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琨胤 馬顯茹
吉林外國語大學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也是瓷器之國。中國的瓷器種類很多,有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等,光彩奪目,數不勝數。從原始社會到明清,中國陶瓷技術一直在進步。宋代初期,瓷器制作規模和樣式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峰,形成了很多瓷器體系,比較有名的有青瓷體系、白瓷體系、黑瓷體系。宋代的瓷器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瓷器,其在釉料、胎質和制作技術等方面已經達到相對成熟的程度。宋代有五大名窯,即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除此之外,耀州窯、磁州窯(河北彭城)、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出產的瓷器也名揚天下。宋代景德年間,昌南出產精致的景德名瓷,昌南鎮也由此改稱景德鎮。元代,瓷器制作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繁榮,并且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元代出現了青花、釉里紅,改變了過去瓷器色彩單一的局面。元代,對外交流頻繁,從中東地區引進了阿拉伯人燒制陶器、瓷器的一些新方法,并最終在景德鎮進行了創新與融合,出現了影響深遠的青花瓷。明代,青花瓷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紋飾的發展,一改元代層次較多且花紋繁雜的風格。永宣時期的青花胎釉精細,青色濃艷,造型獨具特色,其所用的材料都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明代是中國瓷器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中國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在宋代和元代瓷器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創新。清代,中國的瓷器制造技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當時西學東漸,歐洲的一些藝術風格傳入了中國,開始和瓷器制作融合。清代的瓷器大量銷往歐洲地區,這個時期中國瓷器在歐洲掀起了“中國熱”。中國是瓷器大國,中國瓷器文化一直被視為體現中華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風貌的重要方面,追求一種超越物用、形神兼具的品格。正是在這種追求形神兼具的道路上,中國瓷器文化逐漸走向了“藝術化”,并且融入了哲學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分支流派,這得益于瓷器藝術家極富才情的創造、對于藝術的極致追求、出色的制瓷技藝,他們賦予了瓷器新的藝術生命和審美取向,使得瓷器更具中國特色,保持了對“道”的堅守,傳承了中國瓷器的藝術精神,同時也沒有突破“器”的制約,做到了技與道融合、實用與審美兼具,使得中國瓷器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葡萄牙素有“瓷磚之國”的美稱,也被稱為“瓷磚上的國家”。當你暢游葡萄牙的各個城市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瓷磚藝術,大街小巷都充滿了瓷磚文化,可以說瓷磚是葡萄牙建筑風格的顯著特點,更是一種永恒的象征,它以獨特的魅力和形態展示著獨屬于葡萄牙人民的與眾不同的創造力。葡萄牙語中的瓷磚一詞源于阿拉伯語單詞“Al-zuleique”,本意為“光滑的小石頭”,這是由于8 世紀阿拉伯人占領了伊比利亞半島,一些工匠在半島定居下來,開始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制作瓷磚。瓷磚畫的主題大多是對歷史事件的敘述、神話場景、宗教圖騰和其他裝飾元素。在葡萄牙,瓷磚畫已經成為表達民族藝術的重要載體,可用于墻壁、宮殿、花園、教堂、修道院等。20 世紀以后,新藝術風格逐漸興起,葡萄牙人民越來越重視對于葡式瓷磚畫這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葡萄牙政府組織開展了大量的瓷磚畫修復工作。現在我們走在葡萄牙的大街上,瓷磚畫或是具有瓷元素的藝術作品非常常見,可以說葡式瓷磚畫作為葡萄牙的名片,以特有的視覺之美行走在世界文化的長廊中。

葡式瓷磚畫
十四、十五世紀,由于航海大發現的推動,東西方文化之間發生了猛烈的碰撞,東方的器物以及文化慢慢流入歐洲,這其中就有中國的瓷器。它們以巧奪天工的設計、淡雅脫俗的色彩很快贏得了葡萄牙王室的喜愛。那時的歐洲普遍使用石制或者是陶制的用具,這些器具材質十分粗糙,既不美觀也不實用,而中國的瓷器通體白皙且耐高溫,既美觀又實用,所以當時的歐洲人認為瓷是一種很珍貴的品種,以至于16—18世紀歐洲各國掀起了仿制瓷器的新浪潮。而葡萄牙是最早和中國有瓷器往來的國家之一,借著這股新浪潮,葡式瓷器、葡式瓷磚畫逐漸進入了葡萄牙人的生活中,現已經成為葡萄牙乃至西方文化的藝術瑰寶。它們雖然起源于中國,但隨著葡萄牙宗教文化的發展,葡式瓷器展現出了獨有的藝術特色。現在回顧中葡兩國的瓷器史無不體現了兩國對于藝術與文化的追求,而瓷器文化更是中葡兩國之間的“橋梁”。無論是景德鎮的瓷器抑或是里斯本、阿威羅的瓷磚畫,都見證了中葡兩國的文化交流與發展,彰顯了兩國深厚的文化底蘊。現如今,中國和葡萄牙都在大力推動瓷器文化的建設,越來越多的瓷器產品走出國門,輸出到世界各個國家、各個領域。瓷器憑借著可塑性強、藝術價值高、原料豐富、耐腐蝕耐磨、環保無污染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重視,涌現出了很多瓷器工藝品。同時,也產生了與瓷器相關的飲食文化,如茶文化、咖啡文化等,人們使用瓷器來盛裝咖啡和茶,這樣顯得更加高雅、浪漫、有情調。可以說,瓷器促進了中葡兩國的友好交流,瓷器引入葡萄牙后,不僅改變了葡萄牙人的一些生活習慣,而且給中國和葡萄牙帶來了許多發展的契機。
中國的瓷器文化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中擺放有青花瓷,更有一批批的年輕人通過學習做陶瓷來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現在手工陶瓷禮物已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標配。隨著瓷器行業的發展,瓷器不只是其他材料的替代品,更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現如今城市發展飛速,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房地產業也獲得全新升級,所以現在城市里的店面、寫字樓、各種廠房的室內裝修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對瓷器的需求量也隨之上升,瓷器以其獨特的色彩、無與倫比的裝飾感,成為現如今裝修的熱門關鍵詞,越來越多的人接納并且喜歡上了瓷裝修,熱門的陶瓷材質的裝飾品,如花插、陶瓷桌子、瓷果盤、瓷煙灰缸、瓷茶杯等,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室內裝修的層次感和藝術感,也滿足了人們對于時尚、文化、個性的追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及優秀產品研發設計團隊;同時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瓷器企業和知名品牌進入國外市場。
葡式瓷磚是上釉的藍色陶瓷磚,在葡萄牙隨處可見,如火車站、餐館、酒吧、壁畫以及噴泉、教堂和祭壇正面的墻壁上都可見葡式瓷磚。葡萄牙人熱愛這些美麗的瓷磚,可以說男女老少都是葡萄牙瓷磚的狂熱愛好者,他們對瓷磚藝術和文化有著極高的民族自豪感。葡萄牙的火車站也是呈現瓷磚藝術的重要場所,如比較著名的阿威羅火車站、卡爾達斯-達雷尼亞火車站、波爾圖的圣本托火車站,其中圣本托火車站藍白相間的瓷磚相映成趣,占地約551 平方米。阿威羅火車站的瓷磚上,更多描繪的是傳統歷史人物以及該地區人民的日常生活、風景古跡等,其中描繪的漁民和魚販栩栩如生。所有的藝術都經過深思熟慮,瓷磚也不例外,這些藍白相間的藝術品承載了葡萄牙獨特的歷史文化。現如今瓷器元素逐漸融入葡萄牙人的日常生活,大面積運用在房子裝修中,如廚房和浴室的裝飾點綴以及宮殿、教堂的外墻上等。
葡萄牙最著名的瓷磚文化和中國的青花瓷有著緊密的聯系,歷史上中國瓷器在大航海時期傳播到葡萄牙,并得到當地王室的喜愛,他們覺得這些瓷器精致并且有趣。所以,中葡兩國瓷文化有著相同的起源。在顏色上都以藍白兩色為主,這種配色方式也是最能代表東方文化底蘊和氣質的裝飾元素,其他的顏色很少出現。中國的青花瓷是水墨畫風格,葡萄牙的瓷磚畫大都是油畫風格。而洛可可風格的產生,正是受到了中國外銷瓷風格的影響。對于當時的歐洲人而言,藍色更像是一種承載著東方文明的浪漫之色、夢幻之色,許多葡萄牙瓷磚畫都采用了類似明末清初中國青花“墨分無色”的“分水技法”,即先以線條勾勒輪廓外形,然后在其內部填色,通過靈活的筆觸形成濃淡變化,如同中國傳統水墨畫,可見當時葡萄牙人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現如今,無論是中國的青花瓷還是葡萄牙的瓷磚畫更多的是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真正使用瓷器來盛放物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葡萄牙和中國的瓷文化有以下幾個共性特點。
葡萄牙和中國都有著悠久的瓷器制作歷史。在中國,瓷器制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 世紀的商代晚期;而葡萄牙的瓷器制作始于16 世紀,當時葡萄牙人開始從中國進口瓷器,并且嘗試在歐洲制作類似的產品。
葡萄牙和中國都以精湛的瓷器制作技藝聞名于世。中國的瓷器制作在唐宋時期達到了頂峰,而葡萄牙的瓷器則因其高質量的繪畫受到歐洲貴族的青睞。
葡萄牙和中國在歷史上有著密切的文化交流。16世紀,葡萄牙人通過其在中國的貿易渠道將中國的瓷器帶回歐洲,從而推動了歐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欣賞。此外,葡萄牙的瓷器制作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如許多葡式瓷器上繪制著中國風景和人物。

波爾圖藍色戀歌
葡萄牙和中國的瓷器都以豐富多彩的色彩而著稱。中國的青花瓷和五彩瓷以其藍色和五彩繽紛的圖案而廣受歡迎,而葡萄牙的瓷器則經常采用明亮的色彩,并用華麗的花卉圖案來裝飾。
總的來說,葡萄牙和中國的瓷文化有很多共性特點,這也反映了兩個國家在歷史、文化和藝術方面的相似性。
中國的瓷器文化與葡萄牙以瓷磚畫為代表的瓷器文化都具有獨特的魅力,它們有著相同的起源,但又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對于世界文化而言,它們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青花瓷的傳入不僅僅是一個器皿的傳入,它更像是一種媒介,促進了中國和葡萄牙的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融匯點。中國瓷器文化的對外輸出,也預示著、引領著全球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