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古稱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而得名。八百里清江,宛如一條玉帶,穿山越峽,自利川齊躍山發(fā)源逶迤東來,或咆哮奔騰,或飛珠濺玉,或潛伏地心,或激蕩明崖,橫貫恩施、長陽等十多個縣市,哺育了世世代代土家兒女。兩岸的吊腳樓和土家田園掩映在青山碧水間,被贊譽為“土家最美的河”。
此刻,坐船暢游在平靜如鏡的江面上真是愜意。“八百里清江美如畫,三百里畫廊在長陽。”山如青羅帶,水似藍(lán)寶石,奇景滿眼,花香四溢。清江蜿蜓在兩岸的群山之中。
船行至目的地,我們下船登上一座島。島上有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山——武落鐘離山。兩千年前,巴人的后裔——土家族在這里誕生。巴人是活動在長江中上游的一支古老的民族,它興起于古夷水(今清江)流域的武落鐘離山,巴人為土家族先民。傳說巴族首領(lǐng)廩君就誕生在這山上的赤穴之中。據(jù)《后漢書》記載,武落鐘離山是廩君擲劍稱王之地,他就是從這里率領(lǐng)他的部落走向四方。
拾級而上,兩邊店鋪林立,特色小吃、土特產(chǎn)及工藝品琳瑯滿目。一直往上走,山的最高處是一座廟。山不高,但峭壁峻巖、草木蔥蘢;山下四面環(huán)水,碧波蕩漾;登高望遠(yuǎn),清江隱形在遠(yuǎn)處的山峰中九曲回環(huán)。
武落鐘離山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zhèn)西南30公里的清江南岸,海拔397.5米。登至山頂,但見武落鐘離山四面浩浩,碧波環(huán)繞。向王廟、石神臺、神女巖、牛角巖、魁頭巖五峰并立,蔚為壯觀。
相傳廩君死后,靈魂化作了白虎,這一帶的土家族先民就將白虎尊為保護(hù)神,所以土家族的圖騰崇拜就是白虎,他們自稱是“白虎之后”。坐落在江邊的吊腳樓,就是近年為紀(jì)念廩君所建的白虎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武落鐘離山因巴人的祖先廩君而傳奇,被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恩施大峽谷
恩施大峽谷,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被稱為世界地質(zhì)奇觀,東方的科羅拉多。景區(qū)大門就在我們下榻的賓館后面,相距幾百米遠(yuǎn)。
上山,可不是盤山步道。這里叫絕壁棧道,是從山巖絕壁上修建的棧道,圍山而立。棧道下面就是懸崖峭壁,棧道彎彎曲曲,窄處只有二三米寬。拾級而上,越往上心里越發(fā)虛。恐高襲來,像暈車一樣暈山,可謂步步驚心。咬牙堅持,上到半山腰,腿已發(fā)軟,舉步維艱。在同行者的鼓勵下,我緊貼著山體一步步走。終于攀至山頂,放眼望去,秀麗山川,風(fēng)光無限。正所謂“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
這段絕壁長廊,又叫“絕壁棧道”,全長488米,118個臺階。海拔1700余米、凈高差300余米。棧道共有七道彎八道拐,寓意是:路七彎八拐,心始終如一。峽谷中遍布奇峰、絕壁、秀木、流水。遠(yuǎn)處的山被罩在云霧里,煞是好看。一路走下去,漸入佳境。山上佳景頗多:石芽迷宮,天然渾成;懸棺高升,巧奪天工;天衣有縫(一線天),鬼斧神工……我們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回音壁,人們爭相喊叫,與大山吶喊對話,聆聽心靈的回音。
絕頂處是令人驚嘆的“一炷香”景區(qū)。奇峰林立的石峰中,一石柱形似一炷香,橫空出世,呼之欲出。大美勝境“玉屏峰”,是大地山川中最大的山峰,整個山體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因此得名“玉屏峰”。除了大地山川觀景臺,還有和黃山迎客松相媲美的“玉屏迎客松”“母子情深”“玉女峰”等景點都令人嘖嘖稱奇。
“大地山川”由三座并排的山峰組成,排列一起形似一個“山”字,所以得名“大地山川”。從大地山川觀景臺往下看,山下村舍、秀木、田園,美不勝收。
鹿院坪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未到鹿院坪,腦海里浮現(xiàn)出詩經(jīng)《小雅·鹿鳴》的這幾句詩。鹿院坪,肯定和鹿有關(guān)系,像陳忠實的《白鹿原》一樣,神鹿白靈,演繹出近百年中國大地上可歌可泣的傳奇。
鹿院坪位于恩施大峽谷開發(fā)區(qū)內(nèi)的板橋鎮(zhèn)新田村。前一日在大峽谷從下往上攀登,因恐高我心有余悸。當(dāng)日我們從海拔1700米的山頂往下走,高山棧道曲曲彎彎,恐高的我仍然是步步驚心,不敢往下看。行至一段狹窄處,我感到一陣天旋地轉(zhuǎn),頭上直冒虛汗。無奈,我只得減慢速度,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前面的人走得快不見了蹤影,后面走慢的人尚未跟上。我靠著山體急促地喘氣,緊張、勞累,有種絕望的感覺。我心想:堅持,堅持;克服,克服。終于挪到谷底,像坐飛機(jī)終于落了地,心里突然敞亮起來。眼前是兩山之間的開闊地帶,一抬頭便看見山中一瀑布,飛流直下。我們?nèi)滩蛔g呼雀躍起來。
從山上橋灣埡口到谷底橋灣垂直落差500多米。因用了數(shù)十道“之”字拐,所以當(dāng)?shù)厝私小八氖铡薄I介g小道共有1520級臺階。這種特殊的地勢使得鹿院坪的山水林田路及農(nóng)舍始終保持著原生態(tài)。
傳說湖南省常德府桃源縣裴科嵩、裴科乾、裴科祿兄弟等人遷至湖北省恩施市板橋鎮(zhèn)新田村,試種從湖南帶來的稻谷種,只開花不結(jié)籽。他們意識到可能是地勢高了,尋找地勢較低的地方,發(fā)現(xiàn)深山峽谷底部有一片樹木蔥郁的地帶,但無路可下。于是,他們在鹿院坪河坪口懸崖上掛接36匹白布,順著白布滑到崖底。見這里兩邊高山,古木參天,中間平坦,一河中流,百瀑邊懸,氣候溫潤,土地肥沃,十分高興。返回時,掛在懸崖上的白布被飛虎(鼯鼠)咬斷,無法再返回,可是,他們所帶干糧已吃完。正著急時,見一群美麗的山鹿沿河向上往今橋灣山崖上走,便跟著鹿走,終于爬上懸崖頂。此后,便從這里鑿路到崖底,在中間河兩崖開荒墾田,種植水稻與油茶獲得成功。部分裴姓人從新田遷居這里,以后又有朱、周、李、侯等姓氏人陸續(xù)遷到這里共同開拓。鹿院坪被裴氏探尋發(fā)現(xiàn),又因鹿引路走出困境,最先叫作“鹿引坪”,后因鹿成了人們的好朋友,經(jīng)常光顧人們居住的院落,便將這里叫作“鹿院坪”。這便是鹿院坪的傳說。
再繼續(xù)走,環(huán)山壁前行。深陷峽谷地縫中,四周絕壁環(huán)繞,谷底巨石疊加,橫七豎八。其中有兩塊紅石很是醒目。一路走,峽谷絕壁多顯巨洞多處,著名的有“三懸洞”等。走出地縫,仍驚嘆不止。途中山崖多飛瀑,谷中暗河湍急,是一個天然的避暑觀景勝地,也是一處絕美的養(yǎng)生天堂。
下得山來,在景點“望夫橋”休息。這是一座簡易的木橋,橋長十多米。傳說一新婚婦人頭天經(jīng)此橋回娘家,第二天下暴雨,山洪沖毀了木橋。她只能站在橋那邊,天天望著橋?qū)γ娴募叶荒芑亍0朐掠嗪螅樗巳ィ瑯蛐藓茫瑡D人才得以回家。如今,木橋已修成堅固的水泥橋,再也不會隔“斷橋”望夫了。
望夫橋下,一池碧水向下流淌,仿佛訴說過去的故事。
馬世界: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詩歌學(xué)會會員。全國煤礦作家魯迅文學(xué)院首屆高研班學(xué)員。有詩歌入選《新時期中國詩歌地理(安徽卷)》等多種詩集。出版作品集《馬語集》《馬語二集》《馬語三集》,隨筆集《木魚三聲》,詩集《分行的文字》《人生三行》和《志說淮北》等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