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珊 王愷 劉念 徐侃侃 方楊
(上饒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江西 上饒 334000)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具有致殘率及病死率高和后遺癥多等特征〔1〕。而失語癥是其常見后遺癥,是由大腦中動脈供血區皮質神經元損傷引起的語言功能損害或喪失,語言產生困難、聲音失真、出聲困難及單詞遺漏等典型的臨床表現〔2〕。據統計顯示,50%以上腦卒中患者存在失語癥〔3〕。語言交流障礙不僅限制患者與家庭、社會的交流,還可降低患者社會參與能力和生活獨立能力,并可導致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4〕。臨床常采用康復訓練進行治療,但單純采用此手段療效有限。中醫認為,失語癥屬“暗痱”“語言謇澀”“不語”等范疇。而針刺參照中醫學思想辨證施治,適用于腦卒中失語癥的治療。腦卒中后失語癥病機主要是淤血、痰濁等蒙蔽神竅,造成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舌體失于濡養,其病位主要在舌和腦,故治療應調理氣血、活血散瘀及醒腦開竅〔5〕。故本研究在康復訓練基礎上應用督脈針刺合舌三針,旨在提高老年腦卒中失語癥患者治療效果。
1.1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上饒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2例老年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腦卒中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6〕診斷,并經顱腦CT證實,失語癥符合《失語癥》〔7〕診斷;(2)漢語為母語,意識清楚;(3)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1)發音器官損傷引起失語;(2)視聽覺障礙者;(3)惡性腫瘤者;(4)智力障礙或嚴重精神疾病者;(5)近1個月接受相關治療者。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1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康復訓練:命名性失語行口頭、文字稱呼訓練;完全性失語行聽、理解訓練;感覺性失語行理解、復述訓練;運動性失語行口語表達、閱讀訓練。具體內容:(1)聽、理解訓練:①執行指令訓練:要求患者聽從眨眼、點頭、張嘴等指令完成動作,從單一動作開始后進行復合動作。②判斷能力訓練:向患者提問,以搖頭、點頭方式作答,后續逐漸提高難度。(2)口語表達訓練:①發音訓練:指導患者在鏡前模仿護理人員口形進行發音,從簡單的拼音逐步提高難度。②指導患者用詞語表達個人體會。(3)閱讀訓練:在卡片上寫簡單句子(每個詞一張卡片)后改變卡片順序,讓患者按詞序排列;護士提出問題后患者根據自己理解作出回應。(4)口頭、文字稱呼訓練:把物品卡給患者看,讓其說出物品名字,護理人員糾正錯誤。(5)復述訓練:跟隨護理人員復述禮貌用語,之后復述歌詞或詩詞。30 min/次,1次/d,1 w訓練5 d,連續訓練1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督脈針刺合舌三針治療:①督脈針刺:取人中、百會、啞門、風府、神庭等穴位。方法:消毒后進針,人中稍向上斜刺1.33 cm(0.4寸);百會沿皮下刺入3.33 cm(1寸),神庭穴向百會穴向刺入2.00 cm(0.6寸),以酸麻、脹感為宜,1 min/次;采用平刺法。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②舌三針針刺:取上廉泉3.33 cm(1寸)、左右旁廉泉〔旁開2.66 cm(0.8寸)〕;消毒后針尖向舌根方向斜刺2.66~3.33 cm(0.8~1.0寸),以酸麻脹痛且發出聲音為佳,留針30 min,每10 min捻轉1次,平補平瀉法,出針后鼓勵患者大聲說話。兩組均治療5 d后休息2 d為1個周期,連續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 (1)療效標準:依照失語癥嚴重程度和語言功能進行評估,失語癥嚴重程度分為0~5級,0級:無法言語交流,發音無法被他人理解;1級:可說出少數單詞或詞組,重復多次方能理解;2級:語法上存在錯誤,可將單詞連成串記;3級:日常生活中可正常溝通,但于其他不習慣場合下無法溝通;4級:可表達意愿,但語言欠流暢,對復雜談話理解障礙;5級:存在輕度障礙,患者本人略感困難。分級越高失語情況越輕。痊愈:失語癥提高>2級,語言功能評分治療后提高≥90%;顯效:失語癥提高1~2級,語言功能評分治療后提高60%~89%;有效:失語癥提高1級,語言功能評分治療后提高30%~59%;無效:語言功能評分治療后提高<30%,失語癥提高<1級。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語言功能、認知水平:前者采用《漢語失語癥檢查法》〔8〕評估,包括3個項目,總分198分,分值越高語言功能越好;后者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量表〔9〕評估,7個維度,總分30分,分值越高認知功能越好。(3)炎癥因子:于治療前、后1個月晨取外周靜脈血5 ml,待液凝固后離心(3 000 r/min)5 min,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水平。(4)顱內血流動力學: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測定患者前動脈流速、中動脈流速、后動脈流速。(5)事件相關電位 (ERP)潛伏期和P300波幅:采用肌電誘發電位儀檢測N2、P300潛伏期、P300波幅。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行t、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痊愈10 vs 7例、顯效20 vs 15例、有效8 vs 9例、無效3 vs 10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75.61%;χ2=4.479,P=0.034)。
2.2兩組語言功能、MoCA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語言功能、MoCA評分均無顯著差異(均P>0.05),治療后兩組語言功能、MoCA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語言功能、MoCA評分比較分)
2.3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無顯著差異(均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4兩組顱內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腦前動脈流速、中動脈流速、后動脈流均無顯著差異(均P>0.05),治療后兩組腦前動脈流速、中動脈流速、后動脈流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顱內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2.5兩組ERP潛伏期和P300波幅比較 治療前兩組N2、P300潛伏期、P300波幅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N2、P300潛伏期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300波幅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均P<0.05),且觀察組N2、P300潛伏期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300波幅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ERP潛伏期和P300波幅比較
現代醫學認為,失語癥是由于大腦皮質損傷引起語言功能和相關控制區繼發損傷導致語言功能缺失,給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較大障礙〔10〕。常采用康復鍛煉,主要通過對聽覺、視覺及語言發育系統進行刺激訓練促進語言功能恢復,其中Schuell語言康復訓練是最為廣泛的康復訓練法,可正向刺激語言中樞和受抑制神經通路,增強腦部生物電活性,促進神經再生,進而改善語言功能,且該訓練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失語癥開展訓練,可提升康復訓練效果〔11〕。但對于未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失語癥患者由于腦部相應區域未受到足夠刺激,其大腦皮層的細胞活動性較差,可導致語言功能恢復不良〔12〕。同時有研究認為,Schuell語言訓練中易受主觀因素影響〔13〕。故臨床在開展語言訓練的同時結合其他方法進行治療。
中醫學認為,腦卒中后失語癥病因為風、痰、火、血瘀傷心脾、肝、腎。心主神明,心與舌相連,心緒紊亂,造成舌強和言語;脾土不足,痰涎盛,壅塞上竅,氣虛無營,舌機不轉;肝為足厥陰之脈,貫穿咽喉,咽喉是發聲器官;腎隱精,精旺乃神旺,腦思敏捷,言語清晰,反之,言語不佳。總之,風、痰、火、瘀相互影響,痰血瘀久而久之,風化火,痰隨風而流,通經絡,清樵失明,腦失營養,使神昏失語〔14,15〕。督脈為陽脈之海,可調節髓海血氣運行,疏通堵塞腦脈,選取人中、百會、啞門、風府、神庭,其中針刺人中可醒神通關開竅;針刺百會可振奮陽氣、提神醒腦、平肝熄風;針刺啞可散風熄風、開竅醒神;針刺風府可祛風邪、清神志;針刺神庭可提神靜心。諸穴合用可調和臟腑陰陽、疏通督脈經絡〔16,17〕。而舌三針中舌一針為上廉泉,由人脈之氣產生;舌二、三針為左、右旁廉泉,其經腎經,腎隱精,髓質精,髓質聚集入腦,而腦為髓質海,隱元神,元神足則舌體活動自如。三穴共奏活舌開竅、通腦醒神、利咽生津〔18〕。現代研究表明,舌下、舌咽、三叉和面神經分布在舌體上,重復刺激可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重建語言活動的神經回路,加速語言功能恢復〔19〕。
本研究結果說明,督脈針刺合舌三針聯合康復訓練可提高老年腦卒中失語癥患者治療效果,究其原因:督脈針刺能改善腦部血流量,建立側支循環,加速腦組織代謝和腦功能代償;而舌三針可直接刺激舌下、迷走和舌咽神經,刺激舌咽肌群,進而改善腦卒中失語癥。同時相關報道顯示,針刺治療可改善失語癥患者語言功能〔20〕。而本研究也可證實這一觀點,結果說明督脈針刺合舌三針可促進患者語言功能恢復,這是由于督脈針刺合舌三針可促進中樞神經重建,增強聽覺刺激,進而加快語言功能恢復。同時本研究提示督脈針刺合舌可提高老年腦卒中失語癥患者認知水平,進一步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督脈針刺合舌三針可增加神經纖維激活量,改善中樞神經系統,進而認知水平提高。研究顯示,炎性反應在腦卒中病情變化中具有重要作用〔21〕。而hs-CRP、TNF-α、IL-6參與機體炎性反應,其中hs-CRP可誘導單核細胞分泌炎癥介質,加重缺血缺氧程度;TNF-α可促進一氧化氮和氨基酸釋放,加重腦損傷程度;IL-6可激活中性粒細胞,加重炎性反應。本研究結果提示,督脈針刺合舌三針可改善顱內血流動力學,這是由于督脈針刺可通過改善支配顱內血管的自主神經動能調整顱內血流動力學。已有研究顯示,ERP中P300可反映從腦刺激到完全加工的認知電位變化,是評價認知過程和智力障礙指標〔22〕。其中N2和P300潛伏期在失語癥中延長,P300波幅降低。本研究結果提示,督脈針刺合舌三針聯合康復訓練可延長N2、P300潛伏期,降低P300波幅,促進語言功能恢復。