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老人因病去世,遺留的房產引發紛爭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周懷仁老漢,生前育有一子一女,即周耀強、周桂芝。平時,周懷仁和妻子吳永梅雖然在經濟上實行AA制,但兩人感情很好,一家人相處融洽。
2012年,已經退休的周懷仁在柳北區購買了一套63平方米的房子。辦理房產證時,為方便外孫就近入學,他把女兒周桂芝添加成了共有人。
2020年6月18日,感覺時日不多的周懷仁,邀鄰居鄭雄偉和王興明作證,立了一份文字遺囑,聲明死后自己的房子歸孫子周小寶所有。但為了不引起家庭糾紛,他立遺囑的事情只告訴了兒子周耀強和孫子周小寶,并囑咐他們不要告訴吳永梅和周桂芝。
2021年6月25日,周懷仁去世。處理完他的后事滿100天后,吳永梅召集兒女前來協商房屋處置事宜。周耀強拿出父親生前立的遺囑,提出按遺囑來辦。
吳永梅和周桂芝看到遺囑面面相覷,繼而有些生氣——?這么大的事兒,周懷仁和周耀強都瞞著她們!
2022年6月,吳永梅和周桂芝將周耀強以及第三人周小寶一并訴至柳北區人民法院,請求確認她們二人和周耀強對涉案房屋的繼承份額。她們提出,周懷仁與周桂芝系房屋的共有人,也就是說,63?平方米的房屋,周桂芝和周懷仁各占一半,即每人31.5平方米。而周懷仁與吳永梅是夫妻,周懷仁去世后,吳永梅要先分得周懷仁房產的一半份額,也就是15.75平方米。余下的15.75平方米,才屬于周懷仁的遺產,由吳永梅、周耀強和周桂芝3名法定繼承人平分。
周耀強不認同母親的觀點,提出父母在經濟上一直實行AA制,涉案房屋是由父親周懷仁獨自出資購買的。房產證上之所以有共有人周桂芝,是要方便周桂芝的子女就近入學。父親周懷仁立有遺囑,將其所占房屋的份額贈與第三人,即他兒子周小寶。因此,母親吳永梅和妹妹周桂芝無權分割房屋。
周耀強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打印的遺囑,證明周懷仁已將房產贈與周小寶。
法官仔細看了遺囑發現,雖然上面有簽名、捺印,但由于字跡不清,無法確認。
在舉證質證環節,鄭雄偉、王興明作為證人,出庭接受了質詢。王興明向法官講述遺囑見證過程,稱他根據周懷仁的口頭陳述,將遺囑打印成書面形式,主要內容為:本人百年歸壽后,登記在本人名下與周桂芝共有的房屋,本人的份額由周小寶繼承……以上遺產處置是我本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鄭雄偉對法官說,他見證了周耀強立遺囑的全過程,也了解其遺囑的內容,覺得完全符合法律規定,就和王興明作為見證人簽字摁了手印,但未就遺囑見證過程制作筆錄。
王興明也表示,遺囑上確實是周懷仁簽的名。
周小寶補充,他爺爺周懷仁立遺囑時,他已知道遺囑內容。
受遺贈要在規定時限內做出接受或放棄的表示,否則視為放棄
柳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遺囑必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根據周耀強提供給法庭的遺囑來看,遺囑人的名字和時間書寫均不能清晰辨認,而且周耀強也未能提交立遺囑過程的筆錄、影像資料等證據加以佐證該遺囑系周懷仁的真實意思表示,故此,法院確認該遺囑無效。
但實際上這份遺囑應為遺贈?!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24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本案中,周小寶自稱在周懷仁立遺囑時已經知道了受遺贈,他就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60日內,告知有繼承權的奶奶和姑姑遺贈內容,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墒?,他并未在法律規定的時限內這樣做。因此,應視為放棄。
另外,因為涉案房屋系周懷仁與周桂芝共同共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53條:“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故此,周耀強辯稱房屋是周懷仁全額出資購買,因無證據證實,法院不予采信,并確定周桂芝與周懷仁對房屋各占50%的份額。
還有,涉案房屋系周懷仁與吳永梅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取得,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而在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將周懷仁占有的房屋份額分出一半給吳永梅,余下的才是周懷仁的遺產,由吳永梅、周桂芝與周耀強平分。
綜上,柳北區人民法院依法于2023年5月中旬做出一審判決,支持了吳永梅和周桂芝的訴訟請求。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點評:
遺囑和遺贈是兩種不同的遺產繼承方式
(廣西桂海天律師事務所律師??文麗瓊)
都說隔代親,有的老人疼愛孫子輩,會在暮年時立下遺囑,將名下的財產留給孫子女繼承。而拿到遺囑的孫子女,很多會想當然地認為祖輩的房產就歸自己了。殊不知,祖輩立遺囑把房產給孫輩,雖然形式上是遺囑,但本質上應是遺贈。我國法律規定,法定繼承人只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不是法定繼承人。
遺囑是指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規定處分自己的財產及安排與財產相關的事務,并于死后發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
遺贈是指被繼承人通過遺囑方式將其遺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個人或者組織,并于遺囑人死亡時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
遺囑和遺贈雖然都是通過遺囑來處分財產,但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繼承方式。遺囑繼承中的受益人是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人,而遺贈中的受益人,則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國家、集體或組織。根據法律規定,受遺贈人應在知道受遺贈后60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的表示,即告知有繼承權的其他人遺囑內容,明確作出接受或者放棄的表示,過期未表示的,視為放棄。
本案中,周小寶未在規定時限內作出表示,所以法院最終判決,他爺爺的房屋按法定繼承進行處理。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