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明
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逐漸增加,一些偏遠地區的青壯勞動力都選擇外出務工,導致偏遠地區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在偏遠地區的消防安全管理中,由于老年人消防意識薄弱,尤其是對一些電器類產品的安全使用不是很熟悉,導致經常發生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偏遠地區的消防宣傳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消防工作的薄弱環節,如何提升偏遠地區消防宣傳效率就成為一項重要研究課題。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深入分析我國偏遠地區消防宣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提出相應策略和措施,希望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偏遠地區消防宣傳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偏遠地區;消防宣傳;安全保障
引言
受地域、經濟、交通、歷史、文化、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多數農村建筑規劃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級低、防火間距不足等情況普遍存在。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偏遠地區,仍在頻繁使用柴草、秸稈等易燃物作為日常生活用火的主要燃料,用火不慎極易躥火。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各式各樣的家用電器使得用電頻率急劇增加,輸電線路長期超負荷,特別是一些居民家中使用電氣設備不達標、不合理、電線陳舊老化、各種電線私拉亂接現象較為嚴重,無形中增加了發生電氣火災的可能性和危險性。在這種背景下,做好偏遠地區消防宣傳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一、偏遠地區消防安全現狀及問題
(一)火災誘發因素復雜
偏遠地區的住宅建筑規劃一般都很隨意,建筑材料和耐火等級也都比城市低。在住宅周圍,他們習慣性堆積許多干草、柴火、風干農產品等易燃物,這不但會帶來很大的火災潛在風險,而且還會使防火間距很難達到安全要求,一旦發生火災,將會很容易蔓延開來[1]。偏遠地區的電力供應狀況并不理想,電纜私拉私接非常普遍。目前,隨著人們經濟能力的提升,大功率電器也隨之開始在生活中普遍化,使得電路負載也隨之增大。另外,偏遠地區的電力線路長年老化、失修,這些均可能使電力系統火災隱患顯著增加。除此之外,在一些偏遠地區,還存在著一些古時流傳下來的風俗、民俗習慣,這些生活習慣也極有可能導致火災發生。比如,婚喪嫁娶時燃放煙花爆竹、燒紙錢、點長明燈等,生活中人們燒柴煮飯,豐收時節燒秸稈等,這些都是不同于城市地區的潛在火災緣由。
(二)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因地域遼闊,專職消防隊伍人數比較少,許多偏遠地方都沒有在鄉鎮一級設置消防站,而是由縣消防站進行統籌管理。隨著縣城城區本身的不斷擴張,消防力量短缺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與城市相比,偏遠地區的消防規劃工作相對滯后,基礎設施也相對薄弱,住宅建設更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規范的消防給水管網以及水源設施極度缺少,消防距離也難以保障,一旦發生火災,將會很容易蔓延至相鄰建筑物。因為所處位置偏僻以及距離遠,發生火災時,消防車很難及時到達現場,有時還會因為道路狹窄、崎嶇和堵塞,從而致使消防車壓根不能夠到達現場,使得損失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三)消防安全意識薄弱
因為偏遠區域人口較為分散,所以當前尚未有一套比較適合且效果好的定期消防宣傳體系。在許多農村地區,年輕人大都選擇外出務工,致使留守在村的大部分人員為老年人和小孩,他們的文化教程度較低,也很少接觸外界的人和事物,因此在進行消防宣傳時很容易被遺漏掉。農村居民普遍缺乏對消防知識的充分認知,在火災發生的初始階段,其自救能力相對較低。
二、消防宣傳在偏遠地區的重要意義
(一)普及消防知識,提高民眾的消防意識
目前,我國人民群眾的消防知識掌握程度還比較薄弱,因此需要加強對廣大民眾的消防普及力度,從而使他們意識到掌握消防知識的重要性。首先,消防單位需要進行更加廣泛的有效宣傳,特別是在如今這個信息傳播十分迅速的時代,要積極運用新媒體,實現消防知識的有效傳播,也便于群眾學習消防知識[2]。同時,還應將該知識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無形中豐富了人們的消防知識,從而在發生火災時,人們可以迅速做出反應,保護好自己,并減少損失。其次,相關單位工作者應該在居民集中的區域,給他們示范火災應急處置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并進行實戰救援演練,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他們體會到火災的危害性,并在火災來臨時,從心理和行動上做好充分準備,保持鎮定,采取適當的方式逃生。最后,消防等有關部門應該對全國范圍內的消防事故以及人員財產損失等有關新聞進行及時報道,并在主要街道上安置與消防事故有關的圖文,提高重視度。因此,只有堅持不斷進行消防宣傳,全面提升人們的消防意識,才能有效預防火災,杜絕火災事故的發生,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3]。
(二)防范消防事故,保障社會安全,減少財產損失
消防事故一般會對生命、財物造成嚴重威脅,尤其是在重要場合,例如影院、商場等。這些公共場所的突發火災以及由于個體行為引發的森林火災擴散都非常快,若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很可能對社會穩定構成極大威脅。為此,要加強對火災預防工作的宣傳,以此保證社會安定,避免不必要的財產和生命損失。只有從根源上解決能夠引發火災事故的各項因素,才能達到預防火災、維護社會穩定、降低生命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三)加強消防應急管理,提高自救能力,保護人身財產安全
人們在遇到火災時,首要任務就是進行救援或自救,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對生命以及財產的損害。由此,消防單位應加強對該方面的應急管理教育,從而使人民群眾在面對火災時,能夠擁有足夠的自我救助能力,為等待救援爭取更多時間。在進行宣傳時,消防宣傳人員對于不同火災事件,要區分對待進行宣講,盡可能去模擬實際場景,然后教授正確的應對方式。除此之外,在消防事故發生時,民眾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比如在心理上要保持鎮定,不要驚慌失措,通過充分了解和掌握相關消防技能,才能更好實現安全自救。此外,還需要讓公眾對火災有清楚的認識,明確只有當我們具備良好的消防意識以及掌握正確的疏散技巧,才有可能盡量減小火災帶來的傷亡和經濟損失。
三、當前偏遠地區消防宣傳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消防宣傳工作重視不夠,工作開展缺乏系統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識。然而各種規定中并未對方法、措施、經費、成效等進行明確。這就給實際工作造成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對消防宣傳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經費不足,工作投入不多等,消防宣傳工作沒有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宣傳工作的效果也不顯著。此外,因為鄉鎮和村委會的日常工作比較復雜,他們對消防工作并沒有太多關注,覺得只要不發生火災,就能達到工作要求。因此,他們并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消防宣傳上,沒有意識到火災防范的重要作用,也沒有充分了解該方面的知識在農村教育中的缺乏程度[4]。
(二)消防宣傳力量薄弱,消防宣傳廣度、深度不夠
我國的消防宣傳有一個很明顯不足之處,那就是宣傳具有偏向性,覆蓋面也不夠廣。其中有些重點地區以及城鎮區域的消防宣傳做得比較好,但一些非重點地區以及農村在該方面做得相對較差,甚至有的農村連一個較為健全的消防安全體制都沒有。其主要原因還是沒有相關人員支持,重視度不夠,甚至在某些偏遠區域,消防宣傳工作都交由派出所以及村委會實施,但是他們因人手不足,工作繁重,在消防宣傳工作中常常是被動應對。此外,他們自身對消防法律和消防知識的了解也不多,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他們只會發放傳單,在墻上寫一些口號標語,這些都只是一種形式,不能讓他們產生共鳴,更不知道如何結合當地實際,開展消防宣傳工作。
(三)消防宣傳方式單一,缺乏創新性
多數偏遠地區的消防宣傳方式老套、單一,主要還是以開會為主。如今許多偏遠地區的消防宣傳活動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創意性、實效性、實踐性,工作成效不佳。目前的宣傳方法已經不再局限于簡單的現場咨詢、懸掛條幅和發放宣傳材料,我們還必須把消防宣傳融入到整個公共安全體系,才能獲得更好的社會影響。然而由于缺乏創新型人才,對基層宣傳崗位的人員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使他們缺少針對性培訓,從而無法將宣傳工作與消防發展形勢以及當地條件、季節特點相結合。這就造成宣傳工作模式雷同、單一,缺少特色,無法發揮出應有作用。
(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大量出現,宣傳缺乏針對性
當前,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外轉移,形成了一批“空心村”,并產生了一批數量龐大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其共同特征有:生存困難,家庭火災隱患嚴重;信息閉塞,防火知識匱乏;很難轉變傳統消防觀念,從而使他們成為火災的主要受害者。根據統計,70%的火情發生在偏遠區域,85%的火情受害者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此類群眾自救能力欠缺,消防意識不強,因此應加強對他們的消防教育,提高他們的預防意識。
四、提升偏遠地區消防宣傳工作效率的方法
(一)加強消防宣傳隊伍建設
偏遠區域的消防宣傳隊伍力量與其他地區相比還是非常薄弱。如果想要提高宣傳工作質量,就必須先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宣傳隊伍。村居委會可將那些知識豐富的村民組織起來,組建一支宣傳隊伍,并強化他們的素質,邀請消防部門的專業人士對其進行定期培訓,并與當地新媒體單位進行溝通交流,從而使他們掌握新媒體相關方面的各項實操知識,提高當地消防宣傳水準。此外,還可以號召高中生或者大學生在寒暑假期間踴躍參與,積極推進宣傳工作。
(二)打造全方位教育式消防宣傳
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多種形式開展消防宣傳,建立起多元化、立體化、全方位的消防宣傳網絡。
1.依托“村村響”,加大農村防火宣傳力度,每日定時定點或在重點時段,集中播報相關消防警示知識。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村村響”中加入消防安全知識,并在每個村莊都設立一個消防電臺,實現對村莊的全方位覆蓋,打通消防宣傳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鄉村的防火防災能力。
2.借助報紙、電視和視頻等媒體力量,加強對鄉村的宣傳。貫徹“以人為本”的鄉村消防宣傳思想,緊扣鄉村消防重點,堅持貼近群眾實際生活和實用有趣的原則,充分運用消防公益廣告牌等,使消防知識走進民眾內心,擴大宣傳范疇,推動消防宣傳工作有序進行。還可以在當地一些書屋或圖書館的顯眼處放置一些相關的消防手冊,讓學習者能夠在閑暇時觀看并了解消防知識。
3.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通過建立“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對群眾進行相關知識宣傳,定期發送有關消防的實時消息,從而使人民群眾的關注度得到提升[5]。
4.借助本地移動通訊平臺,增強居民參與度以及互動度。目前,手機的使用已經較為普遍,可通過加強與電信、移動和聯通的合作,建立消防公益信息發布平臺,在重大節日和火災高發季節,及時發布防火短信息,使移動電話成為廣大群眾了解消防知識的重要渠道[6]。
(三)推行政府購買消防宣傳“外包”服務新模式
通過消防安全培訓,提高民眾意識,讓大家更加清楚自己的職責,更加自覺履行義務,并且積極宣傳和貫徹執行有關消防法律,確保社會穩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當地民眾的安全意識,提高他們對火災的認識以及對火災的防范能力。為此,按照“政府主導,財政出資,機構承辦,消防監督”的工作思路,推行政府采購“外包”服務,實現對城市和農村居民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的精準提高,推進整體消防工作的社會化。
結語
綜上所述,消防安全重于泰山,消防宣傳系于一半。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消防安全觀念,讓更多民眾掌握基礎消防技術,使他們積極投身于消防事業,切實降低火災發生幾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徐芳芳.新時期消防宣傳體系的構建措施思考[J].今日消防,2022,7(06):136-138.
[2]王彩煥.如何做好消防工作的新媒體宣傳[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4):206-208.
[3]王特.淺談大數據時代如何有效提升消防宣傳影響力[J].新聞傳播,2018(06):70-71.
[4]周璐.消防宣傳社會化與建立消防宣傳的新機制研究[J].電視指南,2017(20):196-197.
[5]劉芳.加強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宣傳工作的重要性[J].現代國企研究,2017(04):89.
[6]陳小能.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和改進農村消防安全工作[J].城市建設,2019(1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