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明
當前,關于培養核心素養的話題討論與實踐逐步深入。在學科教學上,2022年版的新課標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在班級化建設中,如何體現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班主任教師進行積極的嘗試。
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表現在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學生有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動手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法治規則意識,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定的品格意志。這些核心素養,需要在學生的義務教育階段奠基和構建,其基礎性作用不是工作以后的各種培訓所能彌補和替代的。
一、提高對班級文化建設中培養核心素養的意義的認識。素質教育的提出,是對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時代要求的響應。而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核心要素。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形成,像極了習慣的培養,其成型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班級對學生來說,是第二個家庭,而且是每天待的時間最長的大家庭。班級學生對班級有歸屬感,時時受到班級文化的熏陶與影響,在學生的一生中,班級文化對習慣生成、素養積淀都有巨大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所以說,在班級文化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級是教育組織的基本單位,在教育組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學風也是在班級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出現,時代要求學生提升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由通識教育向核心素養轉變。班級建設應向基于核心素養的班級文化建設轉變。
二、多策聯動推動班級文化建設,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之中,通過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核心素養的核心,還要注重文化基礎、自主學習和社會參與。而最主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健康生活、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的幾大素養。首先,部分班主任或學校的管理者忽視了班級文化建設中核心素養的培養。他們沒有意識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班級文化的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會給學生的身心成長和全面發展帶來十分巨大的影響。其次,在教學實踐中,班級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托和載體,班級的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在班級這種特定的環境之中,對學生的教育、引導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班級內部形成獨特的文化同時也是班級保持持久活力的關鍵,不同的班級文化就會組成充滿特色的校園文化,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效果。良好的班級文化促使學生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務的能力。在良好的班級文化的熏陶之下,學生們就會自覺地形成一種規范和約束自己的意識,整個班集體就會朝著相同的正確的方向更好地發展。傳統的班級文化建設主要是通過班級的主題班會或者班級活動這些形式開展的,在形式上是滿足了班級文化建設的需求但是卻沒有達到實質性的效果。最后,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人格是自由的,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班級活動的各個方面。畢竟只有在學生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們對個人素養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更加深刻。學生在班級之中享有自由人格的同時還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是班級公共生活所賦予給每個班級成員的責任。學生在承擔公共責任的同時,就是自我提升的過程。
三、班級文化建設中培養核心素養的措施。班級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單位,在班級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對學生們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首先,班級也是一個公共場合,所有的公共場合都需要有一定的規范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班級也不例外。班級文化的建設需要有一定的班級制度作保障。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是需要人們有更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個人素養,而班級中的自我管理就是學生自身養成的第一步。在班級管理中,首先需要安排合適的管理人員,這樣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們的管理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其次,班級需要一定的獎懲制度。這種制度能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班級文化的建設,促進班級管理模式現代化、合理化和持久化。長時間堅持下去,班級的風氣就會越來越好,使班集體更加團結,學生更加積極上進。最后,就是要促進多元化的評價模式,這需要班主任和學校相關教育工作者進行配合。班級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們的素質發展。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以往的一元化的評定模式將會被打破,逐漸轉向多元化的評定。開創性的、積極的、自主自覺的班級文化能夠產生良好的班級氛圍,這樣一來,也能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下學習和生活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對以后學生的發展有巨大的積極作用。
總之,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能力。構建班級良好的文化氛圍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重視班級文化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會讓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