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我國重要的優質特色梨產區,生產的梨果品質優良。但由于地處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降水稀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空氣干燥,極易造成果樹日灼病的發生。當前,甘肅省梨樹生產中幼樹和初結果樹栽培面積較大,由于梨幼樹生長快,保護組織不夠發達,生產上又存在重產量輕管理等問題,梨樹常發生日灼病,對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筆者近年來對甘肅省景泰縣條山農場不同品種梨的日灼病進行了專項調查,對梨樹日灼病的發生和防治技術進行了總結,現介紹如下,供參考。
枝干日灼病主要發生在春季越冬后樹體的枝干部位,其表現主要為樹干和枝條向陽面皮層變為黑褐色,壞死。嚴重者枝干皮層開裂,形成條狀傷痕;輕者皮層組織受害。春季枝條發芽遲緩,樹勢衰弱,開花遲,坐果少、果小,幼樹枝條中上部抽干死亡。品種間因抗旱力、抗寒力表現有較大差別,以黃冠、玉露香、明月、二宮白等品種發生最為嚴重,發生率達35%~52%;巴梨、二十世紀、黃金梨次之;早酥、蘋果梨、軟兒梨很少發生。
果實、葉片日灼病主要發生在盛夏炎熱時節,表現為果實向陽面表皮和果肉失水壞死,初為黃白色至灰白色干硬痂,后期病部先凹陷后開裂,遇雨水則發霉變黑腐爛;葉片受到日灼會造成葉片邊緣干枯變黑,嚴重時整片葉干枯變黑。田間調查顯示,果實、葉片日灼病多發生在樹勢衰弱、枝條生長不良、葉幕層薄,以及地處向陽坡面、果園土壤干旱、供水不足或根系吸水能力差、雜草叢生、土壤沙質、肥力較差的園區。黃冠、巴梨、三季梨等品種常發病,其他品種則很少發病。此病對生產影響不大,一般樹冠外圍枝頭裸露的果實容易發病。
在梨樹越冬期,樹體噴涂白劑能有效預防枝干日灼病。一般在11—12月實施,噴后防效可保持3~4個月。涂白劑配方:水18公斤、生石灰6~8公斤、動物油0.1公斤、石灰硫黃合劑原液1公斤、鹽1公斤。幼樹、弱樹以全株噴白防治效果最佳,結果樹重點噴涂樹干及大枝。
梨幼樹生長旺盛,樹體保護組織不夠發達,越冬期易受干熱低溫傷害,造成枝干日灼、抽條死亡。生長季應采用“前促后控”的肥水管理方法,即在生長前期3月下旬至8月中旬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枝葉生長,8月中旬后要控制肥水,并加強拉枝開角,促使枝條生長充實。同時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保護枝干葉片完整,增加樹體營養儲備,保證梨樹安全越冬。
通過修剪調節枝葉量,做到疏密適當,培養合理的樹體結構。修剪時幼樹多留輔養枝,尤其是多留西南側的枝條,多留內膛與背側方向的果,做到葉里藏果。結果幼樹生長快、易成花,要嚴格按照樹齡樹勢及肥水管理情況,確定每株樹的結果量,合理留果,避免出現超負荷生產導致樹勢衰弱。
樹行內或樹盤下覆蓋植物秸稈,白天可防止土壤溫度快速升高,同時具有保墑的作用。行間自然生草或間作低稈作物,可減少地面裸露,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地面造成土壤溫度過度升高,從而改善果園小氣候。
夏、秋高溫季節,要根據梨園土壤墑情適時灌溉,避免出現土壤過度干旱。此外,夏季易發生果實和葉片日灼病的產區,有條件的可以在梨園安裝簡易噴霧系統,遇到高溫天氣,中午可以間斷開啟噴霧系統進行噴霧降溫,以起到良好的降溫效果。
枝干輕度的日灼病僅傷及皮層組織,表皮變黑,對春季發芽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夏季日灼發生嚴重時,會造成枝干皮層及韌皮部、木質部的組織損傷,因此,春季發芽前應先對病疤進行刮治,再涂腐克星原液,以促進傷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