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骉
回顧以往的語文學習,學用脫節的問題始終難以有效解決。應用文書——書信作為情感交流的載體,一字一句都是觀察所得、閱讀所感,是真實情境下的語言表達,是由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這一學習任務的體現。
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以節假日活動等真實情境為契機,以“書信歸來”“告訴你一件開心事”“溝通從‘信開始”等參賽參評活動為平臺,不斷激發學生寫信的興趣。
例如,組織開展“我們手拉手,一起做筆友”活動,鼓勵學生打開自己的心扉,大膽拿起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尋找志同道合的學友。組織學生給兄弟學校的學生寫信、給老師寫信、給校長寫信等,鼓勵學生把不便當面說的,以及孩子之間、師生之間有點小誤解的事情,通過書信的形式告訴對方,引導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尋求問題的解答。
學生第一次給親人寫信,不知道怎么寫。為此,教師固定每個月給全班寫一封公開信,每周給一個學生寫一封談心信,字數篇幅結合學段的寫作要求,猶如與學生一起寫每個單元的下水作文。老師給學生寫信,也鼓勵學生給老師回信。記錄學習生活,再現真實情境,有趣、有料、有情感,學生很容易接受和效仿。這樣,教師通過示范引領給出支架。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學生的書信要求盡可能放低,比如,低年級的小朋友可以寫一句話、一小段話,或者畫一個表情圖,配上簡短的文字;中高年級也不限制字數和篇幅,甚至可以是一幅漫畫配上少量文字。
傳統書信交流是一個從鼓勵、激發、引領到自然生發的過程,讓寫信和回信成為師生抒發情感、緩解情緒、練習寫作的常態。同時,讓學生在寫信中培養寫作興趣,提升寫作技能,在讀信中提升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能夠拉動寫作與閱讀的雙線提升,實現讀與寫的自然過渡與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