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敏
關于杜朝選的故事主要有三個:一為桃源村弓魚洞的故事;二為杜朝選斬殺神摩山蟒蛇的故事;三為杜朝選與其所救女子在蝴蝶泉的故事。本文將文獻記載的杜朝選故事與田野調查所得的杜朝選故事按這三條主線進行細分。
關于杜朝選與弓魚洞的故事,相關資料包括李星華的《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故事《蝴蝶泉》《白族本主神話》《獵神杜朝選》,朱炳祥的《一個文化變遷的斜向結構——周城“蟒蛇共蝴蝶”文化現象的田野調查及分析》,桃源村洱海旁的碑記弓魚洞,以及筆者通過實地調查了解到的弓魚洞的故事。筆者在走訪桃源村、仁和村時聽到的關于弓魚洞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杜朝選同情老者捕魚危險辛苦才變出弓魚洞;另一類是杜朝選無力支付船費,為了報答漁夫渡其過河才變出弓魚洞。

圖1 弓魚洞(作者自攝)
杜朝選從海東坐船前往海西打獵,為了感謝打魚老夫婦渡其過河的恩情,用撐船桿在洱海西岸離海岸不遠的地方戳了三下,戳出一個窟窿,窟窿中冒出一股清汪汪的水,銀閃閃的弓魚從窟窿中成串地游出。至此,打魚老夫婦再也不用費勁撈魚了。老兩口天天守著那個小窟窿,在靠近窟窿的岸邊搭了一個棚子住下。時光流轉,曾經荒涼的洱海西岸因為會冒出弓魚的窟窿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到此定居,漸漸形成了一個小村莊,這便是現在周城附近的桃源村[1]李星華.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
永勝縣金沙江的獵人杜朝選在海東望見海西風景秀麗,便坐船前往海西。但是到桃園村靠岸后,杜朝選發現自己身無分文,正為船費發愁時,看見撐船老人手里的竹篙,于是杜朝選手拿竹篙向海里深深插下去,嘴里還念念有詞,然后猛地將竹篙拔起,只聽“嘩啦”一聲,水中出現了一個深洞,無數弓魚從中游出。他把竹篙還給老人說道:“大爹、大媽,我沒有什么感謝你們的,從今天起,你們天天在洞邊撒網吧,這洞里有打不完的魚?!币驗檫@個深洞常年冒弓魚,人們便把它稱為弓魚洞[2]大理市文化局.白族本主神話[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
傳說有兩漁翁系波羅塝下北登人氏,時說“靠山吃山,靠海吃?!薄扇怂暮榧?,常年在外打魚為生。一日,一位陌生男子身穿羊皮大袍領褂、手持弓箭、一臉兇面而來。他說,有急事要速坐船回海西,麻煩老翁把他送往海西,并給銀錢二兩。說完便上船。靠岸時,他對漁翁老者說,你們不必四海為業了。然后將箭頭指向岸東點了幾點,每年冬至出魚,驚蟄止。從此,兩位漁翁的后代便掌管此處的捕魚權。王、楊、李、趙四大戶喜遷而來,在這塊富饒美麗的弓魚洞土地上生存至今。
弓魚又稱細鱗魚,味道鮮美,生長在洱海流域。桃源村弓魚洞的弓魚由下關西洱河游入,早年間,一直到冬至弓魚洞一日可捕魚千斤。后來,西洱河建了大壩,堵住了漾濞江的水,弓魚游行的路線被阻?,F如今,桃源村弓魚洞已無弓魚,關于弓魚洞的由來都與獵神杜朝選有關,關于弓魚洞產生的方式卻有很多說法。有說杜朝選用箭射向水面而形成弓魚洞的,也有說杜朝選用撐船桿刺水面而形成弓魚洞的,還有說杜朝選用撐船桿攪動水面,灑柳葉于水中而形成弓魚洞的。
杜朝選斬蟒主要圍繞斬蟒情節展開,故事有兩條主線:一是杜朝選為救周城村的兩個女子上山除蟒;二是杜朝選為救周城三月三上供的童男童女上山斬蟒。
古時,周城村的兩個姑娘上山砍柴被大蟒所化的少年擄走,大蟒壞事做盡,眾人聞之喪膽。杜朝選聽聞后便前往霞移溪打獵,未走幾步便看到山腰上有一只黑色金花大蟒在地上,杜朝選一箭射中其頭部,大蟒未受重傷僥幸逃脫。一天,杜朝選又至霞移溪,只見被擄走的姑娘在石頭上洗血衣,杜朝選心生疑竇,一番交談后,得知血衣乃蟒蛇的。杜朝選便讓姑娘帶其上山除蟒。姑娘告訴杜朝選,大蟒蛇三天一小睡、七天一大睡,現在正逢其小睡。姑娘帶領杜朝選來到蟒蛇洞,只見一位黑衣少年躺在床上,杜朝選拔劍朝其刺去,少年瞬間化作大蟒,張口便要將杜朝選吞入肚中。杜朝選眼疾手快,一箭刺中大蟒腹部,使出渾身力氣,不斷在大蟒蛇腹部亂捅亂攪,大蟒痛得張口亂咬,將杜朝選死死纏住,一番搏斗后大蟒被斬成四五截,寶劍折斷在蟒腹中,只剩得劍柄在手里[3]李子賢.云南少數民族神話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一日夜里,獵人杜朝選途經周城村聽見遠處傳來婦人的啼哭聲,杜朝選便上前詢問其所為何事。原來是周城村神摩澗有一蟒蛇洞,洞里有能幻化成人形的大蟒蛇,每年三月初三就要吞食一對童男童女。若村民不按時進供,大蟒便會禍亂村莊,大蟒每每作惡都讓村民苦不堪言。杜朝選聽罷便決意為村民除去此惡蟒。一天,杜朝選來到神摩澗,只見一條白光閃閃的大蟒在山澗中飲水。杜朝選眼疾手快,拔箭朝其眼射去,大蟒瞬間消失了蹤跡。第三日,杜朝選又來到山上,只見泉水邊有兩位年輕女子在洗血衣,一番交涉后得知這兩位女子是被大蟒擄到山上的周城女子,被大蟒逼迫留在蟒蛇洞中照顧其日常起居。杜朝選心想,此二人與蟒蛇相處甚多,定知其弱點,便與這兩位女子共商除蟒大計。杜朝選得知這惡蟒的致命處在其所佩帶的寶劍,此寶劍鋒利無比、可斬萬物。兩位女子為得自由便決心為杜朝選偷出寶劍,其趁蟒蛇大睡七天七夜之際順利偷出寶劍。杜朝選手持寶劍與大蟒進行了激烈的斗爭,最后殺死了大蟒,將其剁成了三節[4]李星華.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
一日,獵人杜朝選來到了海西,在蒼山腳下一座佛寺前遇見兩位老人。老人牽著一對童男童女一邊走著一邊流淚。杜朝選見狀不忍,便詢問其原因,方知原是這神摩山上出了一條惡蟒,善變幻,常常下山作惡,還立下規矩:每年三月三周城村要上供一對童男童女,若不照做,整個村子都會遭殃。杜朝選最見不得欺凌弱小之事,便決意上山除蟒。他一箭射穿了惡蟒的左眼,流下了腥臭的血,痛得惡蟒四處逃竄。杜朝選順著血跡來到了一條大溪旁,兩個姑娘在溪邊洗血衣。杜朝選疑心此二人使惡蟒所化,正欲取其性命,兩位姑娘大喊自己乃是周城村人,砍柴時被惡蟒施法擄到山中,正在為大蟒洗血衣。待心情平復后,兩位姑娘便與杜朝選述說蟒蛇之事,原來這蟒蛇正在洞中療傷,需要小睡三日。其雖為蟒身,卻有獅、虎、豹、蟒四個靈魂,身上佩帶有一把八寶神劍,只有用這把神劍才能殺死蟒蛇的四個靈魂,將其完全消滅。在姑娘們的幫助下,杜朝選盜取了寶劍。杜朝選手持八寶神劍分別斬殺了蟒蛇的獅、虎、豹三個靈魂,精疲力盡的惡蟒只能現出原形與杜朝選決斗。在杜朝選的一陣猛砍猛劈中,惡蟒終于被英勇的杜朝選斬殺。在故事的最后,兩位姑娘搬來干柴將蟒蛇的宮殿與蟒蛇的尸體燒得一干二凈,然后二人與杜朝選一同下了山[5]大理市文化局.白族本主神話[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
關于杜朝選的身世,目前流傳較廣的是其為永勝人,部分故事中也說其為周城村人。上述三個版本的故事都提到了蟒蛇作惡。在實地調查中,筆者還了解到蟒蛇作惡的具體行徑,若村民不按要求在三月三上供童男童女,惡蟒便將神摩山下的棕樹河堵住,讓水流不下來,如此一來,山下村落的人畜就無水飲用,田地也無水灌溉。待水蓄滿后,惡蟒便將水一股腦放出,屆時洪水洶涌而至,周城村及周邊村落全部被洪水淹沒,人畜死傷慘重,莊稼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不僅如此蟒蛇還心狠至極,三月三上供的童男童女必須是家中的獨女、獨子,若違此矩,其依舊禍亂村莊。
杜朝選與蝴蝶泉的故事主要人物為杜朝選與周城村的二位女子。該故事分為兩個版本:一為圓滿結局,周城村兩位姑娘為報救命之恩嫁與獵神杜朝選,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二為悲慘結局,二位姑娘求愛杜朝選被拒,跳龍潭而亡,杜朝選得知后愧疚不已,跳龍潭隨二位姑娘而去。

圖2 蝴蝶泉(作者自攝)
1.圓滿結局
(1)白劇《杜朝選》中有一段唱詞:
大姑娘:你斬蟒原是為百姓,不說情深義也深。
杜朝選:大姐心意我知道,就恐旁人說是非。
二姑娘:除了大害人敬你,生也親來死也親。
杜朝選:大姐雖然待我好,怎奈我身單家又貧。
大姑娘:身單家貧又何妨,窮苦之人心連心。
二姑娘:若蒙大哥不嫌棄,蝴蝶泉上把誓盟[6]李子賢.云南少數民族神話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該曲是在杜朝選在送被大蟒擄去的兩位周城村姑娘回家的路上,兩姑娘在蝴蝶泉邊所唱的曲子,曲子里都是感謝杜朝選救命之恩和兩位姑娘愛慕之情的話,后來這兩位姑娘如愿嫁給了杜朝選[7]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白族民間故事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
(2)杜朝選英勇斬蟒后,兩位姑娘親眼看到杜朝選為民除害,心里深受感動,愛上了這個大英雄,在回家路上雙雙向杜朝選吐露了情意。杜朝選見兩位姑娘善良、勇敢,便和她們訂下了終身,一同來到蝴蝶泉邊,在周城村百姓的見證下結為夫妻,全村設宴三天,為他們舉行婚禮[8]大理市文化局.白族本主神話[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
2.悲劇結局
周城村的兩位女子見杜朝選斬蟒的英姿后心生敬意,念救命之恩無以為報便想嫁其為妻以作報答,但是杜朝選始終不肯答應。他隨后便上山打獵去了。兩位姑娘心意已決,休息一晚后又繼續上山尋找斬蟒英雄杜朝選,但是一直未見其蹤影。走到龍潭時,兩位女子早已腿腳酸痛,便在龍潭邊歇息。后因不見杜朝選蹤影傷心欲絕,兩人便跳入潭中自盡。打獵而歸的杜朝選聽聞兩位女子在龍潭自盡十分痛心,便也來到龍潭邊跳潭自盡。杜朝選跳潭后,潭中飛出了三只美麗的蝴蝶,三只蝴蝶兩前一后,在龍潭的水面上飛舞。經年累月,這三只蝴蝶不斷繁衍,每年四月二十五杜朝選跳潭這天,龍潭就會出現許多彩蝶漫天飛舞的奇觀。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人們就稱龍潭為蝴蝶泉[9]李星華.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
該故事所述的潭在周城女子與杜朝選跳潭前一直被稱為龍潭,是周城村兩位女子與杜朝選跳潭化蝶,蝴蝶在此處世代繁衍后才被人們稱為蝴蝶泉。蝴蝶泉名字的由來版本眾多。此處,杜朝選與周城村兩位女子跳潭化蝶的故事與中國著名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死后化蝶的情節相似,更能激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同時又融入了民族特色,既體現了民族文化,又使蝴蝶泉名的由來更加具有神秘性與獨特性,這是民間故事與地方景觀融合的體現。
圓滿結局是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的常見情節。英雄救美,美人以身相許,這一情節更加凸顯了英雄的魅力與正面形象?,F今,周城村本主廟中塑有杜朝選本主像,左右還塑有大娘娘、二娘娘像。根據村民所述,這兩位娘娘便是故事中周城村的兩位女子。而悲劇結局在中國傳統民間故事中并不多見,中國人自古便崇尚圓滿,這是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的價值取向,圓滿更符合中國傳統農耕社會時期人們追求安定康樂的思想,正因如此,這個悲劇結局的成因更加值得人們思考。
三月三是故事中周城村百姓向蟒蛇進供童男童女和杜朝選斬蟒的日子。在現實中,每年農歷三月三,周城村、仁和村、上關村、桃源村的方廣蓮池會成員以及周城村、仁和村洞經會成員都會齊聚神摩山下,在神摩山下的山神廟前舉行祭蟒蛇儀式。在杜朝選斬蟒的故事中,雖然蟒蛇是惡勢力,但是周城村及其周邊村落的人們一直保留著三月三祭蟒蛇儀式,人們希望通過祭拜蟒蛇求得平安。
三月三祭蟒蛇活動從早晨八點開始持續到下午兩點左右。眾人皆身著白族傳統服飾,場面十分熱鬧。儀式由周城村蓮池會主導,仁和村、上關村、桃源村蓮池會共同參與。屆時,各村蓮池會成員以村為單位分布在山神廟周圍,周城村蓮池會位于山神廟正下方,規模最大。各村蓮池會成員分兩排,面對面排列,蓮池會成員手拿木魚進行誦經。首先誦讀《開佛門》,其次誦讀《日月經》《龍經部》。在這一天,蓮池會成員都會在頭上插細菜花,以求自己身體健康。洞經會所念經文與蓮池會不同,周城村洞經會在三月三這天誦讀《大洞仙經》、仁和村洞經會則念《三官經》,其中三官分別是天官、地官和水官。

圖3 周城三月三(作者自攝)
在儀式中,誦經隊伍前面要放置一張大桌子,擺上米酒、茶水、炸乳扇、水果、糖果、鹽巴、茶葉、大米等貢品。誦經開始后,幾個白族蓮池會成員抱著一只公雞在山神廟前跪拜,公雞要毛發紅潤雞冠碩大。人們跪拜的同時在廟內地板上放置一個盛著大米的碗,邊磕頭邊將公雞的頭按到碗里,讓公雞吃碗里的大米,如果公雞吃米則代表今天的儀式活動蟒蛇滿意,會保佑村子有好運;如果公雞不吃米則表示今天的儀式活動蟒蛇不滿意,還需繼續誦經,直到公雞吃完米,儀式方可結束。待公雞吃米后,需馬上將公雞宰殺烹制,并將其作為貢品再次供奉,如此才能結束一天的儀式。
白族的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是一種多神崇拜。崇拜對象主要有植物、動物、歷史上的賢明君王、英雄人物以及對白族地區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和一些佛教、道教所供奉的神明。
周城村有兩位本主,杜朝選為周城北本主。周城村蓮池會經書《杜朝選》中對杜朝選的事跡進行了講述:杜朝選姓杜永勝人,收山打獵確如神,雖有雞山峨眉樹,??瓷n山十九峰,南無主國太清真常靈帝。坐船橫渡洱海上,木根傳祖照四家,指點魚洞常營業,靈恩富裕千骨長,南無主國太清真常靈帝。三月三日蟒蛇誕,娘兒男女受災殃,惡逆相會心歡喜,朝選一劍把妖殺,南無主國太清真常靈帝。
杜朝選本主節為每年的正月十五。本主節從接本主儀式開始。在正月十四日早晨,蓮池會成員與多名童男童女到本主廟進行接本主儀式,童男與童女走在隊伍前方,男童為杜朝選抬旗幟、背寶印,女童則捧著供品,隊伍后方則是蓮池會的經母。因杜朝選傳說故事中百姓需向蟒蛇上供童男童女,于是在接本主隊伍中由十名童女組成“十供養”,分別代表“花、果、香、食、衣、財、茶、水、珠、燈”[10]李子賢.云南少數民族神話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在行至本主廟后,先由蓮池會成員進廟誦經,誦經完畢后再由村里當年結婚的新郎將本主像背起,并由專門接本主的轎子抬出本主廟。接完本主便開始游村,活動隊伍抬著本主像在村子里游行,繞村一周后將本主接回村中廣場安置。游行途中每經過一戶人家,人們都會燃放鞭炮表示歡迎,希望求得本主保佑。與此同時,還伴有耍龍、耍獅、?;?、唱白戲等活動。大戲需要連唱三天,分別是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屆時古戲臺外人頭攢動,外村人也會到周城村古戲臺看大戲。儀式結束后,正月十七再由接本主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將本主像送回本主廟。
周城扎染是周城村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周城扎染工藝歷史悠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城扎染選取天然植物板藍根為染料,加板藍根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功效,因此扎染而成的布料也具有保健的功效。在杜朝選故事中,蟒蛇被杜朝選射傷后,被它擄去周城村女子為其洗血衣,大石頭下的溪水被蟒蛇血染紅了,之后,周城村人用這個紅水染布,穿這種水染出來的布做的衣服會無病無災、身體健康。這一功效與周城村扎染工藝染出的布有相似的功效,因此杜朝選與周城的扎染文化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關于洗衣石下的紅水,有傳說每到下雨時水便會變成紅色,也有傳說每年的七八月份水會變成紅色。如今,故事中的洗衣石仍舊存在[11]朱炳祥.一個文化變遷的斜向結構——周城“蟒蛇共蝴蝶”文化現象的田野調查及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1):1-6.。
杜朝選盡管是海東人,卻因幫助周城村除惡蟒而被周城人奉為本主。杜朝選斬蟒的故事不僅體現了獵人杜朝選不顧自身安危主動為民除害的善良之心,更體現了人們在社會發展中不斷覺醒的斗爭精神。故事中的杜朝選雖是人類,卻能憑自己的力量斬殺惡蟒,這是人們自我意識覺醒的體現,也是人的形象不斷強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