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鳳珠
2023年6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正在探索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將對全球秩序和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近期,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汪暉在“全球南方的發展問題與中國式現代化”圓桌論壇上發表演講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已經從早期的趕超型現代化走上改革開放后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路徑影響著未來更加公平、友好全球秩序的形成。
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于2 0 世紀的一系列革命斗爭中。汪暉列舉道,從1905年俄國革命、1907年伊朗革命、1908—1909年的土耳其革命,到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1917年的俄國二月革命,以及中國發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24—1927年的大革命,“在這些革命斗爭中,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全球各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尋求獨立自主的民族解放運動,也伴隨著革命斗爭發生”。
1949年宣告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便是20世紀革命斗爭中形成的社會主義國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全球民族解放運動基本完成后,由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發展中國家構成的“第三世界”概念提出。汪暉說:“從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到積極參與第三世界運動,中國一直把自己視為第三世界的一部分。”
伴隨20世紀90年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體系的解體,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尋求發展路線的轉向,“全球南方”話語體系興起。汪暉表示,正是經過20世紀謀求獨立自主的革命斗爭,包括中國在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具備了政治、經濟、社會的主體性,尋求怎樣的發展道路才成為全球南方國家面臨的共性問題。
“分析中國的問題,應著眼世界的范疇。”汪暉從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南方國家探索發展道路的背景出發,引出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觀察與思考。在他看來,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經驗,對于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啟迪作用。
作為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起,發展道路就已不同于當時的許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汪暉認為,政治獨立的新中國現代化道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提出“超英趕美”的長遠戰略構想,汪暉將這一階段稱為“趕超型現代化”時期,“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尋找到了新的積累模式”。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獲得長足發展,極大挑戰了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依賴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依附理論。為何同屬于全球南方國家,中國通過開放獲得了發展,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卻因開放而導致了經濟的又一次崩潰?
汪暉分析道,原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面臨的最大難題在于,無法在全社會建立完善的國民經濟制度,難以擁有多樣化發展路徑,“比如某些國家只能生產咖啡、某些國家只能榨糖等,國民經濟體系或者依賴于食品加工,或者依賴于石油工業等,這些工業又依賴于整體全球市場,因此經濟起伏并不穩定”。
獨立自主發展的中國,則存在多種經濟模式。這是否意味著,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已經擺脫依附于發達國家的傳統發展模式,走向了“脫鉤”發展?汪暉將這種“脫鉤”解釋為“獨立”,解釋為“自主性的開放”,“開放是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但并非所有的開放都可以獲得發展,自主的發展并不是‘關門’,不等于‘脫鉤’”。他認為,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探索出的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為許多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方向提供了經驗。
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與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反對政府干預國內經濟的新自由主義思潮興起,幾乎同期發生。

“全球南方的發展問題與中國式現代化”論壇現場 本刊記者 武鳳珠攝
汪暉引用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國際政治經濟學家薩米爾·阿明的觀點: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建立在金融壟斷、科學技術壟斷、自然資源壟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壟斷、媒體壟斷五大壟斷的基礎上,五大壟斷導致了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難以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也使得多數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沒有在全球發展進程中獲得相應位置,從而構建新的全球秩序。
數十年時光流逝,如今五大壟斷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動搖。汪暉說:“如果說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危機,主要來源于五大壟斷和全球南方國家要求發展的矛盾,那么今天世界各國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五大壟斷的松動和霸權國家要繼續維系壟斷地位的矛盾。”
在他看來,西方發達國家要掌控壟斷地位,而發展中國家要改變五大壟斷,構成了當今世界所有主要危機的源頭,在全球南方國家都面臨如何重新構建國際新秩序的背景下,當前世界各國面臨的所有主要挑戰,在中國都有集中體現。“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增長,產生了貧富差距、城鄉分化、生態問題等一系列新問題。”
面對這些形勢與挑戰,中共中央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汪暉說:“大國的國內發展會對其他國家乃至世界產生重大影響,挑戰如此集中出現,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解決這些基本問題。”
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意味著去壟斷的,更加生態、友好、公平的,改變原有不平等構造的,使全球南方國家在所有領域都能獲得全面發展條件的全球新秩序形成,“這個框架對西方發達國家沒有排斥性,致力于構建一個新的全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