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長期主義再次成為商業熱詞,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無論是已經觸達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互聯網大廠,還是作為經濟基礎的實體制造業,乃至那些依靠互聯網火了一把的新消費品牌,都開始熱衷于長期主義。對于經歷高速增長又挺過三年疫情的中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回歸價值的表現。
長期主義于1997年由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提出。貝索斯在給股東的第一封信里說,亞馬遜一切都要圍繞長期價值展開,會持續面向長期做出決策。這封信正式提出了“長期主義”這個詞,但在當時并沒有引起關注,一直到亞馬遜達到全球市值第一,它才被挖掘出來。
貝索斯并沒有給長期主義下一個具體的定義。營銷顧問梁將軍通過深入研究成功企業案例,對長期主義進行了如下解釋:1.長期主義≠堅持。只有把時間拉長,才能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里得到確定的答案。2.長期主義的長期,不是時間上的長短,而是事物發展的波動周期。要學會識別事物在時間線上的“走向”,學會區分大周期和小周期。3.做一個長期主義者,不是堅持重復一件正確的大事,而是堅持改進一件件小事。
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投資家張磊認為,真正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他在自己所著《價值》一書中,把長期主義理念分為三個層次:1.保持初心;2.不斷升級迭代;3.沒有“終局”。所見略同。
張磊說,他投資的都是那些長期擁有模式的人,所有的起伏都在模式中。2010年,劉強東找張磊投資京東7500 萬元,結果張磊“硬塞”給劉強東3 億元,這件事一度被取笑為“人傻錢多”。然而,事實證明了張磊的遠見。
長期主義是一種延遲性滿足,要做好10年才能看到結果的準備。2009年,當全世界都在討論3G 能不能普及時,華為的5G 項目已經立項。10年之后,當全世界意識到5G 的重要性時,華為的專利護城河已深不見底。由此,華為不但成為國內5G 老大,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長期主義并非簡單的堅持,而是保持求真的信仰,專注于目標不斷精進。長期主義是專注力和連續性的一種疊加。有了專注力,才能持續地改善效率。組織的專注力不如個人的強大,但組織的連續性要比個人更長遠。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彭劍鋒認為,中國企業發展到今天,要適應復雜多變的不確定環境,要提升穿越經濟周期的生存能力,必須回歸初心、回歸價值觀,必須進行認知與思維的革命,而企業家最需要改變的地方,就是要建立長期主義思維。
“灰犀牛”疊加“黑天鵝”的商業大環境,讓更多企業開始向內看,重新梳理增長的思路。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認可了長期主義的理念,走在了長期主義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