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玄
今年暑假,學生旅游較以往更熱,個性化旅游較以往更多——許多具有夏季特點的項目,已成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新的消費特征。
每到暑假,背上行囊,結伴出游,已成為假期標配——旅游市場也趁機迎來“高光時刻”。
今年暑假,這一現象似乎更加熱力十足:大學畢業生和準大學生們希望用一場深度游為青春增添美好回憶。
攜程數據顯示,從6月9日至8月底,高中畢業生、大學畢業生的旅游訂單逐漸增多,同比增長近1倍;中小學生和家長們則更希望通過寓教于樂的親子游、研學游,讓暑假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多家在線旅游平臺做出預測,隨著學生與親子消費的全面回歸,七八月的旅游市場成為近5年來最熱暑期檔。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更新,人們不再把旅游的目的局限于觀光觀景,提升生活品質、文旅休閑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消費大眾化、常態化的特征。
另一方面,傳統的旅游線路、傳統的旅行社的固定安排模式和傳統的常規景區的觀光游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更具個性的自駕游自助游,更休閑輕松的“親子游”“清涼游”,更注重體驗的“研學游”“沉浸式漫游”越來越成為暑期游重要組成部分。
寓教于樂 研學游水漲船高
隨著暑期旅游旺季到來,旅游市場熱度再創新高。今年暑假,旅游消費需求更多元,出行方式在變化,游覽方式在升級,消費理念也在同步更新。網友們感慨“整個朋友圈都在旅游”,北京、上海、西安等熱門旅游目的地人滿為患,“人從眾”成為名山大川、知名民俗景點常態,熱門博物館一票難求……
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研學旅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我國多項政策支持研學旅行、義務教育“雙減”的背景下,人們對“游學一體”的研學游熱情越來越高。暑假期間,讓孩子“跟著課本去打卡”“出門看世界”代替了補習班、興趣班,研學旅游市場“水漲船高”。
在需求端,7月以來,同程旅行平臺“研學”相關旅游搜索熱度環比上漲203%。根據攜程平臺提供的數據,暑期預訂游學、研學產品的人次同比增長近1倍,研學產品預訂量已超過2019年同期,北京游學、研學產品報名人次相較疫前增長198%。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青銅器文物陳列”“南詔大理國文物陳列”等展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據統計,從7月1日至8月9日,博物館游客量近6萬人次。
跟著課本去打卡,成為這個暑假的出游新主題。從兵馬俑到白洋淀,從壺口瀑布到黃河口,中小學課本里的寶藏景點,為暑假親子提供了活地圖,讓孩子們實地感受課本中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典故。詩仙李白的一首《早發白帝城》,讓白帝城·瞿塘峽景區成為熱門打卡地,接待人數已經超過21萬人次,同比增長超50%。
“課本游”和“親子游”呈現重合趨勢。在河南、山東、陜西等地,黃河沿途景區、紅旗渠等課本上出現過的景點、研學線路預訂量高企。去哪兒數據顯示,初中生和小學生的家長更青睞“大人小孩都能兼顧”的旅游產品。
供給端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研學旅行人數增至480萬人次,2021年達到494萬人次,2022年突破600萬人次。今年以來,研學旅行表現出更加強勁的增長勢頭,吸引了眾多企業搶灘入局。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前5月,我國新增研學旅行相關企業322家,同比增加79.89%。
旺盛的需求推動了供給側的創新發力,研學游市場呈現出產品、空間與經營主體的多樣化特征,社區研學、校車研學等類型成為研學旅行產品的新嘗試,體育、工業、文博等領域的主題營地也拓展了研學旅行空間,這些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正帶動旅游業進一步復蘇向好,釋放積蓄已久的旅游消費潛力。
“自駕游”火熱
沉浸式享受“在路上”
今年暑假,所有以交通工具為媒介的旅行中,自駕游仍舊是旅游消費者最廣泛的選擇。與過去自駕游大多是為了短途旅行上的便捷不同,今年很多游客選擇自駕是為了能更深度的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慢節奏地享受當地生活,或者只是為了享受“在路上”的旅游方式,而不是要“到哪去”。
攜程發布的自駕游報告顯示,這個夏天,國內預訂租車產品,8天以上訂單量同比增長超六成。今年暑期國內租車自駕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超八成,較2019年同期增長352%。今年暑期自駕游呈現年輕化、個性化、科技化等特點,租車自駕游客以80后、90后為主,00后的比例比去年增長10%。不同年齡的游客喜愛自駕游的目的地也有所不同,80后、70后喜歡去成都自駕游;90后喜歡去三亞海島度假,00后則喜歡去烏魯木齊來一場公路旅行。
馬蜂窩大數據顯示,近一周,自駕游綜合熱度漲幅178%,“成都—云南自駕游”熱度最高,70%的游客選擇從成都出發,經西昌、瀘沽湖、麗江、大理,最終抵達昆明,該線路一路水景,道路較平緩,不僅適合親子家庭,也能滿足游客避暑的需求。
多家在線旅游平臺今年暑期的統計顯示,川藏線、新藏線、秦嶺、青海湖、賽里木湖、海南島環線、西北大環線、內蒙古大興安嶺環線、青海小環線是熱門自駕線路。伊寧、呼倫貝爾、煙臺、呼和浩特、威海、無錫、福州、大連、天津等地則是自駕游新興目的地。
在山東,威海、煙臺、淄博、濟南等多地成為自駕旅游的“黑馬”目的地。“自駕山東、馳騁齊魯”不僅成為全國自駕圈的一股潮流,更在激活新型消費、促進旅游經濟的同時,為產業鏈條延伸、產業融合發展帶來新機遇、注入新活力。“今年整個山東的自駕游市場都特別火爆,尤其濱海城市都是自駕游大軍在挺進挺出,不少景區的自駕占比甚至超過90%。”山東省自駕車旅游協會會長謝英民介紹,從今年山東的暑期旅游市場看,以家庭為單位的自駕游是絕對的主力軍,而且社群性質明顯,往往是一兩家甚至三四家共同出游。同時,山東對中長線旅游的吸引力明顯增強,客源市場半徑不斷拓展、延伸,“北到黑龍江、內蒙古,南到廣東、廣西,全國各地的車牌浩浩蕩蕩地穿梭在山東的各大景區”。
途牛旅游網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暑期旺季的到來,房車自駕游尤其受到親子家庭的青睞,青海+甘肅大環線房車私家團、青海湖小環線房車私家團等西北租車自駕游成為很多游客的熱門選擇。
賽事牽引 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印證了成都“不止煙火”;中國環塔(國際)拉力賽為新疆“再添一把火”;第八屆崇禮50公里國際山地越野賽讓冬奧舉辦地繼續發光發熱……體育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僅營造了活力動感的旅游目的地氛圍,更實實在在拉動了旅游消費。
在北京,“雙奧之城”已成為北京的一張亮麗名片。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孟強華在7月26日舉辦的“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兩周年”專場發布會上表示,體育消費已逐漸成為北京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介紹,冬奧會后,北京全市冬奧場館成為市民游客感受冬奧文化、體驗運動休閑的打卡地,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國家速滑館和國家游泳中心四館聯動,助推冬奧場館四季運營整體效益提升。北京全市180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冰面數量達到45塊,服務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兩年來,北京持續舉辦“市民快樂冰雪季”活動,參與冰雪運動人數達到2220余萬人次;組織發布北京冰雪消費地圖,推動冰雪消費提質升級。
在貴州,貴州“村超”“村BA”火爆全網,“村味”十足的體育賽事品牌效應逐漸顯現,成為助推貴州旅游復蘇的一股新勢力。據介紹,榕江縣借助“村超”這一品牌,帶動縣城及周邊的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發展,全力打造“超好吃”“超好玩”“超好住”等“超品牌”,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5月以來,上百萬人次到榕江現場觀戰,超5000萬人次在線圍觀。截至7月20日,榕江累計接待游客250.6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39億元。
在四川成都,7月28日開幕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讓成都成為世界的焦點。東安湖體育公園旁的天府綠道上,市民或騎行或奔跑,盡享運動樂趣;城市街道兩側綠植花卉生機勃勃,各類藝術雕塑令人耳目一新;不少游客在街巷中流連,開啟“看大運 耍成都”之旅。
在陜西西安,8月6日至10日,2023中國臺協杯(華清宮·長恨歌)全國斯諾克團體錦標賽舉辦。比賽期間,主辦方同步舉辦首屆斯諾克嘉年華主題活動,以“跟著賽事去旅游”為主題,圍繞好吃、好玩、好看、好逛四大體驗點,設置文旅體品牌、趣味集市等板塊,為球員及觀眾打造全新消費場景,以知名賽事賦能體旅融合。
在甘肅平涼,7月29日開賽的甘肅省青少年足球(乙組)錦標賽,點燃了平涼市民游客的激情,也吸引了外界的廣泛關注。高山滑雪、山林徒步、野外探險……得天獨厚的氣候和戶外運動資源,讓甘肅平涼成為全國體育愛好者的向往之地。
在江蘇,江蘇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聯合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江蘇經濟數據顯示,1—5月,全省規模以上生活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其中體育服務增長34.6%。體育休閑游漸成熱門,相關部門也順勢而為,江蘇省體育局上線全省體育旅游電子地圖,大力打造體育服務消費新場景。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促進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釋放消費潛力。
7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各地因地制宜,推動“村BA”“村超”“村排”等群眾身邊的“三大球”賽事活動廣泛安全開展。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推動冬奧場館賽后利用,鼓勵承辦冰雪賽事活動,提高場館利用率,實現冬奧3個賽區場館資源聯動,釋放冰雪消費潛力。
云南省體育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日前發布《云南省體育和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力爭到2025年,全省培育不少于100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戶外運動及相關經營主體超過6000家,參與體育旅游人數約占旅游總人數的5%。
中國網球公開賽、杭州第19屆亞運會……接下來,一系列重大賽事還將陸續登場。北京、杭州等地將依托體育賽事的影響力,繼續推動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展示本地旅游資源,豐富賽事旅游體驗。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顯示,在大中小學生放假最為集中的7-8月,國內旅游人數預計將達到13.31億人次,占全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的20.18%。暑運以來,首都機場航班量和旅客量屢創新高。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發布數據顯示,7月1日開始至8月15日,全國鐵路暑運已累計發送旅客6.14億人次,創歷史新高。在出境游方面,中國旅游研究院7月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出境旅游大數據報告》指出,隨著國際航班的增加,商務旅行、探親訪友、畢業旅行、暑期研學游等出境旅游需求不斷釋放,出境旅游迎來有序復蘇的良好態勢。
“音樂節、演唱會、‘村超’等文藝活動點燃了暑期旅游市場熱度;家長帶孩子或學校組織學生去看博物館、探險自然、體驗非遺等文化活動受到追捧;沖浪、槳板、潛水、騎行、越野等體育旅游受到年輕游客喜愛。”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總統計師馬儀亮表示,暑期旅游市場的復蘇提速,有望帶動下半年旅游人次和收入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