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或人的悲哀》中的“隔膜”書寫與女性反思

2023-09-28 11:13:03李婷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南充637000
名作欣賞 2023年18期
關鍵詞:愛情

⊙李婷[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新文化運動喚起了知識分子的覺醒,最先覺醒的人往往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作為“五四”文壇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廬隱有著先驅者的苦悶,也有對女性啟蒙的反思。在當時,“婦女解放”并沒有讓女性獲得真正的解脫,反而讓新女性面對婚姻、事業的選擇,充滿了困惑。為表現女性的生存困境與艱難苦悶,廬隱在創作中刻畫了在現實中四處碰壁、希望幻滅的女性群像。在“五四”落潮之后,這樣的女性群像依然活躍在作品中。其發表于1922年的書信體小說《或人的悲哀》,就描寫了以亞俠為代表的女性在婚姻和社會事業的邊緣體驗中走向死亡的生命軌跡。其中,小說對人際“隔膜”關系的書寫為我們探究亞俠的婚姻與事業的沖突提供了路徑,同時也反映了一代知識女性對社會與自我命運的審視。在“隔膜”的層層包裹下,廬隱筆下的女性往往以“游戲人間”的態度對抗混沌現實,但這種扭曲反抗的方式注定失敗,這更將她們引入無盡的悲哀,從而讓新女性產生對整個時代的質疑。文章從廬隱小說人際交往的“隔膜”關系出發,探究女性在個人苦悶與時代苦悶中對自身出路的探尋與反思。

一、“隔膜”書寫與脆弱反抗

在以“人的文學”為主流的時代環境中,覺醒的知識分子擔當起“立人”的責任。他們通過思考社會癥結、關注人類命運來實現自我使命。而“隔膜”關系作為一種人類的普遍生存困境,也因此受到了眾多作家關注,成為他們借以“立人”的手段之一。魯迅在《故鄉》中感嘆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①,體現了人與故鄉風物的“隔膜”;葉紹鈞在小說《隔膜》中以“我”之口說道“他們各有各的心,為什么深深地掩埋著,專用蓄音片說話”②,則體現了日常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隨著知識分子對社會的深入體驗與對自我的全新審視,他們將這種人際交往間的隔膜關系寫入作品,以思考社會癥結,引起“療救”。

作為“文學研究會”的一員,廬隱始終保持著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五四”的落潮,使青年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化為灰燼,面對現實的破滅,他們要么“縱欲”,要么“虛無”③。虛無的人生體驗讓新女性還來不及享受戀愛自由的勝利果實,就已經陷入新的矛盾與困惑中,這使她們在婚姻與社會現實的撕扯中產生了深刻的憂患意識。廬隱的小說創作中,人際交往的隔膜關系是表現新女性在時代浪潮里的彷徨歧路與苦悶自我的方式之一。她發表于1922年的小說《或人的悲哀》就以主人公亞俠面臨的與他人、與愛情、與社會以及與自己的隔膜,集中揭示了新女性的生存困境,表達了“人生究竟”不可知的虛無感傷。

(一)“隔膜”的體現

《或人的悲哀》中,廬隱以書信體的寫作方式演繹了亞俠的生命悲劇,“書信體小說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而且在書信體小說中情感是比情節更為重要的先決條件,他們更多地關注個人與自我意識,它們通過削弱‘公共的和傳統的關系’,展現‘個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生活’”④。在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的講述中,亞俠不自覺地就隔離了外部事物,既無法讓真實讀者與其進行直接交流,也容易讓自我沉溺于自己的內心世界,繼而讓“我”與外界形成一種“隔膜”關系。另外,書信體小說以主人公的個人自敘將故事娓娓道來,“個人型敘述聲音的優點在于可以明確為女性角度的發聲,在女性聲音沉默的年代,具有幫助女性發出女性聲音,說出女性自我的作用”⑤。小說中的寫信人/敘述者亞俠用個人的聲音講述了自己在社會中遭遇的生活困境,隨著敘述視點不斷游移在與其接觸的人物上,人物之間呈現的關系——“隔膜”與否就逐漸變得清晰。借“隔膜”關系的凸顯,亞俠的邊緣化女性體驗也一步步顯露出來。

小說開始,亞俠便借“人生究竟”的問題來說明世界是充滿“隔膜”的:“人生哪里有究竟!一切的事情都不過像演戲一般,誰不是涂著粉墨,戴著假面具上場呢?”⑥這段話揭示了人具有虛偽性,人際交往缺乏真誠,彼此之間的感情也就不相通,“隔膜”由此產生。接著,梅生和昭仁的訂婚與離婚讓“我”看清愛情是靠不住的,因此更產生了“游戲人間”的人生態度。這種由愛情帶來的“隔膜”關系還體現在一些追求者身上。叔和有愛人,卻因為愛慕于“我”拋棄了未婚妻,叔和的見異思遷讓向往“靈肉合一”的愛情的“我”產生了隔膜。在日本,孫成與繼梓因為“我”互相猜忌,互相傾軋,他們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人不惜損害他人利益。在厭生厭世的亞俠眼里,他們的追求只是為了內心欲望的滿足,因而亞俠與這些追求者之間也充滿了“隔膜”。愛情的不可靠讓亞俠關閉了獲得愛情的大門,這也意味著她拒絕了更多的快樂,內心苦悶的積聚讓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除了與人交往產生的愛情隔膜外,小說中還刻畫了亞俠與社會事業之間的隔膜。“五四”時期,女性回歸勞動之中,但婦女問題始終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亞俠帶著困惑東渡日本,希望在日本學習到婦女解放的真正路徑,但她在東洋婦女和平會上見到的不是純潔的、熱誠的會員,而是“滿面脂粉氣,貴族式的夫人小姐”,她們所謂的和平只是虛偽的表象,這與“我”理想中的和平與尋求解放相離甚遠。在日本,面對警察的盤問,“我”深深察覺到人權受到了侵犯,而那些為鞏固自身階級利益的人是自私的。因而,“我”與他們之間的隔膜是無法消融的,“這里的人,和我的隔膜更深,他們站在橋那邊;我站在橋這邊,要想握手是很難的,我現在決定回國了”。異國他鄉,亞俠既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也沒有獲得婦女解放真正的答案,甚至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是無法相通的。她的自我價值無法在社會勞動中得到確認,在脆弱的婚姻與社會的邊緣人身份中,亞俠愈覺心中苦悶。

“愛情”與“社會事業”沒有讓亞俠找到“人生究竟”的答案,她帶著悲哀回到杭州。在得知唯逸因“我”而死,叔和因“我”而病后,“我”后悔于自己“游戲人間”的態度讓那些鐘情于“我”的人失去了生命或健康,“我”的自私讓“我”陷入了無盡的苦惱悲哀中。道德的約束也讓“我”無法與自己達成和解,“我”和自己形成了隔膜。亞俠一方面想要追求自然的情感,肆意放縱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想要尋找人生的出路,找到理想的生活。但兩者都無法實現,并且自己也困于兩股力量的撕扯之中,迷失了自我。“最不幸的,是接二連三,把我陷入感情的旋渦,使我欲拔不能!這時一方,又被知識苦纏著,要探求人生的究竟,化費了不知多少心血,也求不到答案!”在激烈的“情智沖突”中,“我”和自己有著深深的“隔膜”。自我的分裂導致了亞俠自殺的結局。

(二)反抗“隔膜”的失敗

魯迅指出“娜拉出走”以后要么“墮落”,要么“回來”,亞俠在日本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人與社會的“隔膜”,于是她選擇了回來,然而在回來以后,面對“智情沖突”的精神折磨與彷徨無路,她最終“深陷墮落之海”。在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摧殘下,亞俠最終以死亡結束了一切。

但在此之前,死亡并不是亞俠的選擇,她在身患心臟病時也曾積極地配合治療,以期病好,再與大家探討“人生究竟”的問題。在看到婚姻自主的謊言后,亞俠投身于社會事業,希望在事業中確立自我價值。在面見社會主義者之后,亞俠有過短暫的激情,但此后她并未將這股激情付諸行動。她在行動上表現出的遲疑、軟弱決定了其尋找出路的失敗。在日本住院期間,亞俠甚至想過投身于“彼岸”世界,尋找自身的皈依。現實生活的走投無路讓人試圖在宗教世界里找尋救贖,盡管這在我們看來是一種消極反抗,但對于新女性來說,這是她們為掙脫現實,極力尋求出路的渴望。在醫院的日子里,亞俠除了為自身出路感到困惑失望以外,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愈發感覺與周圍人的“隔膜”猶深,于是對外界的一切產生厭倦。回到杭州后,她又試圖以環境的改變實現內心的釋放,但無奈終究是被“人間游戲”了。亞俠懷著希望尋求人生意義,但在困難面前又缺乏勇于斗爭的底氣,于是陷入了無用的“零余者”的悲哀。“當她越是以介入者的姿態進入到社會的洪流去時,她就越清楚地看到自己力量的弱小,越發認識到自己只是個無法扭轉乾坤的弱者。”⑦亞俠積極干預生活,但在遇到困難時,卻又踟躕不前,缺乏勇氣。所以,當她努力在消除隔膜時,不斷出現的新的困惑與矛盾又讓她無法做出有效的舉動來對抗,最終只有放逐自我,遁入虛無。

在葉圣陶看來,“隔膜”是后天形成的,是“非自然”的與“可消解”的⑧,徐立平在研究魯迅小說中的“隔膜”關系時指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只能是在相對意義上存在,并沒有達到絕對意義上的彼此完全理解”⑨。而在廬隱的文本中,她并沒有指出這種“隔膜”是否可以消除,雖然其小說中常常流露出想要消解“隔膜”的努力,但這種努力常常是以失敗告終。失敗一方面來自女性自身知識結構的局限,另一方面,在中國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國情中,剛剛“浮出歷史地表”的女性,與封建價值體系和道德標準有著密切的關系。正是這種聯系之下的男權壓制與道德束縛,讓女性在“婦女解放”的口號下產生了對女性啟蒙的反思與質疑。

二、“隔膜”的產生與女性反思

(一)“隔膜”產生的原因

廬隱對人際“隔膜”關系的書寫處處透露出苦悶的心緒,這種心緒一方面來自她的個人經歷,另一方面更來自“五四”女兒在時代轉型中身居傳統倫理和現代倫理時個人與傳統、與現代社會的“隔膜”。廬隱出生于福建的一個舊式家庭,出生當天,遭遇外祖母去世,因此她被家人視作“一顆災星”,從小不得父母疼愛。為節省學費,父母將她送入教會學校,在那里,廬隱精神上遭受了持續的“異樣的壓迫”,周圍人的欺辱讓她產生了厭倦人世的心,也讓她漸生與周圍人的隔膜之感。童年的孤寂與異樣眼光的壓迫使廬隱性情倔強,成年后四處奔波的教員生活,又讓她無法安于一隅。在這之后經歷了丈夫郭夢良、母親、摯友石評梅與兄長的相繼死亡,人世的無常更加劇了其內心的悲涼,也使她的創作染上悲哀的底色。“一切的傷痕和上當的事實,我只有在寫文章的時候,才想得起來,而也是我寫文章唯一的對象”,廬隱在以描寫傷痕為對象的寫作中,自身的“隔膜”體驗所帶來痛苦為其提供了“養料”。

如果說廬隱自身的生命體驗是小說中人際“隔膜”關系突顯的起源,那么在新舊交替的社會更迭中,個人在面對傳統、現代倫理時產生的掙扎更為直接地導致了“隔膜”關系的滋生。廬隱作為新一代的知識分子,在接受新文化的熏陶后對各種新知卻感到無所適從。面對婚姻、事業的選擇,她充滿了懷疑與困惑,這也是她筆下的女性知識分子在時代洪流中面臨的難題。“五四”時期,在“婦女解放”的思潮下,女性在一些方面實現了解放,獲得了自由。當她們走出父權的大門,希望以婚姻自主作為歸宿,實現自我的解放時,才發現自己依然擔負著傳統的生兒育女、操持家務等責任,這些責任讓她們拘囿于家庭的狹小圈子。于是這些新女性深覺愛情不過是從父權體制跳入了夫權控制的又一陷阱。所以當亞俠看到梅生和昭仁從訂婚到離婚時,她覺得愛情是靠不住的,產生了與愛情的“隔膜”。廬隱以亞俠拒絕愛情消解了愛情的神話,雖然在創作中她并沒有刻畫出尖銳的男女沖突,但在其文本之下依然隱抑著男權壓制。叔和對未婚妻的拋棄,以及以死亡威脅“我”的行為是一個男性權威之下的隱形壓迫;孫成與繼梓的糾纏也是在男性以自我為中心,將女性視作征服對象的強權體現。面對男性的侵擾,女性尚未做出堅決而頑強的抵抗,而是以逃離的方式來拒絕異性的接觸,以“游戲人間”的態度來達到對女性自身的保護。戴錦華在《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中指出廬隱小說中異性間的“冰雪友誼”實際上是“憑借對女性自身欲望的否定,完成了對男性欲望的否定與拒絕。借用弗洛伊德的術語來說,這是以自虐的方式完成的施虐行為,女兒們以否定自身的方式將男人置于一種無所適從的性焦慮中,從而成了一種對男性的閹割形式”⑩。女性以壓抑自身的欲望完成對男性的拒絕,這是女性在以男權話語為中心的時代中為凸顯自身女性意識的抵抗。在這種兩性抵抗中,男女之間的“隔膜”關系也逐漸顯露,從而造成女性對愛情的不信任。

當新女性發現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是解放女性的“謊言”時,她們將目光投向社會事業。廬隱在《“女子成美會”希望于婦女》《中國的婦女運動問題》《今后婦女的出路》等文章中都十分關注女性解放的問題。她鼓勵女性走出家庭,接受教育,獲得經濟的自主權,實現女性的真正獨立。“我對于今后婦女的出路,就是打破家庭的藩籬到社會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過人類應過的生活,不僅僅作個女人,還要作人。”她將這種帶有啟蒙性質的思想投入小說創作,但當女性進入社會時,面對的卻是資本家不對等的壓榨剝削,是尋求女性出路的徒勞無功。因為女性自身行動力有限,所以她們無法與整個舊社會實行對抗。這不僅讓這些新女性對社會產生了深深的“隔膜”,更讓她們陷入無盡的悲哀。亞俠在日本尋求事業無果之后,深覺與周圍人的彼此不相通,最后又選擇了回來。“五四”的思潮風暴讓女性的天空不再是低矮的,新式教育也讓一部分女性意識到要實現自我的解放,就必須走出家庭,積極爭取女性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地位與權利。恰如郁達夫所說,“五四運動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個人的發現。從前的人,是為君而存在,為父母而存在,現在的人才曉得為自我而存在了”?。獲得主體意識之后的女性,卻在愛情的神話里發現自己仍然擔負著“相夫教子”“賢妻良母”的傳統角色,投身于社會事業時又缺乏頑強抵抗的勇氣,最終她們與自己身處的環境充滿“隔膜”,自己也陷入彷徨苦悶的境地。

(二)對“婦女解放”的反思

在茅盾看來,《或人的悲哀》標志著廬隱的創作轉變,即由描寫現實社會問題到敘述女性悲觀苦悶的轉變。這種轉變是“五四”落潮的結果,也具有社會意義。“因為這也反映著‘五四’時代覺悟的女子——從狹的籠里初出來的一部分女子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廬隱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勾勒出了社會中存在著的“隔膜”關系。“隔膜”背后不僅隱藏著廬隱對人與人之間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損害他人、侵擾他人的控訴,也在更深層次上揭露了“五四”落潮后新女性的彷徨歧路。作為“娜拉出走”后的女性,她們有著覺醒的心,卻找不到人生歸宿,她們以自身體驗表達了“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的悲哀。婚姻愛情成了束縛女性的枷鎖;想要投身于社會事業,卻發現自己被排拒在外,這不得不使女性在邊緣身份的體驗中落入空洞虛無的人生困境,于是產生了對“女性解放”的質疑與反思。

“婦女解放”離不開教育的加持,但教育的發展給女性帶來知識的同時卻讓女性陷入矛盾,因此產生了對知識的質疑。廬隱是第一個提出“知識誤我”思想的人,在以啟蒙、教育為主的“五四”時期,此觀點的提出無疑是對主流思想的挑戰。在今天看來,“知識誤我”也許是一個謬論,回到歷史現場,它卻是一個接受了教育的新女性對那個時代女性命運的思考。在廬隱的寫作中,“知識誤我”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女性獲得知識后試圖放縱自己的欲望時,又受到舊道德的干擾。女子教育的完善,將女性逐漸從傳統道德的束縛中掙脫開來,重新審視自我,但作為在封建傳統體制下長大的她們,骨子里又沾染了舊道德的血液。正如亞俠感慨道:“幸一方面好強的心,很占勢力,當我想要放縱性欲的時候,他在我頭上,打了一棒,我不覺又驚醒了!”這里的“他”便是指傳統倫理道德的束縛。知識的獲得讓女性站在更深層次上想要尋求自我的滿足,但在現實社會中,又常常受到舊道德的影響,從而阻礙自身的判斷力與行動力。二是女性想要自我放逐、墮落的時候,獲得的知識又催促她們去尋求人生價值。《或人的悲哀》中,“最不幸的,是接二連三,把我陷入感情的旋渦,使我欲拔不能!這時一方,又被知識苦纏著,要探求人生的究竟,化費了不知多少心血,也求不到答案!”亞俠一方面想放任自己的情感,放逐自我;另一方面,因為獲得的知識與理想又讓“我”想要不斷尋求人生的意義,在追尋人生無果后,“我”又對自己獲得的知識產生了懷疑。《海濱故人》里,露莎感嘆道:“十年讀書,得來只是煩惱和悲愁,究竟知識誤我?我誤知識?”云青感覺“越有知識,越與世不相容”。宗瑩也感受到“進了學校,人生觀完全變了。不容于親戚,不容于父母,一天一天覺得自己孤獨,什么悲愁,什么無聊,逐漸發明了”。知識本該是使人更具有思想性與方向感的東西,但在新女性的身上,知識成了思想負擔。如果她們接受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也許便可接受自身的悲哀命運,但知識讓她們認識到女性應該有自己的行動力,以實現自我的價值,在愛情與事業都落空的情況下,新女性產生了與知識的“隔膜”。

接受知識沒有讓女性獲得自我救贖,在以男性為主導的婦女解放運動中,新女性更無從實踐知識,因而產生了對女性自身的懷疑。“為什么婦女本身的問題,要婦女以外的人來解決?婦女本身所受的苦痛,為什么婦女本身反不覺得呢?婦女也有頭腦,也有四肢五官,為什么沒有感覺?樣樣事情都要男子主使提攜。這真不可思議了!”“婦女解放”的命題只有放在女性的實際處境中才能體現出它的意義,但為何失去了指引,女性卻處于彷徨無措中呢?廬隱對此提出了質疑。她在寫作中常常通過女性拒絕愛情的方式來拒絕男性壓制,在“五四”女作家普遍歌頌“愛”的思潮中,廬隱卻揭開了愛情的虛偽面目,這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女性的主體意識與精神在場。如《或人的悲哀》中亞俠對叔和、孫成等人的批判,《云蘿姑娘》中云蘿對凌弟的拒絕,都體現了在父權、夫權仍然占據主導的時代背景下,作者有意想要突破局限,發出女性的聲音。在女性與男性的隔膜中,一些新女性將目光投向同性結盟,以女性互助實現女性自身的解放,卻以失敗告終。《麗石的日記》中,麗石與沅青的“姐妹情誼”在沅青接受包辦婚姻后離散;《海濱故人》中,露莎、云青、宗瑩、玲玉、蓮裳之間互相理解的友情最終在婚姻和女性既定的命運中沖散,彼此之間也產生了隔膜。“姐妹同盟”的離散意味著新女性未能找到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而那顯露在文本中的女性在愛情中的“情智激戰”中的理智又“顯然是那個基本上缺席的父的呈現;是父的名、父的法的內在化,是已然完形的新的象征秩序中隱抑了女性欲望與自由的編碼”?。女性試圖用拒絕男性來否定自身欲望的方式解救自我,但又常常受到那已被“內在化”的父權的干擾,因而這些新女性只能不斷地產生對自我的懷疑,與自己形成“隔膜”。

從自身的感受與生活體驗出發,廬隱發現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虛偽、冷漠,不管是對現實的揭露還是試圖用各種方法消除隔膜,廬隱都體現出了對女性生存與人類生命的思考。如何沖破封建的枷鎖,實現“女人”作為一個“人”的精神獨立,是她始終關注的問題。但在以男性為主導的“婦女解放”運動中,女性對自身既定的命運更充滿了懷疑與困惑,愛情神話的破滅、徒勞無功的事業都讓她們重新反思這場關于女性的啟蒙運動。

三、結語

廬隱以一個“悲哀的嘆美者”審視著周圍的一切,并將這種悲哀的情緒融入小說創作中。《或人的悲哀》中“我”的內心孤寂與“他者”的自私冷酷之間形成了深深的“隔膜”,于是“我”被永遠鎖在悲哀的自我里,郁郁而終。但從中可以看出,廬隱對人際“隔膜”關系的細致描繪為我們進入她的悲哀世界提供了一條通道,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代知識女性在新舊文化沖突中的理想與犧牲。從女性的生存狀態與面臨的困惑來看,當今時代給予女性更多的選擇,但回到廬隱的時代,去了解一個覺醒的女性知識分子的悲哀世界時,也許可以發現歷史的某些因循重復,反思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困境,這便是廬隱人際“隔膜”關系書寫的現代價值。

① 魯迅:《故鄉》,見《魯迅全集·第1卷》,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年版,第200頁。

② 葉紹鈞:《隔膜》,見葉忘憂、徐沉泗編:《葉紹鈞選集》,中央書店1947年版,第157頁。

③ 錢永祥:《縱欲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里的政治倫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94—95頁。

④⑤ 舒凌鴻:《女性言說的自由與禁忌:中國現代女作家小說敘述聲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

⑥ 廬隱:《或人的悲哀》,見錢虹編:《廬隱選集·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頁。(本文有關該書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⑦ 盧妙清:《論廬隱〈或人的悲哀〉中亞俠的生命悲劇》,《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第9期,第89頁。

⑧ 葉圣陶:《〈隔膜〉序》,見《葉圣陶集·第一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頁。

⑨ 徐立平:《關注人類生存的一種普遍困境——魯迅小說“隔膜”主題探究》,《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 年第6期,第533頁。

⑩?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頁。

?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見《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貴州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84頁。

? 未明:《廬隱論》,見肖鳳、孫可編:《廬隱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457頁。

猜你喜歡
愛情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985相親局』,能否贏得完美愛情
過了期的愛情,可以丟掉嗎?
海峽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14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一碗飯里的愛情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28
蕩氣回腸的絕美愛情
金橋(2018年9期)2018-09-25 02:53:32
愛情殺手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3
尋覓愛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色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9999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青青国产视频| 在线播放91|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av性天堂网|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狠狠操夜夜爽|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91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毛片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亚洲人妖在线| 国产第八页|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亚洲三级色| 91精选国产大片| 日韩AV无码一区|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国产精品成|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三级欧美在线|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91伊人国产|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国产白浆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久草热视频在线|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污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综合网| www.国产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