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吳嫄,王夢奇,楊洪慧,魯俊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加,老年人發生跌倒的危險也日趨嚴重,在我國的傷害性死亡中,跌倒處于第4位,每年會有超過一半的人因為跌倒住院治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疾病負擔[1]。平衡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身體機能,可以幫助機體協調完成各種動作,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會使得身體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降低,下肢的肌力也減退,視力也在不斷降低,這些因素都會成為老年人跌倒的因素[2-3]。因此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風險尤為關鍵,當平衡功能發生障礙時最容易發生跌倒,機體的感覺、前庭以及視覺系統是影響平衡功能的三個系統,其中前庭系統對于保持老年人的直立姿勢十分重要。凝視穩定訓練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前庭系統,人體的前庭系統會經過自然衰老使得視覺主動前庭-眼反射降低,通過凝視訓練可以改善視覺和前庭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加保存平衡的感官信息,因此對于改善平衡功能有很大的優勢[4]。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凝視穩定訓練提高老年人平衡功能的研究,為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2020年12月~2022年1月體檢健康的100例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80歲;平?;静诲憻?溝通無障礙;身體自如活動;受試者同意并簽署承諾書。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合并骨骼、肌肉病無法正?;顒诱?合并帕金森史者;合并影響身體平衡功能的疾病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本研究通過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號:20201102)。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2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物理治療訓練,每天1次,每次30 min,主要內容為步行訓練、重心轉移訓練和立位平衡訓練,共訓練4周。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每天再進行15 min的前庭-眼反射的凝視穩定訓練,主要內容為平滑追蹤訓練、眼跳運動和注視穩定適應訓練,每項訓練時間為5min。①平滑追蹤訓練:頭部保持穩定,眼睛追蹤水平和垂直移動的目標。②眼跳運動:頭部保持穩定,在兩個靜止狀態下的目標之間水平和垂直移動眼睛。③注視穩定適應訓練:視線保持在一個固定的目標上,然后水平移動頭部;視線保持在一個固定的目標上,然后垂直移動頭部;水平移動目標和頭部,同時用眼睛進行追蹤;垂直移動目標和頭部,同時用眼睛進行追蹤。每個動作重復10次,每周5次,共訓練4周。
1.3 評定標準 于干預前、干預4周后及干預后3個月對2組進行評定。①平衡能力:干預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評分來評定受試者的平衡能力,BBS總分56分,得分越高說明平衡能力越好,≤20分:受試者不能行走,需要乘坐輪椅;>20但≤40分:受試者具有一部分平衡能力,在輔助下可以步行;>40分:受試者平衡性好,可獨立步行[5]。②站立-行走計時(timed up and go test,TUG)測試:干預前后進行TUG:受試者坐在高約45cm的凳子上,在聽到“開始”的指令后,從凳子上起來,用自己本身的速度行走3m,走到地板明確標明的3m線處,180°轉身,走回凳子處,再次轉身然后坐下。在測試過程中,為了安全,可以借助欄桿或拐杖完成測試。記錄從凳子離開到再次坐上凳子的時間,一共測量3次,第1次為練習,第2、3次為測試,取第2、3次的平均值[6]。③特定活動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y balance confidence,ABC):干預前后采用ABC量表測定所有受試者的信心情況:一共包含16項自我評定,每項為100分,最終取平均值,分數越高表明越有信心,0分為沒有信心,100分為足夠信心。所有受試者均在獨立、安靜的房間里進行測試,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分[7]。④跌倒風險:干預前后采用平衡儀測定所有受試者的跌倒風險:受試者在Tetrax型平衡儀上一共完成8個動作,其中在軟墊上完成睜眼閉眼直立2個動作,硬板上完成睜眼閉眼直立、閉眼抬頭低頭、閉眼左轉右轉6個動作,風險指數為0~100%,與跌倒風險成正比[8]。⑤隨訪:每月由專人以電話的形式對所有受試者進行隨訪,統計受試者的跌倒情況,隨訪時間為1年。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平衡能力的比較 2組治療前BB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4周及干預后3個月,2組的BBS評分均呈逐漸升高趨勢(P<0.05),且各時間點干預組的BB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各時間點BBS評分比較 分,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各時間點TUG的比較 2組治療前TUG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4周及干預后3個月,2組的TUG時間均呈逐漸下降趨勢(P<0.05),且各時間點干預組的TUG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各時間點TUG的比較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ABC的比較 2組治療前AB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4周及干預后3個月,2組的ABC評分均呈逐漸升高趨勢(P<0.05),且各時間點干預組的ABC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干預前后各時間點ABC的比較 分,
2.4 2組患者干預前后跌倒風險的比較 2組治療前跌倒風險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4周及干預后3個月,2組的跌倒率均呈逐漸下降趨勢(P<0.05),且各時間點干預組的跌倒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干預前后各時間點跌倒風險的比較
2.5 2組患者干預后跌倒率的比較 隨訪一年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干預后共有3人發生跌倒,對照組11人發生跌倒;干預組跌倒率顯著低于對照為(6.00%、22.00%,P<0.05)。
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增加,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也在不斷下降,也是導致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因素,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和日常生活,也會增加疾病的負擔[9]。影響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主要有各項感覺功能的退化,肌肉骨骼功能發生失調等,外在的主要是各種生活中遇到的不良環境所導致的跌倒[10-11]。機體平衡的維持就需要前庭功能,視覺功能以及機體的各項神經系統來進行協調整合,去調節人體的重心,從而使身體處于一個平衡狀態[12]。因此,選擇合理的訓練方法對于改善老年人平衡功能十分重要。
凝視穩定訓練可以改善患者的前庭-眼反射。前庭-眼反射是凝視穩定的一個重要機制,其主要是三神經元反射弧,從半規管到前庭核,再到眼外肌,從而引起眼球運動,來穩定眼睛在空間中的位置,其還能夠響應快速的頭部運動,可以產生與頭部運動有相同速度和相反方向的眼睛運動[4]。前庭-眼反射還可以通過調節視網膜的滑動來控制眼球的運動,可以保持清晰的視力,當頭部的搖擺隨著步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時,快速步行需要頭部搖擺和前庭-眼反射的協調,步行速度與前庭-眼反射正相關[13]。有研究發現凝視穩定訓練可以改善急性前庭神經炎患者的平衡功能,促進其恢復,在臨床中應用價值很高[14]。有研究發現凝視穩定性訓練可以改善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的臨床癥狀[15]。還有研究發現凝視穩定訓練可以改善前庭功能障礙患者的平衡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的自信程度以及認知功能[16]。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增加平滑追蹤和眼跳運動來進行凝視穩定訓練,增加患者的平衡功能。
在本研究中,干預組和對照組的BBS評分在干預后均顯著升高,與干預前后相比,干預后3個月的BBS評分顯著升高,干預后、干預后3個月干預組的BB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前庭-眼反射的凝視穩定訓練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干預組和對照組的TUG時間在干預后均顯著降低,與干預前后相比,干預3個月后的TUG時間顯著降低,干預后、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的TUG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前庭-眼反射的凝視穩定訓練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站立-行走計時測試,加強老年人的軀體控制能力。進一步結果顯示,干預組和對照組的ABC評分在干預后均顯著升高,與干預前后相比,干預3個月后的ABC評分顯著升高,干預后、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的ABC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前庭-眼反射的凝視穩定訓練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信心,確保機體運動時的平衡性,發揮機體各個部位的良好協同作用。通過對老年人的跌倒進行干預以及隨訪發現,干預組和對照組的跌倒風險在干預后均顯著降低,與干預前后相比,干預3個月后的跌倒率顯著降低,干預后、干預3個月后干預組的跌倒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隨訪一年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干預后共有3人發生跌倒,跌倒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對照組跌倒率相對較高是因為進行普通物理治療訓練,效果不顯著,因此說明前庭-眼反射的凝視穩定訓練可以降低老年人的跌倒率,該方法可以提高維持身體平衡穩定的能力,可以將跌倒風險降至最低。
綜上所述,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凝視穩定訓練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和信心,降低其跌倒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后續還會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