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一個紙船,或者拼裝起一個船只模型,你可以輕松地把它們放到水中玩樂。但現實中用于貨運、客運或軍事用途的船只,體型巨大,有的甚至和二三十層樓差不多高。你知道這些龐然大物在陸地上造好之后,是怎么放進水里的嗎?
側滑
看起來很驚險的一種入水方式。大船在船臺上被建好后,工人會在船底側面鋪設滑道—通常是鋼珠滑道或涂油滑道。撤走止滑裝置后,大船便會“腳下一滑”,傾斜入水,瞬間激起幾米高的浪花。別擔心翻船,工程師們早就計算好了大船的安全傾斜角度,也會在船上放一些壓艙物來調整重心,船身左右搖擺一會兒后就會穩定下來。
船臺是制造、修理輪船、艦艇等用的工作臺,有堅固的基礎。船只在船臺上拼裝,制成后沿滑道下水。
下水儀式種類多
世界各地的人們會用不同的方式慶祝大船下水,表達自己的祝福。古巴比倫人會把瀝青灑在船身上;歐洲人則會“扔金杯”;美國等地流行“擲瓶禮”,即在船頭擊碎一瓶香檳酒。
油輪、郵輪與游輪
油輪是專門用來運輸散裝油類的輪船,甲板比較平整,最容易被識別。郵輪是海上固定線路、固定日期航行的大型客運輪船,航速較快。游輪是用于載客游覽、參觀的輪船,常慢悠悠地漂在河湖或沿海區域。
倒退
這種方法與“側滑”類似,只不過大船是“一屁股坐進了水里”。為什么不是船頭先下水呢?因為這樣很可能會損壞裝在船艏(shǒu,船的前端或前部)里的精密探測設備,而且船尾一般比較重,能帶動較輕的船頭下水,使整艘船快速浮到水面上并保持平衡。
浮出
“側滑”與“倒退”時,都有可能磨損或磕碰船身,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在海邊或河邊挖個大坑,在里面把船建好后,打開大坑的閘門——大坑變成大水池,船自然就可以浮起來并開出去了。這個大坑叫“干船塢”,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很高,一般用于大型游輪、航空母艦的建造。
“紅鼻頭”有什么用?
船頭下方格外醒目的“紅鼻頭”,叫作“球鼻艏”。有了它,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更小,航速更快;它能增加船頭的浮力,減少船頭的上下擺動,讓船身更穩定;這里遠離螺旋槳,噪聲小,是安裝聲吶等探測設備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