據讀者的需求和偏好,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例如,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定制閱讀計劃、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推薦等。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分析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愛好,推薦相關的圖書和資源,實現個性化的服務模式。
智能型圖書館可以將圖書館的紙質資源數字化,建立數字圖書館,方便讀者在線閱讀和借閱電子書籍。傳統圖書館服務中,往往受限于館藏資源和數字化資源庫建設水平,導致很多讀者閱讀需求無法第一時間滿足。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下,智慧型圖書館在建設方面可以充分引入動態的數字資源更新系統來進行資源庫管理,借助快速的內容更新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閱讀需求。在計算機系統平臺設置發面,智慧型圖書館可以搭建多模塊服務功能。如館藏資源更新系統模塊:該系統可以實現館藏資源的動態更新,包括圖書的新書上架、舊書下架、館藏資源的調整等,保證館藏資源的時效性和有效性。館藏資源查詢系統模塊:該系統可以實現館藏資源的查詢,包括圖書的檢索、借閱、歸還、續借等,方便讀者查詢和借閱館藏資源。館藏資源統計系統模塊:該系統可以實現館藏資源的統計,包括圖書的借閱率、流通率、館藏量等,幫助圖書館了解館藏資源的使用情況和讀者需求,優化館藏資源的配置和更新。館藏資源推薦系統模塊:該系統可以實現館藏資源的推薦,通過分析讀者的閱讀行為和興趣愛好,推薦相關的圖書和資源,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和滿意度。
物理空間主要是指圖書館所處的客觀環境占地面積,圖書館實際的使用面積越大,相應的代表圖書館的規模也就越大,圖書館能夠提供的服務內容和服務種類也就更豐富。在計算機技術應用中,智慧型圖書館建設與空間再造需要做好物理空間的增容以及空間布局改造等兩個方面工作。
首先,是空間增容,通過擴充占地面積、空間環境空間,滿足圖書館的多樣化服務需求。現代智慧型圖書館除了滿足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外,也需要提供多樣化的內容服務,如文化體驗、文化交流、社交、學習、創業等,相應的智慧型圖書館需要做好空間擴容,滿足不同的服務內容。
其次,是空間布局的改造和優化,使圖書館的藝術特性、功能特性以及文化內涵都能夠在空間布局方面得到體現。針對不同的讀者用戶群體需求和不同的圖書館文化閱覽、文化體驗服務要求,智慧型圖書館需要進行不同層面的空間布局設計,以實現針對性、垂直型的服務升級。如進行多功能空間設計。智慧圖書館的空間布局應該考慮到讀者的多樣化需求,設計多功能的空間,例如,閱讀區、學習區、休息區、展示區等,滿足讀者不同的閱讀和學習需求。開展性化空間設計:智慧圖書館的空間布局應該考慮讀者的人性化需求,例如,舒適的座椅、良好的照明、良好的通風等,提供舒適的閱讀和學習環境,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和滿意度。
應用計算機技術的智慧型圖書館的空間再造,最關鍵的便是網絡化的虛擬空間,通過網絡虛擬空間的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虛擬服務的價值,體現現代智慧型圖書館智能服務的特點。近年來,各個圖書館不斷推出線上虛擬圖書館,用戶可以依托虛擬圖書館的平臺,獲得圖書資源,并與其他用戶進行線上思維交流;或是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手段針對用戶的需求提供圖書推薦等功能,虛擬空間的拓展也是未來發展趨勢之一。在空間再造方面,要依托讀者需求,通過不斷升級技術,使虛擬空間的價值更加鮮明,服務效能更加顯著。虛擬空間再造服務應首先完善傳感設備配置,使其(射頻識別、電子標簽、傳感器等)大范圍采集和捕獲被感知到的相關物體信息,并接入信息通信網絡,進行信息交換共享與計算處理,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例如,一些圖書館利用超高頻RFID 技術實現圖書典藏粒度到每一本書,這樣就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借閱,使他們輕而易舉就能獲取每一層圖書的排列。一些圖書館還采用VR/AR/DT等技術將圖書館中無法直接借閱的古籍善本等在虛擬空間中以動態、立體的模擬呈現。此外,基于感知技術的WIFI、RFID、人臉識別智能系統也被廣泛采用,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有效地利用圖書資源。此外,還可以通過一定技術處理讓讀者與微信小程序、智能機器人等進行線上交流和互動,交互界面的設計更加愉悅讀者。
現代圖書館的文化價值十分突出,主要輻射各種文化生活環節。與傳統的圖書館相比,現代圖書館更多提供多樣類型的文化服務,為公眾提供文化空間。智慧型圖書館所提供的文化服務,需要兼顧文化內涵,做好自身的文化定位。文化所起到的影響是潛在的,是潛移默化的,空間環境中的一些細節設計,往往都能夠體現圖書館的文化定位,展現文化內涵。智慧圖書館在文化內涵空間的創設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來呈現文化風韻,展現圖書館本身的文化審美。在利用計算機技術,應用多媒體渠道表達文化內涵中,圖書館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化活動以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展示給讀者,例如,文化講座、文藝演出、書法展等,方便讀者在線觀看和參與,同時,提高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和參與度。此外,圖書館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化遺產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示給讀者,例如,古籍數字化、文物數字化等,方便讀者在線了解和研究,同時,提高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