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梓菲
雄獅東醒,凝望世間;雄獅咆哮,天下太平;雄獅長躍,英風無匹。醒獅落地霎時,風乍起,吹來少時回憶。
石板街道上,古色古香迷;紅墻綠瓦間,飛檐斗拱齊。黎明破曉,我走進醒獅獅頭制作廠。
初見乍驚歡·扎獅
初見獅頭,刻木為頭作絲尾,金鍍眼睛銀帖齒,紅色毛發,金角一只,胡須黝黑,雙眼炯炯有神,形神具備,不怒而威。工匠們已經開始忙碌的一天,扎作、扎布、繪畫、裝獅……手指與竹蔑的毫厘之間,滿是歲月的痕跡。
他,是手藝人,每逢冬天,他便坐在門口,臉上被寒風刮出紅色傷痕,只因為師傅交代過要讓獅頭面朝太陽照射才會更加美麗。獅頭與獅身由數條金線相連接而成,他輕巧熟練地操縱著雕刻機進行加工,如同雕琢玉器般。那鋒利的刀刃真正在石板上落下時,風乍起,威風凜凜,令人敬畏。
精于技,敬于心。小到一根睫毛,大到整個輪廓,可見他“銅鼓愈喧,我心如磐”的堅持越發清晰。
久處亦怦然·舞獅
他領著我來到鑼鼓聲中。一只通體艷紅的雄獅邁著大步,肆意游走,時而眨眨眼,時而翹翹屁股,仿佛一個頑皮的孩子逍遙自在地于山林間游蕩。
雄獅在臺下連眨幾眼,先是疑惑自己,不敢縱身一躍,在銅鼓聲中,雙腳騰空而起,如同一支箭“沖”向柱頭,一根、兩根、三根……那飛躍,宛如青龍下凡、朱雀旋飛、白虎高躍、玄武動靜,連那天上的四大神獸也為之震撼。
鑼鼓聲聲中,醒獅在高樁上輾轉騰挪,踏著鼓點,高高躍起,仿佛撕破了湛藍的天……
在最高臺柱上,獅身一個半旋,向觀眾施禮致謝,不失風度地從臺上飛躍而下,而這落地瞬間,風乍起,涌出一股倔勁,蘊含著一種文化。
醒獅,“起”興隆,“轉”時運,“合”天下,那不凡的氣魄,讓我的思緒停留在它的身上,心生感慨,怦然心動。
余生常相伴·悟獅
回首,時間定格在那一瞬間,是他扎獅的那一瞬間,是沉重的鑼鼓聲,是醒獅落地的那一瞬間,更是傳統手藝人堅守文化的那一瞬間,他們與“獅”相伴,用一生去傳承。
一步一舞一昂首,風乍起,牽動我心。
時節不居,歲月如流。面對傳承與發展的重重困難,獅頭扎制結合潮流文化,發揮著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的包容力,這更是背后手藝人的初心與堅守,和新時代青年的探索與追求!
傳承醒獅文化,賡續嶺南文脈,這盛世中華因你而發光,因你而無憾,因你而找到前進的方向。
醒獅落地霎那,我對傳承更加堅定!
(指導老師:何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