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今年10月,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將在成都市郫都區成都科學(科幻)館舉行,這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成都也將成為亞洲第二個、中國首個舉辦世界科幻大會的城市。
隨著舉辦日期的臨近,各項籌備活動也加快了進度。6月2日,意大利著名科幻作家和出版人、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外方活動組成員弗朗西斯科·沃爾索來到成都,與組委會就活動組相關工作進行了溝通;6月6日至13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本·亞洛、雨果獎評選委員會負責人戴夫·麥卡蒂、2022芝加哥世界科幻大會主席海倫·蒙哥馬利等親赴成都進行調研考察,與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中方組委會主要負責團隊一起,共同推進大會籌備工作。
巧合的是,這四位外方嘉賓都曾在2019年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嘉賓身份來到成都,本·亞洛先生更是被聘為成都“申辦大使”。科幻世界作為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主要籌備方和參與方、成都科幻產業的重要代表,全程參與了本次調研與討論工作。
時隔四年再次來到成都,本·亞洛、戴夫·麥卡蒂和海倫·蒙哥馬利從“客人”變為“主人”,與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的中方代表一起度過了充實而忙碌的一周。他們的日程安排得非常務實和緊湊,在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的陪同下,共同考察了大會交通、住宿、餐飲等保障工作和大會主場館的建設情況。
同時,他們與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各組負責人就會員服務、活動策劃、大會日程等相關籌辦問題進行了整整四天的專題討論,對各項工作進行了整體性全面的梳理。連續數日如同“車輪戰”一般的會議雖然令人疲憊,但三位外方代表高效、細致、無私付出的風范令所有中方籌備人員感動,而本·亞洛也表示,成都籌辦方的熱情、決心和辦事效率,都讓他刮目相看。
本·亞洛(中)在2019年都柏林世界科幻大會期間會見成都申幻代表團。從左至右:科幻世界雜志社董事長劉成樹,四川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經戈,都柏林科幻大會主席顧問本·亞洛、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姚海軍和志愿者張達。
2019年,科幻世界作為成都申幻代表團的主要成員機構之一,前往愛爾蘭都柏林進行展位展陳、沙龍宣講、主題答疑等一系列申幻工作。本·亞洛回憶,2019年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上,他第一次見到了來自成都的申辦代表,“那是世界科幻大會歷史上第一次有成規模的中國科幻迷出現,對我們來說,是很新鮮的體驗。”
作為世界科幻大會“元老級鐵粉”,本·亞洛從五十年前就開始參加全球大大小小各種科幻活動。曾經獲得過雨果獎“熱心獎”(Big?Heart)的他幫助過無數城市代表進行申辦、籌辦世界科幻大會的工作,但那時的他從未到過中國,也不了解中國本土的科幻文化土壤,一度不看好成都能夠一次成功申辦。
2019年11月,本·亞洛作為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的特聘顧問,與時任2022芝加哥世界科幻大會聯合申辦主席的戴夫·麥卡蒂、海倫·蒙哥馬利等十數位世界科幻大會歷任、現任主席,一同來到成都,參加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這屆大會上,成都本土濃厚的科幻文化、熱情的科幻迷和欣欣向榮的科幻產業深深打動了他們,讓他們堅定了“成都能贏”的信心。
本·亞洛表示,他理解作為“新手”主辦這樣的大會將面臨一定的挑戰,以往的世界科幻大會一般有100—150位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參與其中,但這次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來到中國,并無先例可循。在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籌備溝通會上,科幻世界作為本土科幻機構的代表,以銀河獎、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為例,從各個方面提供了數十年來累積的本土辦會經驗,而本·亞洛、戴夫、海倫等則相對應地提供了世界科幻大會歷經八十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加強世界科幻大會和成都自有科幻活動品牌之間的合作成了各方共識。
2019年都柏林世界科幻大會支持成都申幻的志愿者們
從1987年科幻世界第一次叩響世界科幻協會年會大門至今,以《科幻世界》讀者群為代表的中國科幻社群有史以來首次與世界科幻社群如此貼近。戴夫認為,成都深厚的科幻文化基礎,為大量的科幻文學粉絲提供了探索的空間。“為了做好準備迎接全世界的科幻迷,成都的科幻愛好者們經過一代代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這場盛會。”
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外方代表與《科幻世界》主編拉茲(右一)、編輯部主任陳曜(左一)合影
“世界科幻大會本身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每個地方的科幻迷也有自己的圈子文化,主辦地本身也有本土文化。希望世界科幻大會的舉行能讓這三種文化得到融合交流。”本·亞洛說。
回顧世界科幻大會的發展歷史,本·亞洛說,這個當初由紐約一群“十來歲的毛孩子”舉辦的聚會,如今早已發展壯大,來到全世界各個角落。他認為,世界科幻大會的美妙之處在于文化上的交流,每當有新的城市拿下主辦權,主辦地的本土文化元素也會給原有的科幻迷圈子帶來新鮮的融合效應。
本·亞洛認為,即將在成都舉辦的盛會,對中國和西方的科幻迷來說,將產生雙向的正面收益:一方面,西方讀者有機會通過這次大會,看見中國龐大的科幻市場和粉絲群體,吸收更多的中國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他也希望中國的科幻迷能借此機會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志同道合者們增進交流。
此次來成都,本·亞洛最想做的就是接觸更多的中國科幻迷,“我非常期待在大會上探索中西方不同文化碰撞出的火花”。
世界科幻大會此前也曾在德國、荷蘭、日本、芬蘭等非英語國家舉辦,但今年是首次在中國舉辦。在海倫看來,她非常希望西方讀者能了解中國龐大的科幻迷群體。“世界科幻大會,重點還是在‘世界’一詞。這場盛會在世界各個地方輪流舉辦,每次都能有不同的收獲。”海倫舉例說,她曾參加倫敦、都柏林等地舉辦的科幻大會,這為她回到芝加哥舉辦本地科幻活動提供了很多啟發。
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舉辦,也吸引了全球科幻產業機構對成都的關注。弗朗西斯科·沃爾索在蓉期間,專程與科幻世界一同考察了成都天府新區中意創意文化產業園、成華區東郊記憶“科幻世界·無限”藝術展,他感嘆于成都本土的科幻藝術已經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幻概念、當代藝術有機融合:“這就是我一直想要尋找的未來藝術!”相信隨著大會的正式舉辦,更多全球科幻機構將落戶成都,也為成都本土科幻走出去提供更多強有力的支持。
6月12日,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全球品牌發布會上,除了面向全球的品牌合作伙伴發出邀約之外,發布會還開展了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推廣大使聘任儀式。《三體》電視劇導演楊磊、中國歌唱家龔琳娜、中國知名作曲家阿鯤、千萬粉絲國風特效博主朱鐵雄等四位來自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大咖嘉賓將擔任此次世界科幻大會推廣大使。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已經邁出了文化融合的堅定一步。
作為推廣大使之一的楊磊表示,“這將是世界聆聽中國科幻表達的重要契機,更是助力中國科幻作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很榮幸能以推廣大使之名,在‘共生紀元’的大會主題下,與科幻同仁暢談、交流,貢獻中國科幻從業者的一份力量”。
談及中國科幻作品在世界舞臺的影響力,必然要說起2015年劉慈欣憑借小說《三體》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那是亞洲人首次獲得此榮譽,也是中國科幻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提及這件往事,擔任本屆雨果獎評選委員會負責人的戴夫·麥卡蒂流露出一絲得意的神情:“當年我也是評選委員會中的一員,這讓我和《三體》產生了某種私人的情感聯系。”戴夫自豪地表示,雨果獎多年來的評選歷史證明,獲獎作品都實至名歸,獲得了科幻文壇的普遍認可。《三體》證明了中國科幻小說擁有世界級的實力。
戴夫認為,任何科幻作品想要沖擊雨果獎,必須要做到像劉慈欣的小說一樣“接地氣”,能讓廣大讀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雨果獎的提名和投票過程完全是公開的,意味著每一個獲獎作品都要深入廣大讀者的內心,才能在評選過程中一路走到底。”雖然科幻文學在全世界不同地區可能有著不同的發展狀況,但是戴夫認為,每一個科幻迷歸根到底都有著同樣的激情和熱愛。
本屆雨果獎不僅首次在中國頒發,更因為龐大的中國會員數量,首次令中文科幻作品獲得了直接沖擊雨果獎的難得機遇,戴夫對本屆雨果獎的結果異常期待:“雖然每一年的雨果獎都很特別,但今年的頒獎肯定非常宏大壯觀。這是每一個科幻迷一生中必須見證一次的場面!”
弗朗西斯科·沃爾索在6月舉辦的歐洲科幻大會上推廣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和《科幻世界》
時隔四年再次來到成都,又時逢生日,在異國舉行的慶生派對上,戴夫表示,成都在味覺、視覺上給他帶來的沖擊,依舊像“初次見面”時那樣強,特別是充滿了熱情的科幻粉絲群體。他表示,西方讀者往往忽略了中國龐大的科幻粉絲群體和文學市場,在四年前,他就體會到了科幻電影、文學在中國的蓬勃生機。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幻作品被翻譯引進西方。
事實上,為了讓更多中國原創科幻沖擊本屆雨果獎,充分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2022年,科幻世界除了持續與全球知名科幻雜志《克拉克世界》深度合作,譯介優秀的原創科幻短篇,還與弗朗西斯科·沃爾索創立的意大利未來幻想社(Future?Fiction)合作出版了《銀河獎合集1》,將一大批中國本土科幻作品以中英雙語的形式,呈現在英語世界的讀者面前。
【責任編輯:阿 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