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葡萄的重量,是15 克、18克還是20 克?一串葡萄,是錐形、橢圓形還是球形?其實,這些問題早在葡萄如黃豆般大小時,就已經確定。葡萄疏果工只需要一把小剪刀,就能為葡萄做出各種“造型”。云南省建水縣的葡萄疏果工李積秀就是其中的代表。
1991 年出生的李積秀初中畢業后,選擇外出務工,但因學歷低且缺乏技術,收入一直不高。2012 年,建水縣開始大面積發展葡萄產業,“疏果工”這個陌生的工種逐漸進入李積秀的視野。“一開始,我也不清楚疏果工到底是做什么的。聽周邊的疏果工說,疏果是按件計工,做得好掙的錢就多。”李積秀說,當時建水縣大面積種植葡萄,從疏花、疏果、除草、泡藥,到剪果、裝果等工作都需要人工參與,她就積極到葡萄基地務工,逐漸熟悉葡萄從種植到采收的全過程。

對于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來說,整日待在悶熱的葡萄大棚里,既辛苦又無聊,但李積秀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我家土地少,沒辦法流轉出去,所以我就要多努力一點。”李積秀說,正是因為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點,當其他疏果工還需要拿著尺子測量整串葡萄的長度時,她通過目測就可以作出準確判斷;當其他疏果工還需要觀察葡萄的串形,判斷優先從哪里下手剪時,她已經可以熟練地一串接著一串給葡萄疏果了。
“疏果工作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要通過大量反復的練習,并勤于總結,才能找到其中的規律,形成手上的肌肉記憶。”李積秀說,根據企業主的不同需求以及葡萄品種的不同,她可以在10~20 秒內完成一串葡萄的疏果工作。
疏果是葡萄種植生產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疏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葡萄成熟后的品質和產量。李積秀以“陽光玫瑰”品種為例解釋道,如果企業需要精品果,每顆成熟葡萄的重量需達到18 克以上,整串葡萄也要保持統一的形狀,疏果時就會疏得稀一些,讓每顆葡萄都有充分的成長空間;如果企業追求產量,疏果時就會疏得密一些,保持葡萄原有的形狀,在保證品質的同時,盡量提升每串葡萄的重量。
李積秀介紹,大部分葡萄品種在坐果15 天后就可以疏果,且最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疏果,這樣就能讓剩下的葡萄獲得更充足的養分,提升果實品質。葡萄疏果的特性,決定了種植基地需要臨時性用工,加之目前疏果還不能被機械取代,因此,熟練的葡萄疏果工受到種植主體的熱捧。不少外省的葡萄種植企業,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葡萄疏果工,因各地葡萄的種植時間和上市時間有較大差異,疏果時間從每年的2 月持續到6 月。“從幾年前開始,我就跟著村里的老師傅們,一起到省外給葡萄疏果。”李積秀說。
建水縣的葡萄種植面積有10 萬余畝,近年來,一大批像李積秀一樣的農村勞動力在葡萄種植產業鏈上找到工作,一年到頭都有較為穩定的收入,也培養出大批專業的葡萄種植技術工。
李積秀介紹,在建水縣為葡萄疏果,每串的工價為0.4~0.5 元,而在湖南、安徽、山東等省份,每串的工價為0.8~1 元,并且企業要負責疏果工往返的交通費用以及食宿,讓務工人員無后顧之憂。
因為疏果技術過硬,熱情大方、關心同伴,李積秀深得村民和葡萄種植企業的信任。2019 年,李積秀開始帶領農村姐妹走南闖北,到各地給葡萄疏果,“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伍”的名氣逐漸打響。“如果是我自己去疏果,每天可以疏果1000 多串,但是帶一個團隊出去,就要讓大家都能順利地干好活、賺到錢。”李積秀認識到身份轉變之后身上的責任,每到一個地方之前,她都會跟當地協調好出行路線,要求葡萄種植企業優先支付定金;到了種植基地,還要安排好工人的食宿和工作時間以及分工。
“說實話,帶團隊出去比自己去疏果累多了。”李積秀說,但看著跟自己一起出省務工的40 多名姐妹人均每月有1 萬元左右的收入,她心里就很踏實。
目前,建水葡萄疏果工在全國葡萄種植領域已小有名氣。在以李積秀為代表的疏果工的帶動下,建水縣每年有3000~4000 人選擇到省外做葡萄疏果工,每人每年的疏果收入有3 萬余元,為當地實現創收9000 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