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涵[昆明理工大學,昆明 650504]
法國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阿爾貝·加繆,于1913年11月7日在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出生,加繆的父親在加繆年僅一歲的時候便在戰爭中陣亡,隨后加繆便與母親一同移居至位于貧民窟的外祖母家中。加繆的母親以傭人的身份做工維持生計,將加繆撫養長大,加繆從小便生活在無盡的艱辛與困苦之中。在1937年,二十四歲的加繆首次嶄露鋒芒,出版了第一部隨筆集《反與正》,在這部隨筆中,加繆便提到了人的孤獨感以及人面對自身罪惡所做出的選擇,此書同時開啟了加繆日后的創作生活。加繆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同時是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之一。在他的小說、戲劇和散文中,加繆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生活在陌生世界中的孤獨感和疏離感、個人與自身日益疏遠的可悲性,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
然而,在發現世界的荒謬時,他并沒有絕望,也沒有消沉,而是堅持認為,即使生活于絕望之中,也必須堅持真理和正義,對荒誕奮起反抗。他闡明了自由,并為人文主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他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慘淡,他的無畏精神使他成為當代甚至后世的精神導師。
加繆在26歲時構思了《局外人》這部小說,當時正值1938年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這部小說生動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中的荒誕主義概念。由于人與世界的分離,世界對人來說是荒誕的、無意義的,人對荒謬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對任何事物抱有希望?!毒滞馊恕肥羌涌娦≌f中著名的一篇,可以說是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小說之一。
整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默爾索的母親去世開始,止于其無意間在海灘殺死一名阿拉伯人,這一部分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述,不像平常小說一樣情感飽滿,而是主人公由內心自然流露的意識和情感。主人公所遭遇的事件之間并沒有什么必要的關聯,仿佛有斷層一般,這恰恰增強了故事的荒誕感。第二部分中,主人公默爾索因殺人罪被關進了監牢,作者在此部分不再著重刻畫默爾索的意識,而是著重描寫他人的想法,比如司法機構以其荒誕無邏輯的控訴,將被告曾發生過的事實強硬地聯系在一起,將默爾索塑造成一個冷酷無情的殺人惡魔。
作者采用第一人稱敘事,但主人公從未表達過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感受。內在和外在描述的巧妙結合表明,加繆掌握了一些美國作家,如??思{和海明威的一些寫作技巧。總之,《局外人》的奇特風格包含了無法從世俗和字面角度理解的含義,它創造了一個明顯不同的反派,主人公不期望與他人有任何聯系,只想保持自己的個性不受干擾。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可以被廣泛描述為荒誕的文學,荒誕主義往往體現在生命的虛無、和諧關系的喪失和人的異化上,這也使得荒誕主義文學的審美形象與傳統文學不同。
對于人生的荒誕性,古代西方戲劇早已有所顯露,索??死账?、埃斯庫羅斯等人就曾在劇作中對人類命運、生存的荒誕性表現出極大關注。20世紀的一些存在主義作家更進一步諷刺了人生的荒誕性。荒誕主義流派也曾出現于戲劇流派當中?;恼Q派戲劇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最早的荒誕派戲劇作品可追溯到1950年法國劇作家尤金·尤涅斯庫的《禿頭歌女》;1953年,愛爾蘭著名現代主義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發表戲劇《等待戈多》,這是第一部成功演出的荒誕派戲??;再到1962年,英國戲劇評論家馬丁·艾思林出版《荒誕戲劇》,將此類作品進行了理論上的概述,并將其命名為“荒誕派戲劇”。為了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和存在的無理性,這些文學家和劇作家們借用語言甚至舞臺手段,使荒誕本身變得戲劇化,將荒誕性呈現在大眾眼前,使人們感受深切。
“阿爾貝·加繆是第一個明確地將‘荒誕’提升到哲學層面的人。加繆之后,‘荒誕’正式出現在各種哲學流派和文學藝術形式中。加繆在尼采、海德格爾、帕斯卡爾、薩特等人的荒誕哲學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痹诩涌姷男≌f中,“荒誕”是作為一個人的現代處境的體現。
在加繆看來,在戰爭時期這樣的艱難時刻,人們在面對現實生活時,要按照刻板的模式來或活著,就會產生“為什么要這樣生活,而不是按照其他方式生活”之類的疑問。但是,在這種艱苦的時候,人類只能按照現在的生活方式,而不能隨心所欲,這就造就了生活中的荒誕感。在二十二年的創作生涯中,加繆寫出了許多著名的哲學及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對后期荒誕派戲劇的產生影響巨大,也使得加繆獲得了諸多榮譽,有些榮譽甚至遠勝于其前輩。
加繆對荒誕感的描述大多是基于直接的生活經驗,是一個人在經歷了生存的壓抑和空虛,甚至絕望之后產生的感受。從表面上看,荒誕感給人們帶來的是悲觀和痛苦,而事實上,加繆的荒誕哲學的深度在于對荒誕本質的深入探索。
加繆用象征主義的手法來體現小說的荒誕之美。例如,陽光的形象在小說中經常出現,雖然陽光本身是作為一個積極活躍的象征意義出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但它在小說中的存在似乎只是一個元素符號,每當它出現時,主人公的精神狀態往往是非常慵懶且遲鈍的。當太陽出現時,讀者就會預見到主人公默爾索的倦怠。因此在本書中,太陽這個符號就象征著主人公的陰郁,這種顛覆傳統認知的象征意義本身就體現著荒誕。
在《局外人》這部小說中,加繆選擇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事件來記錄,雖然其中很多都是瑣碎的細節,但整個故事緊湊而充滿了張力。加繆在小說中創造的一系列懸念也預示了后面荒誕事件的發生。在整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加繆對小說的內容組織是非常精確仔細的。看似不必要的瑣事,其實是后面荒誕情節的一些懸念式的鋪墊。
《局外人》構思于1938—1939年,完成于1940年,出版于1942年。與此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戰爭蔓延得十分迅速,人們日日夜夜都生活在戰爭的恐怖當中。殘酷的戰爭使這個時代充滿了壓抑、痛苦和孤獨的負面情緒,荒誕的世界、恐怖的時代和痛苦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所以加繆創作了這樣一部充滿荒誕感的作品。文學來源于生活,《局外人》也是對那個時代社會現實的反映。
《局外人》充滿了荒誕性,而這種風格也與其作者阿爾貝·加繆息息相關。加繆的風格受他個人成長經歷的影響頗深,他的很多作品都充滿了荒誕感。阿爾貝·加繆于1913年出生在阿爾及利亞。他來自一個貧困家庭,學習期間不得不依靠獎學金和兼職工作來生存。這個冰冷的世界對于加繆來說是極其殘酷的,但他又無法逃離這個社會,所以他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荒誕性。因此《局外人》中的主人公默爾索身上所反映出來的荒誕性,其實就是作者真實經歷和感受。
首先,《局外人》中的荒誕性體現在主人公默爾索身上。默爾索對社會和世界的態度是冷漠的。大多數人遵守道德規則,相信上帝,但他不是這樣的人,他是一個絕對孤獨的人,他對母親的死也是無動于衷的。開篇的第一句話是:“今天,媽媽死了。或者,也許是昨天,我不能確定。”雖然只有兩個短句,但恰恰是這兩個短句體現了主人公的冷漠。默爾索的母親去世了,但他甚至不知道具體日期。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都會痛哭流涕,但他只是抱著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關于女友提出的結婚要求,默爾索也是一副與他無關的樣子。他說,他是否愛她并不重要,如果她想結婚,那么他可以娶她。這些描述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深刻地刻畫了主人公默爾索的形象,表現了他對周圍事物的漠不關心,體現了他自身的荒誕性。
其次,主人公默爾索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是荒謬的。社會對默爾索的態度不是寬容和理解,而是無情的譴責。在小說的后半部分,默爾索因一起意外的謀殺案被送上法庭。在法庭上,那些貌似代表正義的法官給了默爾索一個不合理的審判。法官對默爾索的審判依據并非因為他的謀殺,而是基于他對生活中瑣事的態度,比如他在母親葬禮上表現出的冷漠。他們沒有討論默爾索是否真的犯了這起謀殺案,而是討論他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認為默爾索在許多生活瑣事的做法上違反了道德和倫理,所以他被定罪了。后來,默爾索就真的被社會當作一個無情、冷血的殺人犯。
母親去世后,默爾索沒有哭,在別人的眼中,他的表現是冷漠的、荒唐的,但事實上他是最清醒的局外人。在默爾索看來,哭并不是表達愛的唯一方式。他沒有哭,但他急切地想見到母親的最后一面;他雖然沒有和母親住在一起,但當他回到家時,他倍感孤獨。他有著自己所遵循的價值準則,他所尊重的不是世俗的社會價值,而是他自己對真實性以及對自身理性的追求。
但小說中的審判者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站在所謂的社會規則中,用他們固有的道德思維來評價別人。例如,默爾索被判處死刑并不是因為他殺人,而是因為他對生活的態度不符合大眾的追求,也激怒了這個荒謬而虛偽的世界。但默爾索是一個真實的人,是現實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局外人。他依靠現實的理性來主宰自己的行為,并遵循真實的內心。
《局外人》所描寫的荒誕主義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學就是社會生活的再現,而文學也影響著社會生活。雖然《局外人》是加繆虛構的作品,但主人公默爾索的真實性、所處環境的現實性,以及作品中描繪的許多事件的細節性,都會對讀者產生巨大的影響,使他們對自己和社會進行反思,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演變做出貢獻。
對于讀者來說,加繆的作品直接與靈魂對話,讀完后,讀者會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內在生活的荒誕性和人類自身的孤獨感。這部作品直接指出了生活中許多被掩蓋的荒誕現象,并以真誠的態度反映了這個時代人類的良知問題,這也是加繆對這個荒誕世界的態度。無論生活多么艱難,人們都要有勇氣在荒誕中反抗并捍衛自己的權利。我們要像加繆一樣,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荒誕,但不能絕望,而是要在荒誕中實現自己的救贖,做自己荒誕生活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