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 楊建君 樓遠波
摘 ?要:為滿足縣域醫共體的業務需求,設計開發一種通用版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為開展醫管協同、醫醫協同、醫患協同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卺斸敶罱ㄡt共體組織架構,建立衛生健康領域用戶體系,將省統建應用、各地區特色應用上架到工作臺,形成全省醫療機構上下聯動的應用服務終端。平臺關聯衛生健康領域行政、管理、業務等30余萬人,涵蓋11個市和18家省級醫院,上架運行10余項省統建應用。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促進了醫共體內部和醫共體之間的高效協同,實現了組織在線、應用在線、監管在線。
關鍵詞:縣域醫共體;協同;組織架構;在線監管
中圖分類號:TP39;R31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4706(2023)16-0045-05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Work Platform for Medical Community
GUO Yi1, YANG Jianjun2, LOU Yuanbo3
(1.Zhejiang Health Information Center, Hangzhou ?310006, China; 2.Zhejiang Gooc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310051, China; 3.DingTalk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311121, China)
Abstract: To meet the business needs of county-level medical communities, a universal version of the medical community collaborative work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providing a solution for carrying out medical management collaboration, medical collaboration, and doctor-patient collaboration. Building a medical communit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based on DingTalk, establishing a user system in the field of health and hygiene, and putting provincial unifie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pplications on the workbench, forming an application service terminal for the linkag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province. The platform is associated with over 300 000 people of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overing 11 cities and 18 provincial hospitals. It has launched more than 10 provincial unifie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The collaborative work platform of the medical community promotes efficient collabor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the medical community, achieving online organization, online application, and online supervision.
Keywords: county-level medical community; collaborati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line supervision
0 ?引 ?言
新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醫療衛生領域,與資源總量供給不足相比,更為突出的是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尤其是基層缺人才、缺技術、缺服務的問題,成為制約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突出短板[1]。為此,各地陸續開展縣域醫共體改革,促進“縣級醫院強”到“縣域醫療強”,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2,3]。
信息化在縣域醫共體建設中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信息化同時帶動縣域醫共體內各層級醫療機構的互動發展,促進上下轉診的有序進行。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醫共體內部信息互聯互通,才能充分發揮醫共體優勢,將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服務整合起來,通過醫共體提供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4]。
近年來,以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為目標的醫共體信息化,作為衛生信息化體系結構的基礎工程、數據采集的基本入口和服務功能的關鍵出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立足于數字醫共體的建設要求,聚焦醫共體共性問題和高頻需求,基于釘釘工作臺設計了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以輕量的模式滿足醫共體建設的部分迫切需求,為實現醫管協同、醫醫協同、醫患協同提供一種解決方案。
1 ?問題分析
1.1 ?建設不均衡
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存在兩個層面的不均衡。一是區域不均衡。由于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基礎、人才和資金支持力度不一,各地在選擇醫共體信息化建設模式和實施路徑上存在較大差異,建設進度差距較大。二是層級發展不均衡。縣級醫院在信息化基礎建設、人員配備和資金投入方面普遍優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自建為主,應用水平較高;基層信息化則多為區域統建,功能應用相對簡單,資源相對薄弱,成為醫共體信息化一體化必須解決的基礎問題。
1.2 ?聯通不充分
縣域醫共體內部信息互聯互通短板成為一體化發展的主要瓶頸[5]。從業務層面,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保持兩級功能定位,一者偏向醫療,一者側重公衛,在互聯互通基礎較差的地區,醫共體內部業務交互、應用整合難度較大。從管理層面,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藥品管理、耗材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系統在醫共體各成員內部都有開展,雖打通了信息通道,但成員單位的部分管理業務仍相對獨立,信息數據無法真正流轉。
1.3 ?協同不深入
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與區域信息平臺的功能邊界、層級關系導致協同效應不夠明顯[6]。成員單位信息系統標準不一,數據來源、口徑不同,應用的差異性較大,區域信息平臺的“中樞”功能難以發揮。省市醫院的信息化觸角通過醫聯體建設向醫共體牽頭醫院延伸,與縣域信息化尚未實現協同,導致縣域平臺無法全面掌握本地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管理數據,影響縣域“一盤棋”的推進。
2 ?總體架構
針對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存在的若干突出問題,基于釘釘工作臺設計開發通用版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浙健釘”,快速、輕量實現縣域醫共體組織在線、應用在線、監管在線,為各地區搭建醫共體組織架構、開展醫共體協同應用提供基礎平臺。
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總體架構設計以省統籌、集約化為主線,全省各級各類衛生機構納入平臺組織架構管理,并將省統建應用、各地區特色應用接入釘釘工作臺,形成全省醫療機構上下聯動的應用服務門戶,平臺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是建設數字醫共體“生態圈”的探索和實踐,也是統籌開展醫共體組織聯動和應用共享的創新嘗試。
3 ?系統設計
針對縣域醫共體在組織協同、業務協同以及運營監管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以輕量、可迭代、可復制為主要設計理念,基于釘釘基礎底座搭建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既能快速解決醫共體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也能適當支撐部分縣域醫共體業務創新,在優化服務流程、降低運行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為縣域醫共體增智賦能。醫共體有關信息系統設計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1)標準化原則。為滿足縣域醫共體內部、醫共體之間信息共享、數據交換、業務協同的需求,系統設計過程中,要把標準化工作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須遵循統一的基礎類、數據類、技術類、管理類標準規范。
2)可行性原則。系統設計要充分考慮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信息化工作基礎,基于醫共體牽頭單位和醫共體成員單位現有系統的狀況,進行整體規劃,避免重復建設,確保設計方案可付諸實施。
3)實用性原則。系統設計在適當保持技術安全、可靠、先進的前提下,要以滿足迫切業務需求為要務,保證軟硬件投入具有較好的性價比,力求達到資金投入少、實用價值高、應用效益好的效果,確保信息化整體運行效率。
4)可擴展性原則。系統設計應兼顧滿足已知需求的處理能力和性能要求,以及今后發展需求,尤其是要考慮業務模式的發展趨勢,延長系統生命周期。應采用開放式、彈性的體系架構,使系統具備較強的動態適應性。
3.1 ?組織在線
利用釘釘輕量、彈性、兼容、通用、經濟的特點,搭建縣域醫共體機構、人員的組織架構,建立衛生健康系統用戶體系,省域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平臺組織架構管理。平臺組織架構貫穿省、市、縣三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以及醫共體牽頭單位和醫共體成員單位,五級組織架構(省衛生健康委—各市衛生健康委—區縣衛生健康局—醫共體牽頭單位—醫共體成員單位)緊密關聯,由上至下管理,人員信息互通,形成衛生健康系統組織一張網。
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的組織架構包含以下特點:
1)橫向包容全員:區域內醫衛人員全員在線,構建按權限的行政協同、醫療協同、公衛協同。
2)縱向觸達居民:構建從頂層管理機構到各層級醫生再到簽約居民的雙向溝通機制。
3)機構關聯靈活:醫共體成員單位架構、醫共體整體架構和區域醫療協同架構靈活按需配置。
4)功能層級清晰:支持分層級、按業務搭建行政辦公、醫療臨床、公共衛生等方面的線上工作臺,靈活配置應用。
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的組織架構分為行政層、運營層、服務層、獲得層四個層級,組織層級設計如圖2所示。
1)行政層: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構建組織關聯和溝通渠道。
2)運營層:醫共體牽頭醫院和成員單位組成醫共體架構,開展個性化運營。
3)服務層:各層級醫生橫向協同,服務功能、醫生資源線上配置。
4)獲得層:患者與普通居民獲取各項衛生健康服務,包含診療、咨詢、簽約等線上服務。
組織在線形成醫共體內部和醫共體之間的完整線上組織架構,以此促進醫共體的統籌和協同,助推形成“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的格局,促進醫共體在組織層面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
3.2 ?應用在線
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加載各類省統建通用應用以及地方自建的特色應用,形成移動版醫共體應用入口,滿足醫共體一體化運營管理和連續性服務需求,實現醫共體內部、醫共體之間的運營、管理和服務協同。省級層面開發省統建應用并集成接入平臺,各地區按需在工作臺開展面向行政辦公、健康服務、管理決策等多方面應用。應用在線如圖3所示。
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支持與各市、縣級健康信息平臺開展接口對接,實現跨醫共體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在遵循統一標準體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級健康信息平臺已有的注冊服務、個人主索引服務、雙向轉診系統、健康檔案管理系統、健康檔案瀏覽器、區域醫療資源共享系統、婦幼保健信息系統等,支撐醫共體內部和醫共體之間的信息共享與業務聯動。
應用在線功能能夠減小各醫共體單位重復建設,從區域統籌發展和醫共體同質化、集約化建設的角度出發,形成醫共體一體化業務應用機制,保障醫共體一體化運營管理和連續性服務。
3.3 ?監管在線
醫共體監管涵蓋國家和省內醫共體運營監管指標,是統籌推動醫共體業務全面落地的重要抓手。醫共體監管要求基于各醫共體的日常工作數據進行多維度監管和治理,以管促建、以管促評、以管促用,實現醫共體建設成效分析和行政決策。監管在線如圖4所示。
基于各地區信息化水平和程度不同,在線監管指標數據的獲取方式可包含自動采集和手工填報兩種。手工填報不僅需要持續投入人力成本,還存在低效易錯等問題,而數據自動采集能保證獲取數據實時動態和高效準確,應以自動采集為主、手工填報為輔。監管維度應包含醫療資源、醫療服務(門診、檢查、檢驗、住院、手術等)、公衛服務(慢病管理、婦幼保健、疫苗接種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雙向轉診服務、醫療收入等。
4 ?應用情況
基于釘釘基礎底座開發的通用版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在浙江已投入應用。利用組織在線功能搭建醫共體內部和醫共體之間的完整線上組織架構,利用應用在線功能形成醫共體一體化業務應用和服務共享機制,利用監管在線功能根據國家和省級醫共體監管要求對醫共體運行情況開展多維度監管。浙江省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已關聯衛生健康領域行政、管理、業務等條線30余萬人,涵蓋11個市和18家省級醫院,上線預約轉診、精密智控、補償機制改革等10余項省統建應用,同時開展醫共體業務運營監管。以預約轉診應用為例,如圖5所示,基于電子病歷信息整合歸集,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縣級醫院相互轉診及轉診過程中的電子病歷數據流轉共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重病、疑難病患者向定點上級醫療機構轉診,或接收由定點醫療機構轉入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應用落地過程中,依托國家、省級相關數據標準,統一了醫共體數據資源目錄,形成數字醫共體信息標準體系,主要包括:數據集的采集標準,分級診療、補償機制改革等業務規范,檢驗檢查報告歸集和共享等技術規范。基于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醫共體內部和醫共體之間的溝通協同更加高效,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地區重復建設,節約財政資金。
5 ?結 ?論
聚焦縣域醫共體共性問題和高頻需求,基于釘釘基礎底座設計了通用版醫共體協同工作平臺,建立衛生健康領域用戶體系,將省統建應用、各地區特色應用上架到統一工作臺,同步開展醫共體運營監管。平臺成為醫療機構上下聯動的應用服務終端,以輕量的模式滿足醫共體在組織、協同、應用、監管等方面的若干迫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地區重復建設,節約財政資金,為實現醫管協同、醫醫協同、醫患協同提供一種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張平.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浙江承載 [J].衛生經濟研究,2018(12):3-6.
[2] 曹啟峰.浙江用醫共體建設推動整合型醫療 [J].中國衛生,2020(2):93.
[3] 馬偉杭.建設醫共體由“強縣級”轉向“強縣域” [J].中國衛生,2019(7):35-36.
[4] 湯學軍,李寧,周力,等.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信息支撐體系建設現狀與發展研究 [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20,17(1):6-10+76.
[5] 陳聰,王曉陽,馮江濤,等.基于PEST模型的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宏觀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 [J].現代醫院,2023,23(1):113-116.
[6] 蔣文秀,張冬梅,張芮,等.整體性治理下我國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 [J].中國醫院管理,2023,43(1):57-60.
作者簡介:郭一(1988—),男,漢族,浙江蒼南人,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衛生健康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