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童 王佳凌 王 超 王樟連 陳利芳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 周歲之前、女童在8 周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征,或者女童在10 周歲前出現月經初潮[1-2]。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女童明顯高于男童[3-4]。性早熟作為兒科第二大常見內分泌系統疾病,其對兒童身心發育均有不良影響[5-7]。臨床上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為核心原則,目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發試驗為診斷性早熟的金標準,但具有藥物不良反應等缺點[8];其他輔助檢查的敏感度及特異度也未能達到較高水平[9]。紅外熱成像(thermal texture maps,TTM)作為一種新的功能性檢測技術,能夠對受試者體表紅外線輻射進行接收、記錄、成像,從而靈敏地反映機體生理病理狀態[10]。由于性早熟女童的組織、器官發育程度異于正常同齡兒童[11],故相關熱值會產生偏離。本次研究擬通過TTM 全身掃描,獲得性早熟女童的紅外熱值特征性表現及規律,并評判TTM 對女童性早熟及其分型的診斷效能。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期間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公開招募的中樞性性早熟女童、外周性性早熟女童各30 例及健康女童志愿者60 例。本研究經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批件號:ZSLL-KY-2022-010-01)。
1.2 診斷標準 (1)性早熟:采用中國衛生部2010年制定的《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1]:女童在8 周歲前呈現第二性征,或者在10 周歲前出現月經初潮。(2)中樞性性早熟:符合性早熟診斷標準,并且滿足以下條件:B 超單側卵巢容積≥1 mL,并可見多個直徑≥4 mm 的卵泡;基礎性激素測定:促黃體生成素(LH)>3.0 U/L 或GnRH 激發試驗:激發峰值LH>3.3 U/L 且LH/促卵泡生成素(FSH)比值>0.6;可有骨齡提前、身高突增。(3)外周性性早熟:符合性早熟診斷標準,并且滿足以下條件:性征發育可不按正常發育程序進展;B 超單側卵巢容積<1 mL,未見直徑≥4 mm 的卵泡;基礎性激素測定:LH≤3.0 U/L 或GnRH 激發試驗:激發峰值≤LH 3.3 U/L 且LH/FSH比值≤0.6。
1.3 納入標準 (1)性早熟女童納入標準:①符合《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1]中對中樞性、外周性性早熟擬定的診斷標準;②初次發病,年齡6~10 周歲;③意識清楚,配合檢查;④自愿受試,獲得知情同意告知,簽署知情同意書。(2)健康女童志愿者納入標準:研究過程中按照每入選一位性早熟女童,就立刻招募一位同齡健康女童志愿者(非性早熟女童)與之配對。除了以上標準外,健康志愿者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①年齡(歲)與其配對性早熟女童一致;②身高與其配對性早熟女童相似,可在性早熟女童身高上下5%區間內浮動;③體質指數在其年齡段的標準范圍內;④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史,無遺傳病史,無精神、情緒異常、無急慢性疼痛疾病、無認知障礙,無腦部異常疾病等);⑤無煙、酒及藥物濫用史;⑥自愿參加本項研究,按要求配合完成檢查。
1.4 排除標準 (1)精神類疾病,嚴重肝、腎、心等疾病及智力障礙性早熟兒童;(2)罹患傳染性疾病、血液疾病的性早熟兒童;(3)患者由于其他疾病接受過長期激素治療;(4)患者及其家屬觀察有抵觸情緒;(5)發熱者或其他因素導致體溫異常者。
1.5 研究方法
1.5.1 TTM 全身掃描 健康女童志愿者一旦與性早熟女童配對成功,則需盡早進行TTM 全身掃描,并拍攝形成受試者紅外熱圖(所有受試者均由同一位檢測人員進行檢測)。TTM 檢測前5 d 需告知受試者及監護人注意事項[12]。
儀器選擇:TTM-9000 醫用紅外熱像儀(杭州新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型號:DH-2010-A),其搭載窗口鍍有精密光學膜層的紅外攝像頭,溫度分辨率為NETD≤0.1 ℃。掃描環境:所有掃描均在同一檢查室進行,保持室溫為(26±1)℃,相對濕度為50%~70%,掃描室及平衡室內空氣無明顯流動,無強紅外輻射源。
動態掃描方法步驟[13]:受檢者進入檢查室,錄入個人基本信息,操作者核對受試者是否符合檢測條件;囑受檢者脫去所有衣物及飾品,站在受檢者拍攝區域的腳墊處,面對掃描頭,靜立15 min,不得抓撓皮膚,待受試者自身與室溫達到熱平衡后再進行掃描;掃描時受檢者按演示動畫提示規定的姿勢站立,按從上到下,先正面后背面的順序進行掃描,掃描部位需包含前額區、面部區、雙上肢區、雙乳區、下腹區、膀胱子宮區、雙附件區、督脈區、雙腎區、膝區、雙足區。
1.5.2 總結性早熟女童異常體表熱值及分布規律由2 名數據記錄人員以雙人交叉形式測量并記錄受試者各部位體表熱值,再由1 名人員計算測得的各部位體表熱值的平均值,若(2 名數據人員分別測得的實際熱值-平均值)/平均值≥1.0%,則要求2 名數據記錄人員對此受試者的紅外熱值進行重新測量。數據測量完畢后,上述人員共同總結性早熟女童體表熱圖的陽性特征。
1.5.3 評估TTM 診斷效能 根據性早熟女童紅外熱圖陽性特征及異常體表熱值,確定本次試驗中TTM 對女童性早熟的診斷要點。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受試者紅外熱圖重新排序,由2 名專業醫師根據診斷要點再次進行診斷。其中,數據統計分析及診斷人員均實施盲法,避免主觀偏倚。最后分析TTM 診斷準確率,以評估TTM 早期診斷女童性早熟的預測效能。
1.6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記錄所得的全部數據,由另一名不參與研究的工作人員應用SPSS 25.0 統計軟件對其進行整理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性早熟女童及健康女童一般資料比較 健康女童志愿者與其所配對性早熟女童年齡一致,均為(7.97±1.57)歲,性早熟女童身高(126.85±9.94)cm,健康女童身高(125.93±10.35)cm,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樞性性早熟女童年齡(8.13±1.57)歲,身高(128.03±10.57)cm,體質量(30.77±5.62)kg;外周性性早熟女童年齡(7.80±1.58)歲,身高(125.67±9.28)cm,體質量(28.80±5.07)kg,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性早熟女童及健康女童紅外熱圖特征比較 性早熟女童督脈區、膝區體表熱值高于健康女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膀胱子宮區、雙附件區、下腹區、雙乳區體表熱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性早熟女童紅外熱圖典型表現:督脈區呈現出沿脊柱走行、連續性高的深紅色高溫區域,膝區呈現出以足三里穴為中心的對稱性團塊狀淺紅色高溫區域,膀胱子宮區、下腹區及雙乳區表現出團塊狀藍綠色低溫區域或淺紅色高溫區域,見圖1。

圖1 性早熟女童紅外熱圖
表1 性早熟女童與健康女童志愿者體表熱值比較(℃,±s)
組別健康女童性早熟女童t 值P 值例數60 60膀胱子宮區32.70±0.67 32.74±1.43-0.189 0.850雙附件區32.60±0.50 32.73±0.80-1.032 0.304下腹區32.72±0.40 32.99±1.05-1.857 0.066督脈區32.91±0.64 33.75±0.52-7.933<0.001膝區31.71±0.32 32.51±0.46-11.085<0.001雙乳區31.41±0.21 31.10±1.22 1.938 0.055
2.3 中樞性性早熟女童及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紅外熱圖特征比較 中樞性性早熟女童膀胱子宮區、雙附件區、下腹區體表熱值高于外周性性早熟女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樞性及外周性性早熟女童在膝區、督脈區、雙乳區等體表熱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中樞性性早熟女童與外周性性早熟女童體表熱值比較(℃,±s)

表2 中樞性性早熟女童與外周性性早熟女童體表熱值比較(℃,±s)
分組中樞性性早熟女童外周性性早熟女童t 值P 值例數30 30膀胱子宮區33.59±0.88 31.90±1.39 5.633<0.001雙附件區33.01±0.89 32.45±0.60 2.862 0.006下腹區33.40±1.10 32.58±0.83 3.246 0.002督脈區33.86±0.55 33.65±0.47 1.575 0.121膝區32.54±0.57 32.47±0.33 0.574 0.568雙乳區31.00±1.24 31.19±1.21-0.607 0.546
2.4 TTM 對女童性早熟診斷效能評估 確定本次試驗中TTM 對女童性早熟的診斷要點:①體表熱值:以健康女童的督脈區及膝區體表熱值、膀胱子宮區、雙乳區及下腹區體表熱值x+s作為基線值,判定督脈區熱值基線值為33.55 ℃,膝區32.03 ℃,膀胱子宮區32.03 ℃、33.37 ℃,下腹區32.32 ℃、33.12 ℃,雙乳區31.20 ℃、31.62 ℃。下列熱值區間若有≥3 項符合則可判為女童性早熟陽性:督脈區≥33.55 ℃,膝區≥32.03 ℃,膀胱子宮區≥33.37 ℃或≤32.03 ℃,下腹區≥33.12 ℃或≤32.32 ℃,雙乳區≥31.62 ℃或≤31.20 ℃。②符合性早熟女童紅外熱圖的典型表現。
確定TTM 對女童中樞性性早熟的診斷要點:①符合上述TTM 對女童性早熟的診斷標準;②體表熱值:以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下腹區、膀胱子宮區、雙附件區的體表熱值x+s作為基線值,判定膀胱子宮區熱值基線值為33.29 ℃,雙附件區33.05 ℃,下腹區33.41 ℃。由于性早熟女童下腹區、膀胱子宮區、雙附件區體表熱值離差較大,故下列熱值區間若有≥1 項符合則可判為女童中樞性性早熟陽性:膀胱子宮區≥33.29 ℃,雙附件區≥33.05 ℃,下腹區≥33.41 ℃。
確定TTM 對女童外周性性早熟的診斷要點:①符合上述TTM 對女童性早熟的診斷標準;②不符合TTM 對女童中樞性性早熟的診斷。
根據上述要點,由專業紅外熱成像影像人員對所有紅外熱圖進行再次診斷,診斷女童性早熟的靈敏度為93.3%,特異度為83.3%(見表3);診斷女童中樞性性早熟的靈敏度為73.3%,特異度為80.0%,見表4。

表3 TTM 診斷女童性早熟(例)

表4 TTM 診斷女童中樞性性早熟(例)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體溫會隨著機體解剖形態、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神經調節、局部代謝等變化而改變,從而影響人體散發紅外輻射的強度[14]。由于兒童體溫調節功能較成年人差,故TTM 反映兒童體溫異常可能比成人靈敏[15]。性早熟女童乳房(青春發育分期TannerⅡ、Ⅲ期)、子宮、卵巢、肌肉、骨骼等組織器官發育提前啟動,局部血供豐富、代謝增強,故TTM 顯示為熱偏離。而部分性早熟女童體態肥胖,腹部、乳房含有大量脂肪組織;性早熟女童乳房發育至Tanner Ⅳ、Ⅴ期時,乳房內亦含大量脂肪組織,致局部體溫偏低,故TTM 呈現出寒偏離。
性早熟女童TTM 所顯示的寒熱偏離亦與中醫理論相符合。中醫學認為,小兒乃純陽之體,“陰常不足,陽常有余”,相火偏亢,則致腎氣過早充盛,使“天癸”提前而至,發為性早熟,其發病在沖任,病位在腎、肝、脾,陰虛火旺、肝郁化火、痰熱壅盛為性早熟的主要發病機制,此三類約占性早熟所有證型的90%以上[16]。TTM 所呈現的寒熱偏離與氣血陰陽的盛衰狀態相一致,其中多數區位以熱偏離為主,可視化地印證了機體陽氣偏盛的狀態: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諸陽,且其分支兩絡于腎,腎為元陽,內寓命門之火,性早熟女童多腎陽偏亢,故TTM 督脈區表現為熱偏離;腎經、胃經、肝經皆通過乳房,性早熟女童肝腎有熱、痰熱交結,則形成乳腺硬結,甚至或伴有觸痛,故雙乳區表現為熱象;子宮膀胱區中心外對關元穴,關元穴為人身元陰元陽關藏出入之所,三焦氣之所處,十二經脈之根,五臟六腑之本,其內應兩腎之間,為足三陰經與任脈的交會穴,《圖翼》記載此穴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性早熟女童氣血旺盛,因此關元穴顯示為熱偏離;在腎氣推動及資助下,性早熟患兒脾胃之氣漸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患兒氣血提前逐漸充盈,而陽明經具有多氣多血的特征,故陽明經易反映出機體氣血旺盛的狀態,足三里作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及下合穴,在紅外熱圖中膝區亦表現出熱偏離;部分患兒痰濕壅盛,阻滯局部氣血運行,故亦可呈現出寒偏離。
性早熟的發病與小兒體質偏頗關系密切,其治療上既要注重“既病防變”,亦需注重“未病先防”“病愈防復”,而TTM 可以在小兒“未病”“病愈”狀態下規律監測其體質及健康狀態,若體質呈明顯偏頗或小兒健康狀態不佳時,醫師可根據診斷結果進行及時干預及糾正。然而目前TTM 技術在診斷小兒疾病上尚未完全成熟,其中數據誤差(小兒好動易導致檢測時體溫偏高、臨床試驗缺少大樣本量等)、檢驗設備及標準未統一為主要不足之處,需后期進一步完善。
綜上,性早熟女童與健康女童相比,在督脈區、下腹區、膝區具有明顯的體表異常熱值差異,中樞性與外周性性早熟女童在膀胱子宮區、雙附件區、下腹區體表熱值具有差異性。TTM 技術能夠靈敏反映出性早熟女童體表熱值差異,對性早熟及其早熟類型(中樞性/外周性)具有良好的診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