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生 龐留成 張振華 張繼晨
(1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02;2新鄉市中心醫院麻醉科)
舒芬太尼屬于μ受體激動劑,既往臨床資料顯示,舒芬太尼在應用期間盡管可降低手術及氣管插管反應性,但在應用期間也會在一定程度增加咳嗽的發生率,可高達65%以上〔1〕。報道指出,盡管舒芬太尼在大多情況下可引起的咳嗽是短暫、良性且自限性較強的,但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非常容易造成痙攣性甚至是爆發性咳嗽,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響〔2〕。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降低全身麻醉誘導期間舒芬太尼引發的咳嗽至關重要。當前用于降低咳嗽發生率的方法較為,較為常見的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拮抗劑、利多卡因、苯二氮平及α2激動劑等,但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清楚〔3〕。納布啡即鹽酸納布啡,屬于κ受體激動劑/μ受體部分拮抗型鎮痛藥,據藥理學相關研究證實,該藥物與上述藥物作用基本類似,目前多應用于麻醉過程中及手術操作后的鎮痛操作,但是否能夠對因舒芬太尼所引起的咳嗽有效抑制仍然需要研究〔4〕。本文擬分析納布啡對降低全身麻醉誘導期間舒芬太尼引發老年咳嗽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中醫院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擬行氣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5〕分級Ⅰ~Ⅱ級。納入標準:行臨床癥狀及體征、各項生理指標評估后判斷符合氣管插管操作標準;術前檢查具有正常的心、腦、肝、腎功能,不存在家族遺傳疾病史,未合并存在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等各類疾病;知情同意本試驗。排除標準:體質量指數(BMI)>28 kg/m2;對研究所使用的全麻藥物過敏;對阿片類藥物存在明顯依賴史;存在長期吸煙史;合并自身病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合并心血管系統疾病,顱內壓升高,肝腎功能不全者;近期服用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支氣管擴張劑及類固醇激素類藥物;因各種原因導致的臨床資料缺失者。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1.2方法 兩組進入手術室后開放上肢肘正中靜脈,對心電圖、無創血壓、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等指標進行監測。對照組預注等容積的生理鹽水(北京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56130),注射時間5 s,觀察組預注納布啡(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205)0.1 mg/kg(生理鹽水稀釋至10 ml),在靜脈注射5 min后,兩組均靜脈注射0.5 μg/k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待靜脈注射2 min后再給予其他誘導藥物,待肌肉松弛滿意后氣管插管〔6〕。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不同時間點注射納布啡或者生理鹽水前(T1)、注射舒芬太尼前(T2)、插管前(T3)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水平,同時對比兩組咳嗽發生率及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按咳嗽次數進行程度分級,輕度:1~2次;中度:3~4次;重度:5次及以上。不良反應包括麻醉藥物毒性反應、嚴重呼吸抑制、胸壁強直、惡心嘔吐及嗜睡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及F檢驗。
2.1不同時間點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水平對比 兩組T3分別與T1、T2時心率值相比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T1、T2、T3時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點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對比
2.2兩組咳嗽程度對比 觀察組(輕度1例)與對照組〔輕度10例、中度、重度各1例〕相比咳嗽程度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95,P<0.05)。
2.3兩組常見不良反應對比 對照組與觀察組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嚴重呼吸抑制1 vs 1例,胸壁強直1 vs 1例,惡心嘔吐1 vs 2例,嗜睡2 vs 1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舒芬太尼所引起的咳嗽反射機制尚未明確,當前關于靜脈注射阿片類藥物引起咳嗽的反應機制主要可總結為以下幾點:(1)舒芬太尼對中樞交感神經興奮的傳出產生了較強的抑制作用,由此所引起的迷走神經張力增加,引起了因反射性支氣管收縮所導致的咳嗽;(2)芬太尼通過對氣管、支氣管及肺泡壁上的阿片受體產生激活作用及效果,對氣道平滑肌的收縮產生了刺激激活的作用,隨后對肺牽張感受器產生了快速刺激及調節作用,在引起氣管及支氣管壁變形后而引起的咳嗽〔7,8〕;(3)芬太尼可對接頭前μ受體產生較強的促進激活作用,隨后對突觸前感覺C纖維釋放神經肽的過程產生刺激作用及效果,并由此引起支氣管收縮而誘發咳嗽等反應,同時,芬太尼也可誘發肌肉僵直,導致聲帶突然收縮并引起咳嗽〔9,10〕;(4)當肺組織的肥大細胞受到外界刺激后也可釋放出大量組胺,組胺還可對感受器產生直接刺激作用,并間接性引起支氣管收縮而引起咳嗽等不良反應;(5)咳嗽的出現可能與腦內及脊髓內所存在的阿片受體密切相關,而腦內不同部位的阿片受體也可能受到麻醉性鎮痛藥物強度及不良反應差異性的影響,出現不同改變。無論是何種原因而導致的全身麻醉誘導期間產生的咳嗽,均容易對患者基礎指標及體征等造成較大影響〔11,12〕。
結合當前臨床研究發現,吸入性β2受體激動劑、通過肌肉注射嗎啡、靜脈注射類固醇或霧化色甘酸鈉等方法均可降低因芬太尼所引起的咳嗽發生率,但應用這些藥物非常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或導致麻醉誘導時間的延遲〔13〕。另外,有研究指出,在注射芬太尼前15 min通過霧化特布他林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咳嗽的發生率〔14〕。不過對于其他患者而言,這種過程非常復雜甚至可引起心動過速的出現。此外,采用右美托咪定及氯胺酮進行預處理也能夠對咳嗽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非常容易對血流動力學指標造成不良影響〔15〕。其他臨床資料也顯示,右美托咪定及氯胺酮通過預處理也可對因芬太尼引起的心動過速產生抑制作用,但非常容易引起諸多不良反應〔16〕。
鹽酸納布啡作為一種新型的鎮痛類藥物,屬于κ受體激動劑及μ受體拮抗劑,既往臨床工作中被證實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本研究結果提示,納布啡的應用不會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造成較大影響,整體波動較為穩定,同時也未能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有保證。另外,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納布啡預防咳嗽的效果。分析原因為:(1)納布啡本身作為一種μ受體拮抗劑,對組胺及神經肽類的釋放可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還可對咳嗽的發生進行有效抑制。(2)納布啡的應用對肺部C纖維感受器產生了提前的抑制作用,也直接發揮了中樞性鎮咳的效果等。但本研究尚未對納布啡的最佳使用劑量進行深入研究及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缺陷。
綜上,預注0.1 mg/kg納布啡應用在全身麻醉誘導期間能夠有效預防因舒芬太尼所引起的咳嗽癥狀,同時避免對血流動力學指標造成了較大影響,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