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紅
摘 要 種植油茶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農民增收、鄉村振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促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介紹了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青草鎮油茶發展現狀和種植前景,截至2022年,青草鎮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66.67 hm2,油茶籽年均產量在2 000 t左右,年均綜合產值4 000萬元以上。全鎮有8家油茶種植專業公司,其中1家為省級龍頭企業。從選地與整地、優良品種及健壯苗木的選擇、油茶造林、造林后管理、收獲等5個方面闡述了油茶營造林關鍵技術。
關鍵詞 油茶;種植;營造林技術;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青草鎮
中圖分類號:S794.4;S7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62
油茶為山茶科山茶屬小喬木或灌木,適應能力強、耐旱,在水源充足、緩坡、自然溫度13~18 ℃的區域種植較為廣泛[1]。青草鎮地處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西南,全鎮總面積170 km2,森林覆蓋率達到45.6%,有“安徽森林城鎮”之稱。青草鎮林業資源豐富,油茶是當地林農喜愛種植的經濟林種之一。近些年來,青草鎮立足于當地優越的自然資源、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將油茶作為鄉鎮特色產業、富民產業予以大力發展,助力實現富民強鎮和鄉村振興。現結合青草鎮林業實踐,對當地油茶種植現狀、種植前景及營造林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1? 發展現狀
截至2022年,青草鎮油茶種植面積達到666.67 hm2,油茶籽年均產量在2 000 t左右,年均綜合產值4 000萬元以上。全鎮有8家油茶種植專業公司,其中1家為省級龍頭企業(桐城市立新生態林業發展有限公司)。自2011年開始,青草鎮林業站通過采用“分期實施,連點成片”的方法,積極更新轄區內的低產林,打造木本油料基地。青草鎮油茶種植遍布陶沖村等6個山村,其中復興村種植面積超過200 hm2,陶沖村種植面積約200 hm2,沙鋪村種植面積133.33 hm2,永慶村種植面積63.33 hm2。目前這些油茶林已經陸續進入到盛果期,為鞏固拓展當地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2? 油茶種植前景
1)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油茶自身根系發達、耐旱、適應能力強,在貧瘠的山地上也可健康生長。在青草鎮山區進行油茶的種植,可實現當地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對水土流失嚴重的貧瘠山區進行保護與利用,在荒山綠化、水土保持方面取得較好效果,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1]。2)經濟效益較好。茶油是從油茶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食用植物油,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90%以上),對降低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效果明顯,長期食用茶油可以調節人體脂質代謝,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等。茶油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經濟效益好[2]。3)推進社會穩定發展。青草鎮山區油茶的大規模種植也加大了對勞動力的需求,解決了當地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3]。
3? 油茶營造林關鍵技術
3.1? 選地與整地
結合油茶樹的生長特點及青草鎮的氣候特點,選擇適合的地塊進行油茶林的營建。油茶樹喜光、抗旱、怕水,在酸性土壤(pH值5.0~6.5)、向陽的區域長勢好,尤其適合在丘陵生長。因此選擇光照條件充足、海拔500 m以下、土壤疏松且偏酸性、土層深厚(厚度超過80 cm)、坡度較為平緩(15°~30°)、排水透氣效果好的地塊可取得更好的造林效果。青草鎮的氣候特點為雨熱同季,年均降水量985.5 mm,年均溫度16.5 ℃,當地多數為丘陵地帶,一般海拔30 m,最低海拔23.8 m,最高海拔847.4 m,較適合營造油茶林。
造林前1年的9—10月對造林地進行整理,雜木可通過砍除的方式清理,落葉、雜草等可適當掩埋到土壤中,使林地表面更加清潔,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且對病蟲害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4]。可適當碾碎過大的土塊,以增厚土層、利于土壤保墑。結合林地實際修整,盡量選擇水平梯級帶狀的方式整地,控制帶寬為1.2 m,兩帶間隔3 m左右。提前挖栽植穴,穴距控制在2.5 m左右,規格為60 cm×50 cm×40 cm,挖穴時將挖出來的土堆在穴的兩側[4]。
3.2? 優良品種及健壯苗木的選擇
營造優質油茶林是以提高油茶的產量為主要目標,在科學選擇造林地的同時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選擇良種,不可盲目引種,應嚴格按照當地林業部門建議推廣的油茶品種標準進行選擇,要求抗病能力強、適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出油率高。適合在青草鎮推廣的優良油茶品種有長林4號、長林40號等。
油茶為常綠樹木,主根長、側根數量少,適宜隨起苗隨栽植。造林時幼苗要求長勢粗壯、未發生病蟲害,從正規育苗單位購買良種苗木,提供相關證件及品種、苗齡等的數據標簽。造林的苗木建議選擇至少生長3年的輕基質容器大苗,以縮短成林的周期,一般苗高60 cm以上、地徑8 mm以上,分枝合理,容器口徑≥18 cm,苗木有完整的根團且與基質結合緊密,沒有檢疫對象[5]。在起苗時要注意保護好優質苗木的根系,在合適的時間造林,采取截根、蘸泥漿、修枝等配套措施后,可使苗木的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
3.3? 油茶造林
3.3.1? 造林時間
油茶生長適合的溫度為≤20 ℃,因此需要科學安排造林時間。結合青草鎮氣候特點,輕基質容器大苗可選擇在3—4月進行造林,此時環境氣溫約15 ℃,且雨水相對較多、空氣濕度較高,利于油茶造林后的成活。
3.3.2? 造林密度
油茶林營建的目的主要是收果產油,其產量與造林密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過大的林間密度下,油茶樹無法充分利用光照、吸收養分,對其健壯生長不利;過低的林間密度既浪費土地資源,又會導致油茶低產。由此可知,需要結合各地的經營目標、立地條件等多種因素確定油茶適合的造林密度,做好長期的規劃,不能只追求密植取得短期效益而忽視了油茶林的長遠發展[1]。
對于低丘陵、坡度緩的崗地及平原地區,油茶造林適宜的株行距在3.0 m×4.0 m,折合密度為833株·hm-2;對于低山、高丘陵區,油茶造林適合的株行距為(3.0~3.5) m×3.0 m,折合密度為952~1 111株·hm-2;對于四旁、干旱、荒地等地塊,油茶的株間距以3 m×3 m為好,建議選擇3個以上的油茶品種相間種植。
3.3.3? 造林方法
利用容器苗營造林時,要求扶正苗木,放入穴中央,填土時從容器周邊向容器方四周橫向壓實,以讓容器緊密貼合土壤[5]。切記,造林時不可對容器產生向下的擠壓效果。
3.4? 造林后管理
3.4.1? 幼樹階段
1)及時補植。油茶苗栽植后應勤觀察,一旦發現缺株、病株、死株等情況,選擇長勢健壯、同齡的苗木及時補植。加強管理,營造利于整個油茶林均衡生長的林間條件[6]。
2)撫育。油茶能否實現早結果、豐產穩產,撫育管理的力度是關鍵。在造林后連續撫育3年,每年分別在3—4月、8—9月進行1次撫育,撫育管理的措施有培土、除草、擴穴、松土等[1]。
3)定干整形。油茶樹成活后,在基部上方50 cm左右進行截干,并通過摘心的方式促使其盡快分枝,當新的枝條萌發后,再在各個方位上選擇3~4條長勢健壯的枝條作為主枝進行培養,各主枝之間上下距離在10~15 cm。第2年每個主枝上再選擇2~3個枝條保留下來作為側枝,及時摘心對抑制枝條生長過快、形成豐產樹形有利。建園后的前3年,一旦發現有花蕾出現,及時摘除,避免其結果,確保養分集中供給樹冠的生長[6]。4)施肥。油茶樹造林的當年,幼樹長勢慢,對養分需求不多,可不施肥,也可在當年7—8月澆灌1次稀薄人糞水,或者施尿素20~30 g·株-1;第2年,在樹木萌發新梢前施速效氮肥80 g·株-1左右,11月施充分腐熟的糞肥5~10 kg·株-1作越冬肥。隨著生長年份的增加,油茶樹對養分需求量增大,可逐年增加施肥量。
3.4.2? 成年樹階段
優良油茶苗造林7~8年后即可進入盛果期,之后40~50年均有較好的經濟收益。盛果期油茶樹對養分的需求量大,因此要加強施肥管理,并做好墾復、防治病蟲害等管理工作。
1)墾復。結合各地的立地情況、樹體長勢及造林時間確定墾復的方法。如果地勢平坦(坡度<10°),則墾復的方式以全墾為好,按照20~25 cm的深度進行墾復,翻開土塊、讓草根朝上,墾復的頻率是每2年1次,可在施肥的同時開展墾復[1]。墾復后,沿著水平環山的方向,隔一段距離作1個梯土帶,梯土帶內側低于外側,外緣建土埂,內側挖竹節溝,可起到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5]。如果油茶林行距較為整齊均勻,則可選擇撩壕墾復的方式。
2)施肥。油茶四季均可開花、結果,因此對養分的需求量較大,確保肥料充足是實現油茶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成年油茶林每年需要進行2~3次施肥,主要的肥料類型為有機肥、土雜肥等,可適當搭配綠肥、麩餅、雜草等。冬季果實采收后主要施用有機肥,施肥量為15~20 kg·株-1。進入早春時節,油茶樹的新梢開始抽發,可提前施入磷鉀肥110 g·株-1、尿素150 g·株-1,為新梢的萌發及幼果的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6]。油茶生長期間選擇0.4%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氫鉀溶液對準葉面噴施。進入夏季,油茶樹的春梢生長停止后,可增加磷鉀肥的施入量,以利花芽分化、促進果實生長。油茶林大年多施氮肥、磷肥,小年多施磷肥、鉀肥。
3)修剪。油茶樹的修剪可從整形、修枝2個方面開展,整形即調整樹形,修枝即除去沒有用處、被病蟲害侵染的枝條。合理修剪可以改善樹體的結構、提高內膛的通風透光效果,促使養分集中供給結果枝,實現油茶高產、穩產。修剪主要采取疏剪輕剪的方式,重剪樹冠內膛及下部的枝條、輕剪樹冠外部及中上部的枝條,重剪弱枝、輕剪旺枝。可在施肥、墾復的同時進行修剪,以形成油茶樹理想的豐產樹形。青草鎮一般在每年的11月到翌年2月進行油茶樹的修剪。
4)引蜂授粉。油茶授粉一般通過蟲媒完成,異花、異株授粉的效果更佳。為油茶授粉的昆蟲類型超過40種,以野生的土蜜蜂最為適合,因此需要保護好環境、維持土蜜蜂的種群密度。必要時可采取引蜂授粉的方法,放蜂量為0.6萬~10.5萬頭·hm-2。
5)適當灌溉。油茶樹對水分需求量大,尤其是7—9月的現蕾期,一定要確保水分充足。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在油茶林內提前挖好若干個蓄水池,為干旱季節的灌溉提供儲備水源[5]。
6)病蟲害防治。青草鎮油茶林內發生的主要病害為油茶炭疽病、主要害蟲為藍翅天牛。①油茶炭疽病可引起油茶果實的脫落,青草鎮在每年4月開始發生油茶炭疽病,可持續到秋季,其中7—9月為快速擴散的階段。防治上,每年的3月底選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對準樹體噴霧,每14 d噴1次,連續噴3次,對該病有明顯的預防效果;油茶炭疽病剛發生時,選擇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對準病部噴施,避免該病擴散。②油茶樹被藍翅天牛為害后,被害處有突起的環狀腫瘤。幼蟲經常在樹干的基部蛀食樹皮,繞樹皮一圈后進入樹干、樹枝的髓心部為害,圓形的蛀孔處經常可見蛀屑排出,影響油茶樹的生長,重發可導致油茶樹死亡[3,6]。農業防治方面,需要及時剪除發病枝;化學防治方面,藍翅天牛成蟲為害時間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可選擇綠色威雷(高效、低毒藥劑,持效期可達到52 d)300~400倍液對準成蟲經常出沒的位置噴施,如大枝、樹干等部位;幼蟲剛孵化還未進入到枝干內時(6月底到7月初)防治效果較好,可于晴日選擇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毒性大,需要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適時、科學應用)對準枝干噴施。
3.5? 收獲
油茶果油脂含量最大、品質最佳的時間為霜降期間,此時適合采摘。青草鎮開始采摘的時間一般在霜降前的3~4 d,霜降后的7~8 d采摘結束。具體可結合油茶的成熟情況確定,當油茶果實茸毛褪去、表面光澤度較高、有飽滿的黑或茶褐色果仁、質硬、顯油光、果殼厚度變薄且微裂時即可采摘[5]。
4? 結語
綜上所述,油茶種植前景廣闊且青草鎮油茶產業發展迅速,結合青草鎮發展實際,需加強油茶種植各環節的管理,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茶農種植專業水平,以提高油茶營造林質量,為助力增產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潘光恒.靖西市油茶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策略[J].鄉村科技,2022,13(9):115-118.
[2] 邵艷瑋.油茶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探析[J].農家科技,2022(8):159-161.
[3] 唐擁林,丁彪,孫東勇.油茶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21(22):47.
[4] 梅阿軍.油茶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策略[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9):162-163.
[5] 黃鳳堂.油茶種植技術與發展前景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6):123-124.
[6] 黎耀勇.油茶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J].林業勘查設計,2019(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