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小林
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堅持“三不腐”一體推進的重要舉措。責任主體清晰是實現權力運行有效監督制約的基礎和前提,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一些地方仍存在責任主體通過隱匿方式逃避監督的問題,使得監督效能弱化,廉政風險加大,需引起高度重視。
在執紀執法監督實踐中,少數行使權力的責任主體采用多種方式隱藏自身身份,從而達到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規避責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在某些資金密集、權力集中的重點領域,有的責任主體出于個人不正當利益考量,以走程序為幌子逃避監督,進行權力尋租。他們慣于以表面上的履行程序、辦理手續、落實制度人為地將程序架空,達到責任主體隱匿的目的。如,在工程項目建設領域,個別掌握資金和項目審批權的部門或領導干部通過直接或變相推薦施工企業、違規插手招投標等方式,在項目招標程序空轉中實現權錢交換。在他們的運作下,程序變成了“走過場”的擺設,成為了掩蓋違規違紀違法事實的“遮羞布”和“白手套”。
集體決策對于規范決策行為、防范決策風險具有重要作用。現實中,有的責任主體慣于通過集體決策的方式將個別人或者是少數人的意志以集體研究的形式展現出來,達到將責任泛化、讓個人利益隱藏化的目的。如,有的領導干部集體決策前事先定調子,搞“思想統一”,使集體決策形同虛設;有的領導干部搞個人主義,先個人決策后集體研究,以事情已成定局為由,強制統一集體意見;有的領導干部依仗手中的決定權,操縱集體決策走向,行一己私心,這些都嚴重破壞了集體決策的民主性和集中研究的科學性。
責任清晰、職責明確是確保權力規范高效行使的基本保障,分級負責、權責相當是權力運行的基本要求?,F實中,仍部分存在以責任錯位隱匿責任的現象,有的上級在工作部署中夾雜“私貨”,利用下級對上級的敬畏心理,在工作執行過程中實現以權謀私;有的單位通過聘用、調用的方式,將理應由本單位在編在崗人員承擔的直接責任,轉移至聘用、調用人員身上,一旦發生問題,就讓他人“背鍋”。
自由裁量權是法律授予權力主體在法定范圍內進行自由處分的權能,對自由裁量權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執法者的主觀判斷,容易產生權力尋租。如,有的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責任主體將法律賦予的權力作為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在執法過程中吃拿卡要,大搞人情執法、野蠻執法;有的將自由裁量的程度明碼標價,大搞權錢執法、任性執法,等等。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威信,褻瀆了法律的權威。
作為行使權力的責任主體,本應全面履行權力運行的監督責任,及時發現并糾正在權力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而,有的責任主體受利益驅使,在權力行使過程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直接放棄了對權力運行的監督職責,導致出現權力運行亂象。如,在項目招標過程中,有的業主單位因與投標單位形成了利益捆綁,對招標過程的監督選擇性忽視,對反對意見視而不見,導致監督缺位、責任缺失,產生問題在所難免。
受制于信息傳遞的時限、層級、方式的限制,一些權力行使的責任主體通過操縱信息公開的渠道、時限、范圍來達到定向公開、選擇性公開的目的,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謀取個人利益。如,有的下級向上級請示重要決策事項時,提供的選項往往是“精挑細選”的,將一己私利暗藏在選項之中,無論上級如何選擇,都能獲得個人私利;有的提供給上級決策的時間較為緊張,導致在沒有充分論證的情況下匆忙決策,風險較大。
權力運行過程中的責任主體隱匿問題是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制約必須攻克的難題,需要從主體責任、制度執行、政治生態、日常監督、執紀問責等多個維度創新思路、細化措施,以務實之舉,保障權力規范、科學、高效行使。
一是要抓牢主體責任的落實。黨委(黨組)書記要以對黨、對本地區本單位本系統政治生態、對干部健康成長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履行職能、發揮作用。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支持、指導和督促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下級黨委(黨組)書記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二是要抓嚴民主集中制的執行。堅持集體領導不走樣,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經集體討論研究后作出決定。堅持民主集中不變味,做到既講民主,又講集中,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要不斷增強民主意識,形成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堅持會議決定不簡化,沒有經過充分調查論證的問題不決策,沒有進行充分醞釀的問題不決策,沒有按規定程序提交的問題不決策,沒有經過集體討論的重大問題不決策,沒有形成多數意見的問題不決策,真正實現科學決策、合理決策、集體決策。三是要抓細重點領域的監管。定期對本地區本單位權力運行情況進行深入調研,摸清底數。對存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作風、紀律等方面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重要崗位、重點人員,及時進行提醒談話;對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管黨治黨問題較多、黨員群眾來信來訪反映問題較多的,及時進行約談,嚴肅批評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以監督不缺位確保權力不越位。
一是要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堅持憑能力用干部、以實績論英雄,注重在項目一線、維穩一線、基層一線提拔重用干部,讓踏實肯干、向上有為、清正廉潔的干部得到重用。不斷深化實名推薦干部的有效實踐,杜絕利益輸送、買官賣官,讓干部以實打實的口碑贏得事業的豐碑。二是要堅持“五是五也是”的紀檢工作價值觀。堅持正風肅紀反腐是政績,服務改革發展也是政績;查辦案件、懲貪治腐是政績,以案促改、促進治理也是政績;抓大案要案是政績,查處群眾身邊“微腐敗”也是政績;處理處分是政績,教育挽救也是政績;查實問題是政績,為受誣告錯告干部澄清正名也是政績。在正確履行紀檢監察機關職能職責過程中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三是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擔當作為。準確把握失誤與失職、敢為與亂為、為公與徇私、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界限,做到既不失職失察,也不畸輕畸重。深入開展澄清正名和查處誣告陷害行為,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創造最優環境。
一是要推動程序實體化。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領域,按照“誰辦理、誰紀實、誰負責”的原則,進行全過程紀實監督,如實記錄各個環節的主要工作和重要情況,明確相關責任主體履職情況,確保責任可倒查、過程可追溯。二是要實現過程公開化。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切實解決公開內容擠牙膏、公開形式走過場、公開信息群眾看不懂等問題。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推動權力行使從線下走到線上,打破信息傳遞的不均衡性,實現“公開事項全覆蓋、權力運行全透明、個人工作全體現”。不斷擴大監督外延,更大限度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在全社會樹立人人都是監督員的導向,給基層開展權力監督提供更多渠道。三是要問題整改實時化。對發現的權力運行廉政風險,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堅決杜絕“躲”“拖”等心理,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聚焦權力運行重點環節,定期開展廉政風險排查,既要聚焦權力違規運行的新表現,也要及時調整完善制度機制,推動權力運行監督從“慢半拍”向“快半拍”轉變。
一是要加大制度執行監督檢查力度。堅持法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規制度沒有特權,執行法規制度沒有例外,及時準確發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不顧大局、搞部門和地方保護主義,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等突出問題,切實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確保鐵規發力、禁令生威。二是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深化警示教育,增強各級領導干部遵規守紀、廉潔用權意識。加大廉潔文化建設力度,打造一批接地氣、有沖擊力和感染力的優秀廉潔文化產品,在全社會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衛制度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加大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力度。把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和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范圍,進一步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目標考核、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以嚴格的管理、嚴厲的措施、嚴肅的問責保障法規制度剛性運行。
一是要深化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的權力運行監督體系。充分發揮黨內監督政治引領作用,推動黨委(黨組)、紀委監委、黨的工作部門、基層組織和黨員“五位一體”協同監督。促進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既依照自身職責發揮效能,又強化關聯互動、系統集成,形成同題共答、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交、措施使用、成果共享等工作機制,促進監督成果在各監督主體之間有效轉化運用。二是要聚焦權力運行關鍵環節,強化精準執紀問責。緊盯權力運行的“關鍵點”、內部管理的“薄弱點”和問題易發的“風險點”,圍繞“三重一大”制度執行等內容,按照“權責一致、錯責相當”的原則,依據紀法規定、崗位職責,精準界定哪些人應負責任、應負什么責任,實現對濫用職權、以權謀私,不抓不管、失職失責等問題的精準問責。三是要貫徹責任追究終身制,推動領導干部規范用權、廉潔用權。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無論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等,都要進行嚴肅問責,堅持問責利劍始終高懸,強化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消除和遏制決策者的僥幸心理,讓“一朝涉腐,終身追責”成為廣泛共識,督促其更好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