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志


摘要:高原高山森林火災具有海拔高、地勢險峻、風力大、火勢迅猛等特點,尤其在道路崎嶇的地區很難接近火場,且火災撲救難度大、余火難以清理、火場看守困難,重型設備運輸難,這種情況主要集中于四川、云南、西藏、甘肅等高海拔地區的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基于此,本文從森林火災概述入手,分析了高效撲救高原高山森林火災的對策,旨在克服作戰環境差、安全風險高等困難,幫助一線滅火作戰人員高效撲救森林火災。
關鍵詞:高效撲救;高原高山;森林火災
引言
高原高山森林火災撲救工作普遍面臨著地形地貌陡峭、安全風險隱患多等困難,需要有關部門及時傳達森林火災信息、精準判斷火災趨勢、科學分配專業力量、靈活運用滅火戰法、保證撲火人員生命安全。同時,配合先進的技術手段及滅火作戰裝備高效撲救森林火災,從源頭上遏制高原高山森林火災蔓延。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和護林隊要加大森林巡邏、排查檢查、防火執勤力度,一旦發生森林火災事故,第一時間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并在事后逐一排查森林火災事故的發生原因,針對性進行補救整改,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火災撲救的經濟投入。
一、森林火災概述
(一)森林火災原理
森林地區通常伴有大量喬木、灌木、腐殖質、地被物等,雨季和降水豐盛期植被生長旺盛,干旱時節這類物質由于落葉、脫水等原因含有的水分較少,因此極易引發森林火災。城市工業的森林氧氣含量相對較高,在高溫條件下也極容易引發森林火災問題。由此可見,森林火災主要與可燃物、氧氣條件、充足的熱源及相應的燃燒條件有關。
(二)引起森林火災的火源
森林中具備充分的可燃物和氧氣條件,便可引起森林火災。因此,在森林火災防控過程中,必須重點關注火源。引起森林火災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兩種。第一,自然火源主要指雷擊火、陽光強烈照射等,其中雷擊火主要指天空中的帶電云塊進入林區上空,云層與地面之間出現雷暴或落雷等放電情況,一旦放電現象點燃林區內的雜草、樹木,將直接引發嚴重的森林火災[1]。陽光照射主要集中于干旱時節,在陽光照射的加熱條件下,林區中的腐殖質處于高溫狀態,再加之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釋放熱能,從而出現地被物自燃情況。第二,人為火源集中于農業生產、野外用火、居民祭祀、事故意外等場景。一方面,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林區和農業耕地相接壤的地區,偏遠農村地區的發展條件有限,當地農民缺乏森林防火意識,可供使用的森林防火技術和滅火設備有限,一旦火勢蔓延到整個林區,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滅火。另一方面,部分城鎮居民在林區活動期間,伴隨著拾柴、采摘等行為,出現了亂扔煙頭、擅用火源等現象,這也是引發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2],(見表1)。
二、高效撲救高原高山森林火災的對策
(一)及時傳達準確的森林火災信息
高效撲救高原高山森林火災的關鍵在于及時發現火情,第一時間將森林火災扼殺在搖籃內,避免小火迅速發展為大火,以此保證森林火災撲救效率。首先,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開展監測工作,各屬地森防組織人員應第一時間核查國家林火衛星與氣象遙感監測到的熱點,便于第一時間開展森林火災撲救工作[3]。其次,鼓勵社會各方力量積極發布火災報警信號,面向廣大社會公眾開通森林火情報警電話,鼓勵當地群眾快速報告其發現的火情,促使森林防火部門精準獲取林火信息。最后,充分利用“兩項制度”的基礎作用,在重點林區配備多名護林員開展巡山護林工作,全方位監控林區工作人員的行為軌跡,確保相關工作人員精準傳達火情信息,從而制定高效精準的森林火災撲救方案,以此取得理想的森林火災撲救效果,嚴格把控森林火災撲救的成本投入。
(二)精準判斷火災趨勢
在高原高山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必須精準判斷災情趨勢,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火災撲救措施,第一時間遏止森林火災蔓延,從而大幅度提高森林火災的撲救效益[4]。精準判斷森林火災趨勢的前提在于指揮員必須充分了解火場所處地域的林分、氣象條件、交通狀況、撲救裝備數量,并判斷火場區域內是否存在重要設施以及居民區的實際情況等,通過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科學判斷災情處于仍在蔓延、已經控制或者全面控制等形勢。只有精準定位災情的發展趨勢,才能制定適合的森林火災撲救方案。例如,某地區發生森林火災后,前線指揮部第一時間對火災趨勢做出了精準判斷,指揮部認為當地氣象條件屬于空氣濕度低、氣溫高,很難在短時間內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并且在各種外在條件的限制下,航空護林飛機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尚未達到增援滅火的條件。與此同時,該區域內植被干燥,火勢蔓延速度極為迅猛,且火情也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火災蔓延很可能威脅到當地風景區和博物館安全,因此前線指揮部選擇第一時間向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尋求支援,通過緊急跨區調兵增援開展森林火災撲救工作。省指揮部采用鐵路緊急運輸的方式發派100名左右的森林增援人員,周邊地區也集結了400名左右的專業撲火隊員。在專業救援隊伍的帶動下,組織當地4000余名群眾配合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即便不具備人工增雨和飛機吊桶滅火的作業條件,也能憑借人工力量完成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在保障當地風景區和重要目標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減少了森林資源損失以及社會影響。針對高原高山地區的森林火災開展撲救工作時,必須充分考慮人員安全以及經濟效益問題,避免盲目采取重兵撲救的方式,以免浪費大量的人員、裝備、運輸資源。對于懸崖峭壁、山勢陡峭的區域,應避免選擇直接撲救或人員撲救的方式,而是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開展監控撲救工作,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及資源分布情況設立隔離帶,第一時間將火災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在獲取最大化撲救效益的同時,保證撲救安全(如圖1)[5]。森林防火隔離帶技術的變革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以上思路的另一種體現,通過局部消減火災、抑制火勢蔓延的方式設置森林防火隔離帶,定期進行檢查、巡護、清理,可以將外在因素對現有林場或植物群落造成的干擾降到最小。森林防火隔離帶技術作為一項全新的工程技術,其不但有著經營長期、維護成本低的優勢,還能在森林防火區域實現大面積推廣與普及,真正為偶發性火災的預防和控制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持。
(三)科學分配專業力量
高原高山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具有專業性強、風險性大的特點,森林火災撲救隊伍必須接受專業的森林火災業務培訓活動,同時配備完善的機制裝備設施,以此保證森林火災撲救隊伍具備基本的滅火作戰能力,輔導其積累豐富的火災緊急救援經驗,靈活運用滅火設備撲救高原高山森林火災,借助專業力量提高森林火災撲救實效性,切實保障高原高山森林火災撲救的經濟效益[6]。在此過程中,各屬地的森林火災指揮部必須遵循就地、就近的基本原則,組織當地專業、半專業的森林消防隊伍快速撲滅火情。與此同時,在森林消防專業應急撲救隊伍主導下,配合森林航空飛機開展“空、地一體化”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并結合火災撲救區域的氣象條件采取人工降雨、增雨作業,在保證撲救人員安全的基礎上快速消滅森林火災。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地森林防火指揮部應禁止殘疾人、孕婦、未成年人群體參加森林火災撲救工作,這些人員的體力相對較差、活動不便,在火場救援過程中極容易出現各種意外情況,因此需要禁止這類人員參加森林火災撲救活動。
(四)靈活運用滅火戰法
在高原高山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必須科學運用滅火戰法,關注重要設施、重要目標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森林風景名勝區等重點保護對象,利用擇機撲救、以水滅火、地空配合戰法等提高森林火災的撲救效益。其中,擇機撲救戰法需要正確把握火場發展態勢,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開展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并且該戰法主要適用于火災初發、風小火弱、凌晨以及上午氣溫相對較低的時段[7]。若山火發展方向與山形走勢處于相對垂直的狀態,可以指導專業救援隊伍以火尾部為出發點,從火場兩翼朝著火頭方向撲打,并在此過程中指派精干的專業隊伍繞到上山火背坡的山腳下,等待上山火越過山脊變為下山火時開展火災撲救工作。以水滅火戰法指從消防水泵取水噴灑火頭,該戰法主要適用于消滅地表火、樹冠火、地下火、立體燃燒的高強度火等多種類型林火[8]。目前,越來越多地區的省指揮部嘗試在重點地區安裝接力式森林消防水泵,在水源距火線3km處采取水泵并聯或串聯的方式,可以直接澆滅30m以下的火焰。在此過程中,撲火救援隊伍必須保持密切合作與交流,利用水泵撲滅主要火線后,其他常規撲火分隊應迅速撲滅余火,并指派專門的工作人員清理、排查火災現場。地空配合戰法指利用航空護林飛機實施吊桶灑水與地面清理相配合的戰法,目前M-26、K-32已在重點林區用于森林火災救援工作。在人員無法直接撲打且水源距離相對較遠的條件下,可以直接利用直升機吊桶撲滅樹冠火和火頭。
(五)保證撲火人員的生命安全
為保障高原高山森林火災撲救的經濟效益,必須保證撲火人員隊伍的生命安全,科學規劃撲火人員隊伍的安全組織工作,確保撲火人員明確自身應履行的安全職責,全方位管控火場安全工作。首先,指揮部需要嚴格管控火場動態。指揮部要始終將撲火人員安全貫穿于森林火災撲救工作的全過程,確保火場一線觀察員第一時間向指揮員發布危險警報,以此快速開展緊急避險工作。其次,落實安全滅火作業。在森林火災撲救工作開展前,指派專業人員勘查火場地形、植被、風速、風向、火勢強度及其發展態勢,同時明確火場切入方向和線路。在火災撲救過程中應盡可能選擇火尾、火翼、植被稀缺、火勢薄弱地帶,禁止選擇從山上向山下、迎火頭或翻越山脊等撲救方式。再次,一線指揮部作為滅火作戰組織工作的領導者,必須及時向前線指揮部傳達作戰意圖,最大限度實現“火撲滅、零傷亡”的目標。一線指揮部應盡可能拓展火場視野,堅定準確傳達前線指揮部作戰意圖,同時選擇適合的滅火戰法,面對突發險情第一時間做出滅火決策[9]。最后,滅火作戰屬于人與自然災害相爭斗的過程,火災撲救過程普遍伴隨著各種高危因素,隨時威脅著撲救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須做好火場緊急避險工作,組織參戰人員第一時間轉移到安全地帶,利用道路等有利地形處置迎面火或順風火,禁止盲目撲救夜間火、迎面火、上山火等。除此之外,撲救隊伍應盡可能遠離陡峭的山頭或峽谷等危險地形,禁止在可燃物分布區以及危險地帶宿營,并注意滾石砸傷、墜崖摔傷、枯倒木砸傷以及風向突變引起的火勢變化等突發狀況。
結語
當前,在高原高山森林火災撲救工作中,有個別部門只關注最終的撲救結果,忽視了撲救森林火災的成本投入,如森林防火部門在傳統管理模式的約束下,忽視了投入與產出的效益比。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新時代背景下,多元化的森林經營主體與森林火災撲救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的關聯,因此需要有關部門結合多年的滅火作戰經驗,制定高效的高原高山森林火災撲救策略。
參考文獻
[1]溥恩波.淺談森林火災安全撲救與緊急避險——以玉溪市森林防火工作為例[J].森林防火,2022.
[2]馬玉春,趙彥飛.森林滅火安全防范與緊急避險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
[3]朱明峰,闞振國.對長期制約安全高效撲救森林火災問題的思考[J].森林防火,2020.
[4]夏進榮.堅持“兩個至上” 主動防范化解撲救森林草原火災安全風險[J].中國減災,2022.
[5]程亮,劉東華,梅娜.森林火災與哪些氣象因素有關[J].生命與災害,2020.
[6]梁寧,袁新利,劉曉東.無人機在森林防火領域的應用及發展[J].森林防火,2020.
[7]趙國剛.森林火災緊急避險問題研究[J].今日消防,2019.
[8]湯宛地,譚永倉,唐煌.無人機在撲救西藏地區森林火災中的應用初探[J].今日消防,2022(09).
[9]程玉林,楊少斌.森林火災專業撲救隊伍滅火行動預案編制研究[J].中國減災,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