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福斯特
圖/《 巴倫周刊》
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個詞的首字母縮寫,ESG指標通過評估公司在氣候變化、多樣性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風險,來衡量公司發展的可持續性。然而對一些政客來說,ESG是對美國資本主義的威脅,需要加以控制。
美國保守派政客正在抵制ESG,稱其為“覺醒的資本主義”,并指責ESG的支持者是在以投資策略為幌子推進左翼政治議程。近日,美國共和黨的一項提案在國會獲得通過,阻止了一項允許退休基金在挑選股票時考慮ESG因素的規定。美國總統拜登稱將否決該法案。前副總統彭斯在推特上嘲笑白宮“把ESG和‘覺醒的政策看得比勤勞的美國人的退休賬戶還重要”。
然而,ESG遭到的抵制并沒有阻止許多公司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這些公司里,有幾十家規模最大的公司表現相當不錯,它們在實現ESG目標方面取得了進展,其中一些公司的股票還跑贏了大盤。
今年是《巴倫周刊》第六次發布年度美國最具可持續發展力公司榜單。《巴倫周刊》與ESG投資領域領先公司卡爾弗特研究與管理(Calvert Research and Management)合作,根據各種ESG指標對美國公司進行了排名。卡爾弗特從市值最大的1000家美國上市公司開始,根據它們在股東、員工、客戶、社區和地球環境這五個關鍵領域的表現給公司打分。具體來說,卡爾弗特研究了來自ISS、MSCI和Sustainalytics等七家評級公司230多個ESG指標,并參考了其他數據和卡爾弗特的內部研究。排名前100的公司在這230項ESG指標上得分最高。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進展的同時,許多公司還為股東帶來了好于大盤的回報。2022年,排名前100公司股票的平均回報率為-9.5%,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當年回報率為-18.1%。此外,63%的公司跑贏大盤,比例高于2021年的47%。股票表現最好的公司是First Solar(FSLR)、默克(MRK)、Halozyme Therapeutics(HALO)和Neurocrine Biosciences(NBIX)。其他表現突出的公司包括金寶湯(CPB)、好時(HSY)、信安金融集團(PFG)和卡特彼勒(CAT)。
今年入選的100家公司有約三分之一是首次上榜,許多公司正在推進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浪費和污染的計劃。
今年評選的一大主題是在循環經濟方面取得的進展,即讓更多產品和材料能夠循環利用,從而減少浪費和排放。相關措施包括大幅減少包裝中對原生塑料的使用,以及翻新重型設備以供重復使用等等。
首次上榜、排在第74位的卡特彼勒入選的原因之一就是翻新舊設備,該公司稱,去年重復使用了1.4億磅金屬,與生產新設備相比,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65%至87%。卡特彼勒再制造業務負責人布萊恩·愛德華茲(Brian Edwards)說:“再制造是企業業務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這二者密不可分。”
回收并不能大幅減少污染和浪費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這是對產品進行再利用的推動因素之一。每年全球回收處理的塑料垃圾僅占塑料垃圾總量的5%到10%。由于可回收材料供應緊張,使用原生塑料的企業越來越多,目前一些主要消費品使用原生塑料的成本要低得多。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旗下的卡爾弗特研究與管理董事長約翰·斯特雷爾(John Streur)說:“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隨著經濟的發展,垃圾越來越多,尤其是塑料垃圾。我們沒有回收和廢棄物處理的基礎設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正嘗試自己在這方面做些什么。”
然而,ESG從一項旨在量化企業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風險(或許還能幫助社會和地球)的善意舉動,變成了監管審查和嘲笑的目標。抵制ESG的人稱,ESG充斥著欺騙性的基金營銷手法,以及遙不可及、難以實現的承諾。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等政界人士直言不諱地說,ESG不應該被納入州級投資活動。
與此同時,許多以ESG為導向的基金錯過了市場趨勢,尤其是去年能源股的繁榮。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顯示,ESG大盤股基金的表現參差不齊,在2012年至2021年期間平均落后于標普500指數。
不過,許多公司決定繼續朝著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前進。霍尼韋爾(HON)去年對600多家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可持續發展目標被公司視為首要任務,超過了“數字化轉型”,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原因之一可能是為了做到“損害控制”(damage control)——許多公司都面臨ESG相關風險,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工作場所缺乏多樣性。在ESG領域,維權股東和代理投票數量有所增加,敦促公司加快速度取得進展。斯特魯爾說:“降低公司ESG風險敞口的努力仍在繼續。”
卡特彼勒位于在密西西比州科林斯的再制造工廠,圖為經過翻新的發動機。圖/《 巴倫周刊》
金佰利的產品好奇紙尿褲(Huggies)已經可以進行分解,由此帶來的營養豐富的土壤和生物能反過來被用于回收過程。圖/《 巴倫周刊》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關注ESG,評級標準也越來越高。卡爾弗特研究與管理的投資組合經理克里斯·馬登(Chris Madden)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認真對待可持續發展問題,一家公司要想脫穎而出正變得越來越難。
今年的榜單包括三家總分最高的公司,分別是高樂氏(CLX)、英特爾(INTC)和金佰利(KMB)。高樂氏以76.09的最高加權得分略微領先于英特爾的75.68。
今年上榜的公司里,約三分之一是第一次上榜,其中包括排名第43位的造紙和包裝公司WestRock(WRK),該公司承諾到2025年實現100%的產品可回收、可分解或可重復使用。
排在第57位的Sprouts Farmers Market(SFM)允許購物者使用自己的購物袋或容器購買堅果和谷物等散裝產品,從而減少包裝浪費。根據該公司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Sprouts Farmers Market也是少數幾個自己回收塑料的大型雜貨連鎖店之一,加工了500多噸塑料薄膜。
今年首次上榜的還有排在第98位的企業軟件制造商HubSpot(HUBS),該公司在隱私、數據安全、員工多樣性和安全等關鍵領域的表現非常好。
卡爾弗特研究與管理指出,高樂氏之所以能排在第一位,是因為該公司在多樣性、產品安全性方面擁有的優勢,以及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噴霧瓶等產品在減少塑料垃圾方面取得的進展。琳達·倫德爾(Linda Rendle)是高樂氏的第一位女性領導,她聘請了高樂氏的第一位首席多元化官(chief diversity officer)莎妮克·博尼利-摩爾(Shanique Bonelli-Moore)。高樂氏董事會成員中四分之一是有色人種,一半是女性。
高樂氏去年推出的可重復使用的噴霧瓶,是該公司減少浪費和推動消費者重復使用產品的措施之一。清潔噴霧瓶可以反復填充多達30次。高樂氏表示,與標準瓶相比,可重復使用的噴霧瓶減少了80%的塑料使用,這是該公司采取“積極行動”減少浪費的舉措的一部分。
高樂氏還在努力減少原生塑料的使用,并在2019年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簽署的協議上取得了進展。高樂氏承諾到2030年將原生塑料的使用量減少50%,并承諾到2025年其包裝100%可回收、可重復使用或可分解。
倫德爾說,截至2022年,高樂氏“已經完成了100%目標的84%”。該公司還在美國和加拿大使用100%“再生電”,并制定了“零垃圾填埋”的政策。倫德爾說:“我們盡量避免把任何東西扔進垃圾填埋場。”
金佰利從去年的第23位大幅躍升至第三位。這家紙巾制造商承諾,在2030年之前,將基于化石燃料的新型塑料的使用量從2019年的水平減少50%。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該公司只完成了目標的1%。但金佰利在另一個目標上取得了更大的進展:到2025年,其包裝100%可重復使用、可回收或可分解。金佰利稱這一目標已經完成了84%。
金佰利負責安全、可持續發展和職業健康的副總裁麗莎·莫登(Lisa Morden)說:“循環經濟的概念已經開始生根發芽。她表示,金佰利正在設計塑料使用量更少的包裝,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取代一些化石燃料塑料。該公司還回收醫療設備,如服裝、口罩和手套,將它們變成塑料顆粒,用于花盆、草坪家具和自行車架等物品。
玩具制造商孩之寶(HAS)時隔兩年再次上榜,排在第十位。卡爾弗特研究與管理稱,該公司主要的ESG實踐包括努力確保玩具供應商的工人得到公平對待。孩之寶在全球12個國家開展了一個玩具回收項目,對塑料和其他材料進行再利用。
孩之寶正在嘗試從在一次性包裝中不使用任何塑料,但該公司執行副總裁凱瑟琳·貝利沃(Kathrin Belliveau)指出,考慮到該公司銷售的產品范圍,“絕對沒有一個適用于所有人的解決方案”。例如,《星球大戰》(Star Wars)的收藏品仍然會有完整的包裝,因為粉絲喜歡把收藏品一直裝在塑料包裝里。不過,包裝將由植物性或者可回收材料制成。
全球每年使用的200億個牙膏管中有近一半是由高露潔生產的,該公司計劃到2025年實現所有牙膏管的可回收利用。圖/《 巴倫周刊》
排名第14位的高露潔(CL)在2021年底把原生塑料的使用量減少了9%,并計劃到2025年減少33%。高露潔還在努力讓股東相信,其可持續發展計劃不僅僅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做法。高露潔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安·特雷西(Ann Tracy)說:“當我們與投資者交談時,我們告訴他們可持續發展對于公司的聲譽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如今所有的包裝都是塑料的。”
牙膏包裝是一個即將發生變化的領域。特雷西說,全世界每年使用大約200億管牙膏,其中近一半是高露潔生產的,由于大多數牙膏管是由混合材料制成的,所以它們不能回收。高露潔正在嘗試改變這一現狀。2019年,該公司開始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生產牙膏管,與用于牛奶和洗滌劑瓶的2號塑料相同。特雷西說,高露潔計劃在2025年之前改用可回收的HDPE牙膏管。她說:“我們能實現這個目標,甚至還會提前一點。”
卡特彼勒正在嘗試通過對發動機、電子設備、液壓設備等產品進行再制造為產品創造更多的循環經濟。卡特彼勒的再制造業務名為Cat Reman,該業務將原本要報廢的部件改造成嶄新的狀態,這樣做的好處包括減少生產新零件所需的原材料、水和能源。
雖然Cat Reman業務從1973年開始就存在了,但直到2021年才單獨成為一個部門。如今,Cat Reman在全球七個生產基地運營,能夠處理能源和交通、資源行業和建筑領域使用的8000多個零件。卡特彼勒稱,與制造新產品相比,Cat Reman產品消耗的能源、水和材料減少了87%。該公司平均每年再制造12000臺發動機。
該業務負責人愛德華茲說:“卡特彼勒制造的產品是用來再制造的。”雖然卡特彼勒沒有披露Cat Reman業務的收入,但可能是一個能夠提高利潤的收入來源,同時為我們的地球做點好事。
(《巴倫周刊》英文版2023年3月3日)
注:*基于非四舍五入加權平均得分的排名;**2022年股票跑贏標普500指數的公司;NR指2022年未上榜;N/A指不適用。資料來源:卡爾弗特研究與管理(Calvert Research and Management)。制表:于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