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沈文才 ◎馬 艷 譯

擁有出色的溝通技巧,不一定就能影響周圍的人。有時,你只有先與自己好好溝通,才能有效地與他人溝通。
2011 年,我從一家大型銀行辭職,成為一家頂級國際投資銀行香港分部的董事總經理。我的職務級別上了一個臺階,更重要的是,我的工作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我堅信自己有能力應付,卻還是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我所在的部門有相當多的人背景優越,他們要么來自富裕家庭,要么畢業于全球知名大學,或者兼而有之。而我,畢業于新加坡的一所大學,是賣蝦面的小販的兒子。
我手下一位分析師先后畢業于耶魯大學和北京大學,能流利地使用3 種語言,做起事來既嫻熟又專業。
在之前的銀行職業生涯中,我沒遇到過幾個這樣的人。我在銀行的金融市場部工作時,許多同事是本地大學的畢業生。在負責企業客戶業務時,我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本地企業。投資銀行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要會見更大規模企業的總裁,所以我有時會感到不知所措。
我在投資銀行工作的第一年,在另一家銀行工作的朋友黃書祥開始為我介紹他在當地的人際關系資源。“你得聽聽沈文才的經歷!”他會這么向別人介紹我,然后大致說一遍我如何從底層開始,一步步成長為頂級投行的董事總經理。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聽了幾次黃書祥這樣的介紹,我開始想:“我的故事真的很有趣嗎?不丟臉嗎?”當我最終明白黃書祥說得沒錯時,我便接受了自己的成長背景——盡管現在我的身邊全是優秀人才。黃書祥無意中讓我改變了自我認知。
我以前的那點自卑感是錯誤的自我定位引起的。用體育界的話說,我總是希望成為所在領域的“最有價值球 員”(MVP)。然而,我的成長和教育背景決定了這個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我的競爭對手是那些擁有優越背景的同事,他們擁有更廣泛、更深入的潛在目標客戶。于是,我決定改變自己的目標,我要成為一名“進步最快的球員”(MIP)——一個越來越出色的銀行家。這是我能夠實現的目標。
轉變思維方式后,我意識到大多數優秀人才要么對我的職業晉升經歷感興趣,要么根本不在乎我的家庭背景,只要工作出色就好。我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調整了自我認知,我的態度和行為也發生了變化,我變得很愿意分享我的失敗,也愿意告訴別人我童年和青年時期一些起起伏伏的經歷。
這些經歷和故事,又給我的大學講師和專欄作家的新職業身份提供了素材,讓我得以與更多人分享心得。更真實地與自己溝通,讓我現在能夠更自如地與不同的人對話。
無論你出身如何,只要能在職業生涯中不斷進取就好。如果你像當初的我一樣感到自卑,可能只是代表你需要轉變思路。畢竟,最重要的故事是你對自己講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