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占河北省經濟的半壁江山,在促進經濟增長與居民就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北省民營企業的發展還關乎整個河北省的科技創新水平、人才吸引能力、政府財稅保障等多個方面,這些都對河北省長遠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河北省民營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諸多困難,這極大地限制了民營企業在經營規模與科技水平等諸多關鍵領域的投資能力與發展潛力。
近幾年,河北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解除民營企業發展的桎梏,讓它們放下包袱,輕裝前進,放開手腳大力發展。近日,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印發《河北省2023年民營經濟發展工作要點》,7月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為民營經濟發展再助力。
信心足 發展穩
今年年初從河北省統計局獲悉,2022年,全省民營經濟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實現增加值26693.9億元,同比增長3.6%;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3.0%,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8.9%,拉動全省GDP增長2.2個百分點。其中,民營經濟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0.7億元,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214.3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948.9億元,增長2.4%。
信心滿滿,河北民營經濟正穩步向前。
石家莊科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加強科技創新,其全國產化饋線自動化終端和全國產化站所終端,已經實現了硬件元器件及軟件操作系統全國產化,完全自主可控,成功解決了我國配電自動化系統在供應鏈安全與信息安全方面的“卡脖子”問題,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暢銷國內外。該公司董事長張成鎖表示,科林電氣將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繼續搶抓“雙碳”發展機遇,提升內生動力,持續創新發展,做強配用電產業,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配用電系統品牌;做大新能源產業,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業新標桿,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河北智昆精密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精密減速機,打破了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被日本企業壟斷的行業壁壘,今年以來,產品供不應求,訂單達3.4萬臺,已超去年全年的2萬臺。2022年,該公司研發生產設備投入1.1億元,成功開發了近10款新型號新產品。目前他們在研項目已有8個,今年預計投入1億多元用于研發。
“這批產品下線,將發往歐洲,制成軸承后用在機器人、數控機床等高端產品上。”在河北誠為軸承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車間,搭載I5智能控制系統的智能機床高效運行,總經理李金貴正在調度生產。李金貴說,他們在全國軸承行業率先建起了“I5智能工廠”,產量和主打產品精度提高一倍。得益于智能化改造、優化生產工藝以及產學研合作,企業和美國鐵姆肯、瑞典SKF、日本NSK等世界知名軸承制造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年供貨量達600多萬件,出口產品占比70%。下一步,該公司將加快建設ERP、MES等系統,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
近日,從河北同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傳來一則好消息:歷經2年多的研發,8英寸導電型碳化硅晶體樣品已經出爐,工作人員正在攻關加工成碳化硅單晶襯底。預計這款新產品年底可實現小批量生產,將被客戶制為功率芯片。在半導體賽道上,同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正快速奔跑。
河北民營企業爭相奮起,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推動河北經濟不斷邁出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支撐有力度 發展有勁頭
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全方位支持。
近年來,河北省不斷加強法治化建設,促進當地民營經濟發展,讓民營經濟在融資、投資、社會保障等方面都可以得到迅速發展。同時地方政府也出臺相應的政策,如開辦高新開發區、對民營企業中的創新型企業提供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極大地促進了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鼓舞了民營企業投身于創新創造的熱情和信心。
唐山市聚焦優化環境,著力增強民營企業活力。該市推動“放管服”改革,研究起草了《關于推行“承諾制”深化“拿地即開工”審批流程圖》,進一步創新“拿地即開工”改革,推進投資項目早日開工落地、投產達效。推動簡政放權向縱深發展,下放24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三級覆蓋”,市、縣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全部達到100%,全流程網上辦理率達到97.96%。
邢臺積極為民營企業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中長期貸款支持項目,用好特色產業引導基金,引導民間投資積極參與盤活老舊廠房、文化體育場館和閑置土地等國有存量資產,吸引更多民間投資參與重大能源、重大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建設。加快篩選一批優質民間投資產業項目,納入市重大項目專班重點推進,用好投資項目監管平臺,持續組織項目觀摩拉練,加快推動總投資41億元的晶澳智慧光伏太陽能產業園、總投資54億元的邢東新區鋰電池等民間投資重大項目落地開工、投產達效。
為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研發活力,廊坊不遺余力搭臺子、想法子、給路子,加快落實研發抵扣等減稅降費政策,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廊坊金潤科技集團及旗下子公司主要生產軌道機車的制動單元和閥類產品,應用于北京、天津、成都等各大城市的軌道交通;研發生產自動化設備產線及功能裝備,應用于提高生產效率的工農業生產及制造企業;為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研發了汽車制動系統用無刷電機及控制系統產品,成為國內重要的線控系統無刷馬達量產的企業。
“去年我們享受稅費加計扣除合計1200余萬元,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持,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也助力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今年我們又投資1000萬元進行相關產線建設,將盡快根據訂單需求建成達產。”廊坊金潤科技集團總經理石亞強說。
河北還通過法治化建設,保護民營經濟的發展,完善對以知識產權為代表的各種無形資產的保護措施,加大保護力度,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執法條例,為民營企業發展掃除后顧之憂。
此外,在人才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等方面,對民營企業進行引導與支持,從而使民營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更加迅速地融入當今社會,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關鍵動力,進一步鞏固了民營經濟的地位。
八方“支援” 破解制約
盡管河北民營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亟需持續發力以破解。
融資難問題依然存在。相關人士指出,民營企業的規模較小,信譽不夠高,財產管理不夠規范,專業業務人員不足,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粗放式管理的特點;銀行受到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以及經營體制的制約,民營企業要想獲得商業貸款,必須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這極大地提高了民營企業資金成本,客觀上導致市場競爭的不公平,打擊民營企業的自信心。
民營企業進行投資的范圍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兩年國家連續頒布了許多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條文,市場準入持續放寬,扶持力度持續加大,在消除制約民間投資制度性障礙上進行了大力整改。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民營企業還是受到了許多阻礙,如能源醫療、文化教育、鐵路基礎建設、城市公共服務等項目,依然存在嚴格的市場壁壘,使民營企業無法參與競爭,無法享受這一部分所帶來的經濟紅利。
為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的創造活力和巨大潛力,今年4月份,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印發《河北省2023年民營經濟發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放下包袱,大膽發展,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根據《工作要點》,今年,河北將在推動科技創新、強化金融服務、推動縣域特色產業振興、穩就業促發展、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優化政務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密切政商關系等八方面發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越來越多民營企業而言,創新已不再是“可選題”,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為此,《工作要點》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分類匯總建設統一的省科技成果庫,加強與京津科技成果信息的互聯共通、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建設全省專利庫,推動科技成果、專利等向企業轉移、轉化。實施優質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強化綜合科技服務,開展科技政策信息網絡共享、科技政策宣傳輔導活動。利用“揭榜掛帥”等形式,支持企業引進省內外企業、高校院所力量共同開展技術創新,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在強化金融服務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積極探索政銀企合作機制,持續擴大減費讓利政策影響面。推動減稅政策落地落實,確保政策紅利助企紓困、惠企利民,讓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持續優化多元保障、融資暢通的金融環境,聚焦企業上市前期培育,繼續實施“蝶變計劃”,為擬上市企業提供個性診斷、業務指導、投融資對接等服務,分級分層開展精準服務,有效銜接券商輔導備案,助推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上市。
推動縣域特色產業振興。培育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集中政策資源,支持“領跑者”企業做大做強。實施省市縣分層培育,構建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分級指導、分類施策。開展對接服務活動,組織質量專家和技術機構深入企業服務,幫助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和品牌建設能力。做好科技特派團(員)與集群企業的對接服務。
《工作要點》還對穩就業促發展、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優化政務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密切政商關系進行了部署。
相關人士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主力軍。從國家層面到各省、市、縣都出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這將推動民營經濟迎來高質量發展黃金期。河北應趁著這股潮流,上下齊心,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推上一個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