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飛龍,韓宇航
(紹興市消防救援支隊新昌縣大隊,浙江 紹興 3125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消防安全的需求不斷提升,地方政府對消防工作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更加突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隊伍面臨的挑戰也多樣化、復雜化,“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責使命也更加顯著?!?5 分鐘應急消防救援圈”建設以來,紹興建成56 個消防救援站建成并投入執勤,縣(市、區)級大隊逐步構建獨立的救援體系。特別是,如何統籌建設好戰勤保障隊伍,提供裝備和人才的支撐成為當前需要認真思考解決的重要一環。
新昌縣,地處浙江省東部,紹興南部,縣域面積1213km2,下轄四個街道八個鄉鎮,常住人口近42 萬,地貌特征“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典型的山區縣,大多數農村房屋集聚依山而建,地勢落差大,交通不便,水源缺乏,老舊民房較多,鱗次櫛比,且多為木質結構,房屋耐火等級低,農村的消防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同時,新昌也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試點地區之一。隨著近年來新昌的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各類高層、綜合體、人員密集場所等不斷建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僅使人口、經濟、產業高度聚集,更是使城市各類消防安全風險隱患不斷增加,導致城市消防安全隱患點多面廣。從數據來看,新昌縣連續3 年出警量增幅10%,火災數量增幅20%,老舊、農村民房火災為主。就隊站建設來看,“十三五”期間,新昌新增消防救援站2 個,“十四五”期間還將新增2個,隊站基數在不斷增加,也對戰勤保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工作要求。
(1)重購置,輕管理。近年來,消防工作尤其是裝備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國外進口的先進車輛和裝備大量采購,但配套的裝備檢測、使用、保養、管理的制度措施或者制定的制度措施不完善,裝備檔案建立不規范,沒有把使用說明書等技術資料整理造冊存檔,致使一些配備的裝備投入使用時間及使用頻次、基本構造原理和技術參數無法查知,甚至管理不善,出現丟失損壞現象。
(2)重使用,輕維護。基層消防救援站對裝備的訓練、實戰應用較多,但缺乏系統性的保養,還經常存在違規存放、過度使用、帶病作業、不按時維護等,導致裝備耗損過快,沒有發揮出裝備的最佳效能。且裝備維修經費缺乏標準,申請經費隨意性強,導致了設備維修工作不定期、不規范。
(3)重設備,輕人員。在設備性能不斷提高的同時,裝備技師隊伍建設跟不上裝備發展的需要,基層消防設備管理人員少,文化科學基礎薄弱,加之學習不夠,設備管理呈“粗放式”管理,極大地阻礙了消防設備最佳效能的發揮,影響了滅火救援和隊伍戰斗力,制約了消防救援隊伍的建設發展。同時,從事設備維修工作的消防員受工作年限和編制限制,影響了設備技術人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1)有利于精準統一調度。當前,消防救援站裝備物資儲備基本是參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來執行,沒有結合本地域的具體災害和典型事故特點來優化配置,合理謀劃布局,特別是一些處置特種災害的裝備品種不全、數量不足,并且裝備的日常儲存因制式不一、管理粗放、取用無序等問題,未能切實按照大小規格、使用功能、儲存方式等有規律的放置在固定場所和合適區域,一旦發生特殊災害需要使用和調集裝備時,耗時長,查找效率不高,甚至可能會影響滅火救援的質量。以新昌為例,大隊現有各類裝備物資4516 余件套,分散在各個隊站,當面臨重大、特大火災以及跨區域作戰急需調動某件裝備時,短時間內難以從各個隊站中調集足夠的裝備物資,無法做到快速響應。戰勤保障倉庫的建立,則有利于裝備快速調取,有利于實現對消防資源的有機整合,有利于實現對各種物資保障的科學分配,為快速應急處置搶占先機、贏得時間,且都是點對點調用,方便出入管理。
(2)有利于人才隊伍建設。新昌縣消防救援大隊現有3 個消防救援站,裝備技師共有5 名同志,且3名同志成分較新,滿足不了一主一備的需求。隨著消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消防裝備、專勤裝備和特種裝備逐步在一線消防救援隊伍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此類消防裝備往往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后續的裝備維護保養工作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較大。但在實際工作中,各消防救援站因滅火救援任務重,日常工作繁忙,消防救援員的休假沖突等原因,自行培養缺少計劃、場地和師資,導致針對裝備的教育培訓不夠深刻,不利于裝備技師隊伍的發展。因此,建立大隊級的戰勤保障隊伍,可以統籌教學資源,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3)有利于器材裝備維護。器材裝備維護保養較多是依賴車輛裝備廠家的技術人員,維護成本高、效率低。以新昌大隊為例,隊站因各類工作,裝備維護保養力度不夠,在拿到新的裝備后,并沒有就這些裝備的說明書、技術明細表以及其他相關說明文件進行妥善保存,也沒有設置專門的人員進行學習和講解,始終以較為傳統的方式來操作,缺乏針對性的維護和保養,致使這些裝備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技術故障,導致裝備使用壽命降低,也很難發揮裝備的最大效能。建立戰勤保障隊伍,有利于將裝備集中統一保養,提高裝備使用周期和實際應用效益。
(4)有利于隊伍戰斗力提升。戰斗力標準作為檢驗消防這支隊伍的根本標準,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當前,由于各消防救援站都儲備了相應的裝備物資,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將裝備重新進行清點、整理,浪費了人力和時間??h域級戰勤保障隊伍的建立,能夠為轄區各站提供快速、靈活的保障,促進戰斗力提高。各隊站能夠獲得精準的裝備支持,減輕了工作任務,隊站干部能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執勤備戰和隊伍管理方面。同時,也對轄區各站的資源進行了整合和優化,加強了裝備物資的儲備、管理、運送,提高了應急保障能力。
(1)加強地方政府的緊密性聯動。為了有效克服消防救援隊伍在救援過程中物資儲備局限性的問題,防止戰勤保障工作在滅火救援任務以及重大災害事故搶險救援時難以有效發揮保障作用,需要對多方資源加強整合,對多方面的聯動保障機制進行有效構建。在戰勤保障隊伍建設上,要依靠屬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主動做好請示匯報,定期就隊伍發展給予參考意見,提高地方政府消防救援隊伍戰勤保障體系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年初要提前謀劃裝備配備計劃,實現裝備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轉變,進一步提升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技術水平。加強與政府部門和社會部門的聯勤聯動,簽訂戰勤保障協議,特別是打通大型物流、公路、鐵路、水路、航空運輸等多元投送渠道,保證隨時調動社會各種力量和資源,切實增強多元的裝備物資投送方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自身創新和開拓精神,在戰勤保障體系建設工作中克服畏難等、靠的思想,使發展局限性得以有效突破,進一步促進戰勤保障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強化隊伍專業素養能力建設。持續開展階梯式人才培養,逐步構建裝備技師團隊。靈活運用好“師傅帶徒弟”“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邀請地方企業、院校老師進行輔導,同時也派員參加駐廠培訓,幫助隊員更好地提升專業科技素養,在選擇人員參加培訓時,著重考慮人員的文化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具有鉆研能力并具有愛崗敬業精神的人員作為培訓對象。組織建設人員專業素質提升與培訓小組,不斷強化隊員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隊員更好地提升專業科技素養,同時組建由技術骨干組成的培訓團體,到各站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站干部也要做到讓裝備技師放心干、大膽干,不要因為怕麻煩、怕損壞就閑置裝備技術人員,要確保裝備技師在工作中能夠有很好的實踐機會。建立人才培養優待制度,從隊員的日常體能訓練、專業知識學習和自我能力提升三個角度進行評選,對專業技術強的人才重點關注和幫扶,以此激勵隊員主動轉變傳統思維,使其更具競爭力。
(3)實現戰保物資的科學化儲備。建立組織嚴密、操作性強的戰勤保障運行制度,根據地域災害事故特點和類型,圍繞“吃、穿、用、住、行、戰、醫”七個方面研究制訂戰時飲食、醫療、油料、滅火劑等方面的戰時供給計劃。按事故需求模塊化、標準化建立救援裝備、滅火藥劑、生活物資、應急被裝等儲備和調度網格。不同類型的裝備有著不同的管理要求,要分門別類制定不同的管理規章制度,同時建立數字化管理系統,對儲備物資實行標識化管理,精準顯示裝備物資的存儲數量、存儲位置、分類和執勤狀態,一旦發生重大災情和滅火救援任務,根據災情類型、規模、影響分級調度,實現增援的準確性、全面性和科學性。用科學化的儲備管理讓裝備管理到位,精細落實,最大限度提高裝備的使用壽命,減少在相關裝備方面的重復性投入,讓裝備在管理上有章可循。
(4)推進隊伍正規化和實戰化建設。立足現有的條件和轄區的實際情況,規范戰勤保障隊伍的管理??h域級戰勤保障隊伍應建立定期巡查檢查和車輛裝備維修保養制度,對轄區各站的車輛、裝備以及專勤器材定期開展維護保養,及時排除各類風險隱患,確保作戰訓練的安全。同時,結合可能發生的滅火額搶險救援等任務,按照最困難、最急需、最復雜的條件,對需要戰勤保障的任務、對象和環境等進行預測評估,制定不同類型、不同級別、不同專業的各類戰勤保障預案,通過預案的制定和熟悉,使戰勤保障隊伍中的人員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在制定預案的基礎上,適時通過實戰模擬演練和無預案的拉動,從中發現問題和漏洞,以此來進一步完善預案的合理性、準確性、效能性和人員編配的合理性,促使戰勤保障隊伍建設得到實效,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新時期消防救援隊伍的發展,需不斷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地突破自身的瓶頸與局限,加快縣域級戰勤保障隊伍的構建,可以從根本上提高縣(市、區)滅火救援工作的運行效率,以適應“全災種、大應急”體系建設的根本任務需要,進一步有效發揮“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實現消防救援隊伍向專業化、現代化轉變,切實提高隊伍的戰斗力,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