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張 玉
四月的太原,已是一片春意盎然。在微微的晨風中走入山西省食品研究所的院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頗有年代感的小樓。一路拾階而上,來到四樓,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牌匾靜靜地掛在墻上,雖沒有那么耀眼,卻充滿了莊重感,正如幾十年來默默耕耘,對山西的食品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的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在辦公室,我們見到了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胡紅娟。在她耐心、細致的介紹下,我們逐漸對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工作、山西省食品產業的發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被她三十多年來的付出所感動。
1988 年,胡紅娟畢業于山西省輕工業學校,進入山西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從此與食品產業結緣,到如今已經度過了35 個春秋。35 年中,她憑借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食品產業的熱愛,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做起,逐步成長為助工、工程師,直到高級工程師;35年中,她愛崗敬業,默默奉獻,任勞任怨,成為領導眼中的優秀員工,同事眼中的學習榜樣,獲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贊。在做好研究所的本職工作之外,她逐漸意識到,要想促進山西省食品產業的整體發展,必須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因此她開始參與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各項工作,開始為山西的食品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4 年起成為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后,胡紅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站位更高了,眼光也放得更加長遠了。她認為食品產業是保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傳統產業,更是有著無限發展潛能的朝陽產業,要想讓這個產業更好地發展,不能靠說,而要靠做。因此,她把引導和支持山西省食品產業發展作為自己責無旁貸的任務。山西的食品產業歷史悠久,在歷史上也曾享譽國內外。20 世紀50 年代,歌唱家郭蘭英用一首《夸土產》向人們展示了山西的特色食品,這首歌一直傳唱至今。然而到了現在,山西的食品產業卻面臨著散、小、弱的困境,雖有諸多優質的原材料,卻在加工、包裝、營銷等方面存在種種問題亟待改變。對于這一切,胡紅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紤]到山西的食品產業現狀,胡紅娟特別注重從產業創新角度為山西的食品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支撐,助力這些企業創新發展。為了讓山西的食品企業開闊眼界,走出山西、走出中國,胡紅娟多方奔走,邀請專家、聯系企業,陸續組織了“山西雜糧功能食品產業發展研討會”“發酵食品科技創新與健康暨第二屆青年科技論壇”“食文化與現代食品加工技術融合發展論壇”等一系列學術活動。她還不辭辛苦,披星戴月,一次次帶領學會的專家組和技術人員深入食品企業,與企業科技人員聯合攻關,為企業提供科技研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等技術服務,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為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她的幫助下,山西的許多食品企業都得到了轉型升級,獲得了新的發展。
在關注山西省食品產業發展的同時,胡紅娟深刻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她認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將食品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而要讓食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必須大力開展科普宣傳。為此,她苦思冥想,發動學會的同仁,以“傳遞健康安全理念,服務百姓美好生活”為宗旨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紤]到群眾現在都習慣于通過手機獲得各種資訊,她專門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在第六屆理事長程景民的支持下,開設了食言食語、食話食說、舌尖安全等欄目,每日推送科普知識、食安要聞、食安監管信息等,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報道食品產業發展動態?!笆称钒踩麄饕獜暮⒆幼銎?”,為了普及食品安全科學知識,增強青少年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責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多方努力,克服種種困難,組織專家團隊完成了中小學生食品安全科普讀本《食品安全365——圖說食安》,幫助孩子們從小就樹立起食品安全的觀念。

山西雜糧功能食品產業發展研討會合影

食文化與現代食品加工技術融合發展論壇現場

發酵食品科技創新與健康暨第二屆青年科技論壇合影

功能食品研討會現場

科普日活動現場

代縣黃酒企業調研
作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胡紅娟始終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做好每項工作,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凝心聚力、務實篤行,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在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多年的工作中,她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所的工作上、放在山西省食品產業發展上,風塵仆仆地奔赴山西省各地區的食品企業、忙忙碌碌地組織各種論壇和學術會議,舍小家為大家,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憑借無私的付出,她得到了上級單位的廣泛認可,先后被省工信廳、省科技廳、山西省科協、科技期刊學會、省食品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編輯”“優秀中層干部”等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榮譽,胡紅娟顯得既自豪又平靜,那一座座獎杯被她珍藏在辦公室的書柜中,莊重而低調,一如她的為人。
與鳳凰為伴必是俊鳥。在與胡紅娟的交流中,她談得最多的是山西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同仁與學會的發展歷程。她說,是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前輩們不求名不求利,只為山西省食品產業發展添磚加瓦的無私奉獻精神不斷激勵著自己,鞭策自己始終按照團結和組織廣大食品科技工作者,為促進山西省食品工業科技進步、加快食品工業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學會宗旨去開展各項工作。如今,在胡紅娟的努力下,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組織機構建設、服務職能完善等方面都上了新臺階。
談及未來,胡紅娟的語氣中滿含希望。她說,黨的二十大以來,我省的食品產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目前已建成225 個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生產示范園,11 家食品行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 家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有154 個,位居全國第三。食品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作為山西省食品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性群眾團體,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一定會在推動山西省食品產業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胡紅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山西省食品科學學會的傳承,更看到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擔當。個人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但團體的力量卻是無窮無盡的。相信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在胡紅娟以及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省食品產業的未來會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