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風,江蘇省蘇州市作家協會會員,蘇州高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蘇州高新區少年文學院院長,蘇州高新區學科帶頭人。
作者行文,總是有所為的。
觀古今名篇佳作,哪有無為而作的?
當然,有為而作的,未必就是美文;還要看,有何為。是抒發真性情,還是批判虛假做作?是歌詠真善美,還是諷刺假丑惡?
《燃燒的青春》一文的小作者要表達的是“青春”的內涵。小作者認為:青春,要有“使命感”,要有“堅持”的精神,要學軍人“服從命令”,要去“奮斗”;青春,就應行動起來,豐富起來,“燃燒”起來,“永不言棄”“勇往直前”。為表達出這樣積極向上的內心世界,小作者通過“原地站定”“練習臥倒”“爬山登頂”“蹚河”“模擬掃雷”等軍訓項目來抒寫性靈。具體敘述時,前二者詳寫,后三者略寫,以總分總的結構形式,把青春美好的樣子形象地描繪了出來。
《“古怪”的她》也以總分總的形式架構全篇,抓住“古怪”進行構思,分別從“她很摳門”“她又很慷慨”“她有一個寶貝盒子”“她很臭美”“她還很文藝”等方面,描述她行為的“古怪”。這里的“古怪”,貶義褒用;她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深愛著家人。也正是從她這些“古怪”的言行中,讀者看到了一個“賢妻良母”,一個知性美麗的媽媽形象。相信這也是小作者想要通過這篇文章傳達出的心聲。
《古寺銀杏》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無錫惠山寺內一株銀杏幾百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感,在對比中描述了“煙火人間最美好的樣子”,表達了小作者厭惡戰爭、珍愛當下、熱愛生活、守護家園的思想情操。
三篇文章內容雖異,然而小作者們抒發的真情實感都生動地傳遞出了對美的內涵的理解和頌揚。
作文如此,可謂是有大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